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重庆 → 三峡旅游区 → 古黄陵庙 → 概况 |
|
位于西陵峡内长江南岸,距重庆市区6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大的古建筑群。黄陵庙屋宇古朴,禹王殿金碧辉煌,庙门上“古黄陵庙”四个大字书法娴熟,笔力苍劲。 相传该建筑群始建于春秋时代,最古代先民为纪念治水英雄禹所建。当时天下洪荒,“荡荡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禹率民自江州(今重庆)涂山始,一路凿山劈岭,引水向东,后得神女瑶姬相助,凿穿三峡,水患乃平,因而在此修建有祭祀祠庙。东汉末年,诸葛亮入川经过此地时,写有《黄陵庙记》。庙内有一株1700年树龄的苏铁树,据说为诸葛亮亲手种下。现存黄陵庙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复原再建。
传说三国时,诸葛亮率师入蜀,途经黄牛峡,看到庙已残破不堪,便亲自主持重建,还撰写了一篇《黄牛庙记》。庙中现存的禹王殿、武侯祠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的;庙前西侧那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的《凿石平江记》。记录了当时治江工程中的情景。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今宜昌)县令时,只信禹王开山之功,不信神牛触石之说,故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为此,他还特地写了《黄牛峡祠》:“江水东流不暂停,黄牛千古长如故”;“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惟向舟中望”。对于欧阳修的这一见解,苏东坡是表示赞成的。同样,他也写了一首题为《黄陵庙》的七言古风,以述己见。名诗传千古,黄陵庙也就更加名扬四方了。 黄陵庙院内院外,山景优美,禹王殿殿额上悬有“玄功万古”、“砥定江澜”两块巨匾,殿内立有36根巨柱,蔚为壮观,殿的左侧立有“水文柱”,柱上挂一木牌,上书:“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这是极为珍贵的水文原始资料,记录了有史以来长江最大的一次洪水。庙内现还存有许多记载洪水水位的碑刻,这都是不可多得的水文资料。 门票:20元/人 位置:位于西陵峡的黄牛峡黄牛山麓 概貌:黄陵庙位于西陵峡的黄牛峡黄牛山麓,是长江三峡中最大且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群。原称黄牛庙,又称黄牛灵应庙。相传,此庙是春秋时为了纪念神牛助禹开峡的功绩而修建的,后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复建,名黄牛祠,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巳禹王,改今名。现存庙宇有山门、禹王殿、武侯祠等,依次建造在逐级升高的台地之上。 黄陵庙是三峡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郁郁葱葱的黄牛峡两岸山势高耸,岩形粗犷多变。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纪地质断层。至今在黄牛峡中仍可找到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记录了三峡数亿年来的沧海桑田的变化。黄牛峡江面上水急礁多,船行至此,必须小心翼翼。若是逆水,则更是进展缓慢。往往舟行数日,还可望见黄牛岩。于是世代流传下《黄牛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过此,也曾赋诗“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复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国时,诸葛亮入蜀,路过黄牛峡,见庙宇残破,便出资重修一新,还为此书《黄牛庙记》。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只认大禹开山之功,不信黄牛拱岩之说,于是就将“黄牛庙”改为“黄陵庙”。现存建筑重修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近年又几经修缮,并续建了一些辅助设施。 黄陵庙的主体建筑是古人为纪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面阔进深均为5间,高约15米,重檐九脊,青瓦丹墙,色调和谐,古朴庄重,檐下悬“玄功万古”匾额一方,传为明藩惠王朱常润所题,边框浮雕游龙,飞金走彩,颇为富丽。大殿内,立有36根两人合抱的巨柱,蔚为壮观。立柱上雕着九条蟠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根“水女柱”立在殿之左侧其离地约四米的柱面,留有历经120多年的陈旧水迹。柱上挂着一木牌,上书“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这是珍贵的水文资料,记录了有史以来长江最大的一次洪水。庙内还存有许多记载洪水水位的碑刻。禹王殿的右侧是武侯祠,祠内后院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诸葛亮当年亲手所种。武侯祠、山门,均为晚清建筑,殿内存有圭形石碑,刊《黄牛庙记》,相传乃诸葛亮所撰。庙后有泉,极清洌,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秋石为池,至今聚泉仍丰。 黄陵庙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前临汹涌大江,后倚高岩如屏,四周橘林掩映,气势宏伟,风光绮丽。在橙黄桔红季节,黄陵庙周围十里橙香,硕果累累。这里是三峡柑桔集中产区之一,著名的宜红橙就产于此地。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