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贵州 → 安顺 → 天龙屯堡 → 概况 |
|
屯堡人是明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明初征南入黔,响应朝延号召,“屯田戍边”。 今天的屯堡人仍旧身穿大明朝的长衣大袖;仍旧跳着大明朝的军傩(地戏);仍旧沉眠于老祖宗“插标为界,跑马圈地”的荣耀之中。屯堡人,六百年凝聚的一个迷,六百年织就的一个魂。 正是有了明代的西南“屯戍之师”,才产生了世间“绝品”的屯堡文 化。走进沧桑的屯堡村寨,你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会有这样一种文化的存在。屯堡文化自成一格,它不同于其他汉族文化,又不同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它是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保留着、固守着六百年前的梦。 屯堡人的语言多带卷舌音,发音快,透着军人的阳刚之气,它是明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专家把它称为“安顺屯堡方言”。在服饰方面,屯堡妇女保持祖制,依旧是宝蓝色的长衣大袖,精致的花边体现了江南刺绣的神韵;一双尖头的绣花 鞋,透着屯堡妇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贵。屯堡妇女的服饰已成为研究明代服饰的活资料。没有人能够对石头有如此深的了解,屯堡真是一个石头的世界。脚下踩着的是石头,伸手摸到的是石头,眼睛看到的是石头,大到围绕屯堡的城墙和碉堡,小到磕盐的盐罐,是石头,都是石头。 屯堡建筑真把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至,蹬上石碉堡,放眼看去,白白的一片,错落有致;走进雄伟的大八字朝门,两边巨石勾垒,支撑着精雕的门头,石板铺成的天井,雕刻着“古老钱”的水漏。这一切,无不令人感叹屯堡人在建筑上确实对石头有一种深沉的理解。石头的坚固对于构筑屯堡人军事性质的村落“屯 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屯堡人是一个尚武的汉族群体。最能体现这点的是地戏,地戏顾名思义就是以平地为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它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 神,用这一种傩仪作出征的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到现在为止,天龙小学依然完好,特别是图书室的3个大字,字迹清晰,就连书者“吴稻俞”三个小字都清晰可辨。天龙小学造就后分为大礼堂、教室、图书 楼、宿舍楼、火房等,这组民国建筑群一直是我省乡村学校的典范,现也列为保护单位。 民国时期曾有多位政府要员、名士题匾,特别是著名的辛亥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书写的对联,更是为该校增色不少,惜文革中匾额对联被毁,然而从“图书室”三个大字和牌坊式校门仍可见其昔日的辉煌。 六百多余年来,生活在天龙古镇中的屯堡人,依然固守着祖宗过去的荣耀。他们身着长衣大袖,每逢节庆,男人们跳着地戏,妇女们穿上翘头花鞋,老年妇女念着佛歌,青年人山歌阵阵,寂静而热情的古镇,巷道如故,堡垒矗立……。这就是今天的天龙,这就是您将要去感受的具有丰富屯堡文化内涵的天龙屯堡古镇! 门票:60元/人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 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感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镇“天龙”二字的由来。 历代的屯兵都在这块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遗迹:明朝征南军队在天台山背后的兵器加工场所(本地人呼之为“打铁坑”);烟堆山的明代烽火台残垒;围绕天台山的古城墙;清“威同之乱时”修建有垛口、炮台、瞭望哨的龙眼山屯,至今残垣尚存;在天龙屯堡古镇中,则是巷道纵横交错,遍布于巷道中的深邃抢眼,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战争的遗迹,屯堡人武备的思想。 明代饭笼驿最初的建设者是如今天龙“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注:通政大夫是主管邮政的官吏),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塘房是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 特别提示 天龙屯堡景区通票经物价局核定为60元,现阶段优惠通票为:30元 乘坐天龙至天台山"牛车"3元/人次。 小 贴 士 吃:游天台山、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可以品尝到名扬中外的(小吃及特色菜)带皮牛肉褒、屯堡灰鹅。 住:景区的住宿条件:标准双人间约150元,三人间140元(价格可面议)。 景区所在地的平坝县,拥有高、中、低档床位300余个,住宿条件比较好(价格可面议)。 行:从贵阳到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76公里,乘坐贵阳至天台专线(约10元)即:从贵阳乘车到西南加油站8元从西南加油站乘车2元到景区,其间仅需1.5个小时。 游:景区重要景点:天台山伍龙寺、四世同堂、小学学堂、陈列馆、三教寺、六百年前明代建筑九道场、陈蕴瑜将军故居等,地戏演出。 景区周边景点:织金洞、龙宫、黄果树、红枫湖等。 气候:年平均气温14度--16度 购:地戏面具,傩面具、屯堡服饰、蜡染、屯堡银饰、屯堡古酒。 →回复
天龙屯堡古镇在百城屯堡文化圈的军事位置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开始就在这里及周边大量屯兵,时至今日依然如帮,这里仍是驻军重地。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 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感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镇“天龙”二字的由来。 历代的屯兵都在这块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遗迹:明朝征南军队在天台山背后的兵器加工场所(本地人呼之为“打铁坑”);烟堆山的明代烽火台残垒;围绕天台山的古城墙;清“威同之乱时”修建有垛口、炮台、瞭望哨的龙眼山屯,至今残垣尚存;在天龙屯堡古镇中,则是巷道纵横交错,遍布于巷道中的深邃抢眼,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战争的遗迹,屯堡人武备的思想。 明代饭笼驿最初的建设者是如今天龙“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注:通政大夫是主管邮政的官吏),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塘房是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 ◆群坚辈出,人文汇聚 历史对天龙这片土地是钟情的。六百余年,从大明朝到清朝,再到民国,历代群英荟萃、人才辈出。 明代时,天龙四大姓都是世袭军队官职,统管咽喉重地;清朝时,天龙郑姓出了一门三举人、一进士、一大儒,其他三姓亦多俊杰;民国时天龙陈姓更是出了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等。 屯堡人重儒学,崇佛学,尚武功。天台山屯堡古寺庙建筑群是屯堡建筑的典范,佛道合一,古镇上的三教寺是佛道儒三教齐奉;天龙小学则是贵州省内著名的乡村小学,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就建有图书室,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古镇的文化内涵。 一门三举人、一进士、一大儒 天龙屯堡古镇中四大姓中的郑姓,清朝时期出了众多的贤才,其中最突出的是“武信骑尉”郑尚美一门。 郑公尚美生有5子,其中怀古、怀志、怀清分别高中武举;其孙安国中进士,宪国字元卿者则是名儒,宪国在天台山开馆授徒培养了大量桑梓人才。现将郑尚美荣封的诏书和郑宪国的诗录于其后:奉: 天承运曰笼国爵式加阙之劳尉启门风用表庭帏之训尔郑尚美乃贵州普安把总郑维粱之父义方后裔以光前积善在躬树良型于弓治克家有昭令绪于韬铃兹以覃思光大示为武信骑尉敕令于戏锡策府之徽章游承思泽天家之庥会增耀门阁。 (注:郑维粱即怀古、维粱为官印)郑宪甸(元卿)诗一首天台山寺天上风云聚台前景色幽山深忘世界寺古别春秋 天地生成第一峰,层峦耸翠出千重台前早植三株树,殿后夜鸣九耳钟山水苍茫瑶圃外,风云聚会玉楼中寺深采药人何在,桃实犹存数颗红 题记:咸丰元年,馆寓天台,见陈君一首,因步其韵以和之。 民国时期,天龙屯堡古镇“毓秀钟灵”,先是陈蕴瑜将军,后是多位黄埔、北大等名校精英。 陈蕴瑜将军素有大志,读小学时就有沙场报国的理想,后发奋读书,先后毕业于模范学校,贵州讲武学堂。曾在省内当过八任县官,经六县,陈将军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载。陈将军投笔从军后,经任黔军数职,抗战期间,任102师304团团长。(注:102师师长柏辉章,遵义人,红军“遵义会议”会址即是柏辉章官邸,柏辉章和陈蕴瑜是同学加密友,陈即是应柏邀从军的)。 1937年抗日战争序幕拉开后,陈将军请缨前线,参加了‘松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后又参加了“徐州会战”,在“台儿庄大战”之韩道口阻击战中,将军奋勇杀敌,夺大量辎重,歼数百日寇,敌军败逃,将军率部追至苇楼,不料日寇土肥原部忽大量增兵,双方激战昼夜,我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奋勇杀敌,陈将军不幸中弹身亡,忠骨无收。 国民政府的40多位军政要员感其英勇壮烈,纷纷题词公布扬,蒋中正亲书匾额“忠烈可风”,并题联曰:裹革恨无尸,一夕苇楼埋碧血报国原有典,千秋青史表丹心 国民政府追赠际军少将军衔,并拨款建烈士祠,祠门前蒋中正赐“国军过此不得驻扎”手令碑文,贵阳所建“黔军抗日纪念塔”上都记述将军事迹。 1986年人民政府授“革命烈士证书”,并于海天公园塑将军大理石像,以表其功。 民国时期除陈蕴瑜将军外,天龙尚有黄埔军校的郑培珍等参加过抗日战争,为国家民族作出了贡献,也为天龙屯堡古镇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