当前位置:中国江苏徐州云龙山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江苏徐州云龙山概况
云龙山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云龙山是苏北一带的名山,是徐州自然风景区重要风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龙山有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易于登览。宋苏东坡在徐为太守时,常登山览胜,醉卧山石。他写并书“放鹤亭记”碑文现存山中。现山上满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顶建有亭廊,供人休息。山上主要风景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碑廊;东麓兴化寺内有大石佛,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观音像,云龙书院内有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
   
    现又将一些古迹整修一新,重建了卧牛泉,扩大了招鹤亭平台,更为云龙山增添了新姿,成为中外客人来徐州必游之地。

放鹤亭:

    放鹤亭为宋神宗(赵项)元丰年间(公元1073年)春张天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又称张山人。他在山上建一亭(现已修建),并养两只仙鹤,隐居山上。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常率宾客在亭中饮酒,和张天骥交成好友。于元丰元年十一月,苏轼写了一篇《放鹤亭记》,现立碑文于放鹤亭南侧,这篇文章脍炙人口,并被选入《古文观止》,徐州的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文而闻名于全国。

招鹤亭:

    此亭是砖木结构,小巧玲珑,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所以叫招鹤亭,此亭位于一节山最高处。

饮鹤泉:

    在放鹤亭南侧,何时所凿已无法查考。但北放鹤亭早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北宋以前云龙山叫石佛山,饮鹤泉当时叫石佛井,后人因近放鹤亭,改名为饮鹤泉。

观景台:

    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入夜,霓虹灯光芒四射,宛如琼楼玉宇,人间仙境。

卧牛泉:

    卧牛泉修复工程于1999年7月1日完工,并向游人开放。始建于清末,是由雨水山泉自然汇集而成。因泉池东壁巨石形似卧牛而得名。池长约30米,宽6米,深5米。三义桥位于泉池中部,呈拱型,桥栏由青石雕刻而成,上有二龙戏珠、麒麟等传统图案,在桥东面立有三义碑。

云龙书院: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淮徐同知孙国瑜曾在此办学。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改造为书院,并命名云龙书院。书院为清初宫式建筑。在辛亥革命后,驻地军政府肆意践踏,任人破坏,迄今保留的古迹有:望湖亭、醉石亭、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等。

兴化寺:

    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朝代,古迹众多:大雄宝殿、济公殿、钟楼、藏经楼等,其中较出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这就是与云岗和龙门石窟同时代富有盛名的云龙山石佛。


云龙山组图之三---招鹤图
徐州云龙山苏东坡像
云龙山
云龙山组图之十七---御碑亭
云龙山组图之二---苏轼碑文
云龙山组图之七---招鹤亭
云龙山
徐州云龙山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游客) 2005年9月27日 17点11分 评分:0
    位于江苏徐州城南的云龙山,风景怡人,古迹众多,颇令人神往。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云龙山连绵九节,长达3公里。其首节距徐州城南门近在咫尺,便于登临,所以在很久以前便成了旅游胜地,仅有据可查的就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关于云龙山名字的来历,有史载,亦有民间传说,但与汉高祖刘邦有关的故事流传最广。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丰泽斩白蛇,举义旗,宣布抗秦起义。但当时不过20余人,势单力薄,他便南下徐州,藏在云龙山。
   
    为了安全,刘邦每天换一个藏身地,但其妻吕雉每次从其家乡沛县到云龙山,都能很快找到他。
   
    刘邦问其故,吕雉说:“山上某个地方的上空总有一片祥云,形状如龙。我直奔过去,果然你就在那里。”
   
    其实,云龙山峰峦起伏,状若游龙,而且常有云雾缭绕,因而得名。又因山上兴化寺内有北魏石佛,亦称石佛山。
   
    宋代文豪苏东坡对云龙山有这样的描写:“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登云龙山,处处可见苏东坡的诗情。
   
    云龙山近山顶处是放鹤亭。此亭系北宋文人、自号云龙山人的张天骥于1078年建造。
   
    当年隐居云龙山麓黄茅岗的张天骥在亭内养鹤两只,清晨放鹤,傍晚招鹤,故此亭名放鹤亭。
   
    苏东坡任职徐州时,与张天骥交往甚密,两人常在一起饮酒赋诗。放鹤亭建成不久,苏东坡特地写了一篇《放鹤亭记》,亭以文传,遂有名于世。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句,后人又在其南增建一亭,名为招鹤亭,连袂媲美。
   
    在放鹤亭不远的黄茅岗岩石上,有一东坡石床。相传苏东坡与好友登云龙山引酒而醉,经黄茅岗时体力不支,卧于石上,并唱出醉酒七句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从此以后,苏东坡卧过的那块石头,就叫东坡石床,而那首诗就刻在石床附近的峭壁上。
   
    放鹤亭之南还有试衣亭和送晖亭,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取名。
   
    徐云

 
→回复
lantianbaiyun(蓝天白云) 2005年10月3日 09点31分 评分:0
  云龙山西侧是怪石嶙峋,草木丛生的黄茅岗,那里有一处与苏轼有密切关系的古迹---东坡石床.
  东坡石床是一座长方形的天然石台,南北长3.3米,东西宽1.3米,这就是苏轼当年酒后"枕石卧云"的"石床".
  金秋时节,苏轼与好友酒后结伴由黄茅岗登云龙山,苏轼走到岗头即感酒意十足难以支持,醉卧在峭壁下的一块大石板上,过路的百姓见到堂堂苏太守仰卧在芳草中的乱石上念念有词,竞相围观,反倒惹的苏轼拍手大笑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
  后人根据苏轼"登云龙山"中"岗头醉到石作床"的诗句,将苏轼躺过的大岩石命名为"东坡石床".并将其"登云龙山"诗篇摹刻在石床北面的石壁上.现在,每当四方客人来到黄茅岗,抚摩着石床,诵读着诗章,一种对这位可亲太守的崇敬之情便由然而生.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0日 23点43分 评分:10
全国五十座名山之一——风景名胜云龙山

江苏省徐州市风景名胜云龙山,位于古彭南部景色秀丽的风景区,素为徐州名胜之冠。云龙山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占地520422平方米,其中绿地5099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7.9%以上。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

云龙山上苍松翠柏蓊郁蔽日,殿宇亭台掩映,四时风光不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名篇《放鹤亭记》对其赞美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云龙山既有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从北魏至民国期间,留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一大批历史景点。

云龙山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而厚重,尤以名人文化著称。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怀古抒情,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

云龙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其中尤以“三层砖覆三丈佛,庙小能容大菩萨”的独特景观而闻名。每年农历2月19日淮海经济最大的云龙山庙会,影响广大,万众云集,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名扬四海和重要民间艺术旅游活动。

云龙山以其独特的神韵向世人昭示着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历代名人和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董其昌、潘季驯、乾隆、李蟠、邵大业、郁达夫、戴季陶、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姜春云、李铁映、宋健、宋平、胡耀邦、李可染、尉天池等。


地址: 徐州市和平路 电话: 0516-2166198
票价: 5元 开放时间: 6:30-18:00
网址: http://www.cnyunlongshan.com 电子信箱: cnzxyls@163.com
市内交通: 2、11、35、38、69、603、604、608、游2路车云龙山站下


 
→回复
zxh553430778(xiaoyou) 2006年7月19日 17点09分 评分:10
位于徐州市南郊和平路南。海拔104米,南北长约3公里。遍山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且山势平缓易于登临。

传说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入此山,其妻吕氏遍寻无着,后观天象,见山中有云龙之气,于是入山,终于找到了刘邦,因而山名云龙。其实,此山因峰峦起伏,连绵九节,状若游龙,而且常为云雾镣绕,故名云龙山。又因山上兴化寺内有北魏石佛,故亦称石佛山。

由北麓登山,迎面巨石上横书“云龙山”三十大亨,笔锋犀利,镌工精致。登上山顶,北眺九里山,两千年前楚汉鏖战的古战场就在眼前;西览云龙湖。碧波如镜;东望黄河故道,犹如白练婉蜒;凤凰山上庄严肃穆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尽收眼底。

山顶近处是放鹤亭。此亭系北宋文人张天骥在宋元丰元年(1078年)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隐居云龙山麓的黄茅岗,他在亭内养鹤两只,清晨放鹤,傍晚招鹤,故此亭名放鹤亭。苏东坡知徐州时,与他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并在放鹤亭建成不久,特地为张天骥写了一篇《放鹤亭记》,亭以文传,遂有名于世。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句,后人又在其南增建一亭,名为招鹤亭。连袂媲美。

亭南有井一口,原名石佛井,深23米,因井邻近放鹤亭,明天启四年(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为它改名曰饮鹤泉,并题“饮鹤泉”三字,立碑于井之南侧。

在放鹤亭不远的黄茅岗岩石上,有东坡石床,岗崖的右上角刻有“石床”二字,传说苏东坡有一次与张天骥等友人登山饮酒,曾醉卧于此。

放鹤亭之南还有试衣亭和送晖亭,这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取名。

放鹤亭之东是兴化寺,进入山门便是雄伟的大雄宝殿,殿内有石刻大佛,这是与云岗、龙门石刻同时代的作品。相传北魏正平元年(451 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宋时,30万大军围攻徐州,驻扎在云龙山戏马台一带,士卒们依山就石雕成一尊大佛头像。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由和尚胜吉主持,傍山依崖,建造了覆盖大佛头像的大雄宝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徐州知州王邑承又主持增雕了石佛的上半身,才成为如今所见的半身大佛坐像。石佛高约10米,因后檐墙高尺许,仅用三砖,故又有“三砖殿覆盖三丈佛”的传说。大石佛两侧的岩壁上,还镌有北魏太和十年(486 年),以及唐宋时的造像和题字,神态各异的佛像嵌布其中,错落有致。龛山作庙,削峰成佛,天然如画。

放鹤亭之西南是观音大士岩院,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敞式山门,依山坡斜势建五十三参,院内清幽雅致,有观音正殿3 间,内奉大士像。另有戏楼一座,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每逢庙会时,即在此演戏娱神。

近年来,徐州市以云龙山、云龙湖各景点为中心,不断发掘修缮历史文物与名胜古迹,大力绿化美化古城。楚项羽的戏马台、刘邦的大风歌碑、狮子山西汉彩绘兵马俑、汉代诸侯的地陵、汉画像石刻,以及唐宋飞天摩崖石刻,清代的乾隆行宫诸景点,使今日徐州景物荟萃,蔚为大观。

 
→回复
lantianbaiyun(蓝天白云) 2006年8月3日 14点22分 评分:10
来徐州观光的客人,总要到云龙山一游,这是因为云龙山有云气,蜿蜒如龙而得名,为徐州诸景之首,名闻遐迩,风景怡人,古迹繁多,着实令人神往之故,宋代文豪苏轼对云龙山有这样的描写:“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明末诗人阎尔梅也为她写下了“群山群水护此山,断碑无数立中间,平田树紫春如绣,残雪峰青夕更斑。”的诗句。
  云龙山位于徐州城南,连绵九节,长达3公里。岗峦起伏,宛若游龙。其首节离城南门近在咫尺,便于登临,所以在很久以前便成了旅游胜地。仅有据可查的就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后经隋唐,到了宋朝苏轼与云龙山隐士张天骥的友谊和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而使云龙山声名大振。此后,众多文人墨客,争相来访,徐州历代地方官吏,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登云龙山。他们或于山上建亭设台,或留下诗文墨迹,就连那风流倜傥的封建皇帝乾隆,也不乏对云龙山的赞美之笔。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10月29日登上了云龙山巅、俯览全城,并作了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重要指示,这使本来就光润照人的云龙山又平添了无限的辉煌。
  云龙山正门设在北麓山脚,门楼为花岗岩砌成的仿明代牌坊式建筑。高10余米,三开间,中间门楣上书“云龙山”三个大字。两边有耳房,对称相衬,左右有花坛,门前有广场。 进得山门,前行数步,有一巨石纵卧路旁。巨石上刻有明万历十四年徐州兵备左参政莫与齐书的“云龙山”三个各一米见方的大字,笔势遒劲、刻工精湛。数百年来,这三个大字象忠实的卫士,守卫着云龙山的大门。迎接着八方宾客。
  大士岩位于云龙山西麓,为徐州知州姜焯所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姜于此处得异石一块,遂命工匠雕成观音大师,又盖庙宇,故名曰大士岩。院内两株参天古柏,粗可合围,沧劲挺拔,虬枝翠叶,犹如两名卫士,屹立于大殿门前。大殿三间,青瓦红柱,彩绘挂落,鲜艳夺目。大殿内凿石为龛,龛内观音大士慈眉善目,身披红裘,安祥端坐,左臂抱婴,右手捏枝,俨然仙风。出大士岩,下“五十三参”,经半山亭,过白鹿洞即到黄茅冈。这里冈岭四合,林壑秀美,峭石嶙峋,绝壁悬崖,比比皆是。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雅士学者,在此驻足,题诗作赋,赏景抒怀。乾隆来徐时,就曾题写了“黄茅冈”三个大字,刻在峭壁上,著名的“东坡石床”就在岗上。宋神宗元丰元年间,苏轼与好友一起登云龙山引酒而醉,经黄茅冈时体力不支,因卧于石上,并唱出醉酒七句诗: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手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
  从此后,苏轼卧过的那块石头,就叫东坡石床。上面这首诗,就刻在石床附近的峭壁上。除此外还有多处摩崖石刻,分别属唐、宋、明、青的作品。
  从大士岩拾级而上,即到山顶平台,这里是云龙山游览中心。云龙山最主要的胜迹--放鹤亭坐落于此。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门上悬匾,上书“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放鹤亭最初为北宋元丰年间张天骥所建。张天骥,字圣涂,自号云龙山人,于黄茅冈下躬耕自乐。苏东坡就仕徐州后,与其性情相投,遂结为好友。常带宾佐吏往见张山人,于放鹤亭中饮酒。苏轼在他写的《放鹤亭记》中,记载了建亭经过和张山人清晨登亭放鹤的情形:
  熙宁十一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半扉。明年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与其上......山人有二鹤,甚训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彼田,或翔于袤,幕则愫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张山人所建的放鹤亭早已倒塌。明清和辛亥革命后,曾多次重建,解放后进行了多次重修。放鹤亭南有招鹤亭,据说为张山人招鹤之用。亭前有井,名曰饮鹤泉
。   放鹤亭北是船亭,为徐州知府田庚于光绪三十二年所创建。船亭形如舟船,有船仓,两侧各书:“春水船如天山座,秋山人在画中行”的诗局
。   山顶平台还有御碑亭、碑廊,张山人故居等名胜景观。由平台东下石梯,即到兴化寺。兴化寺原名石佛寺或大佛寺,因北魏时于悬崖上凿壁石佛而得名。石佛高10余米,原来暴露于大自然间,饱受风雨剥蚀。至明洪武三十一年僧胜吉始建大殿,使石佛得有殿宇保护。此后又经毁建,到明正统元年,才建成现在这样的大雄宝殿。因殿依山而建,峭壁悬崖盖在殿内,又因悬崖峭壁与山体相连,每逢阴雨天,便有水渗入,或如瀑布,滴水自上而下,形成了殿内山水奇观。峭壁有无数洞穴,洞穴内有形态各异的佛像,与大石佛相映衬,更显大佛壮观。
  大殿南北山墙外,有钟亭、鼓亭。南北配殿内有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钟亭内的铁钟,铸于明宣德三年,钟上有“风调雨顺”四字。铁钟重约万斤,悬于梁上。每逢清晨,黄昏,和尚咏经之时,悠扬的钟声便从这里发出,俗称徐州八景之一“佛寺钟声”。
  出佛寺,穿禅院,出南门,迤俪而上。二至节出,有怡然亭,凭栏远眺,四周美景尽收眼底。

 
→回复

邻近景点
连岛旅游度假区
灵山大佛
周庄镇
同里
沙溪古镇
沧浪亭
狮子林
大明寺
孔望山
甪直
拙政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