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北京 → 朝阳区 → 日坛公园 → 马骏烈士墓园 → 概况 |
|
在日坛公园西北角,有一座大理石陵墓掩映在苍松翠柏间,那里长眠着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的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马骏烈士(1895-1928)。他死在追赶太阳的路上。他是回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光明使者。
近年朝阳区再次修整此墓,并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马骏烈士墓 位于日坛公园西北角。马骏、又名马天安,回族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是五四爱国运动中的著名学生领袖,曾与周恩来等人共同创办"天津觉悟社"。1927年秋,经组织派遣到北京,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后被叛徒出卖,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就义。马骏牺牲后,回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料理后事,并将他的遗体葬于朝阳门外回民墓地。195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为马骏烈士举行了公祭仪式,在原地重新修建了烈士墓,墓碑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10个大字及碑文。墓室宝顶为长方形,顶部雕有阿拉伯文。墓地由砖砌花墙围绕,四周植有柏树数十株。日坛公园扩建时,将墓地围在了园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骏烈士墓地遭到破坏。198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为马骏烈士重修墓地,在汉白玉墓碑的正面,镌刻着邓颖超题写的"回族烈士马骏之墓"8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士生平。在墓地前方右侧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重修马骏烈士之墓记。 五四运动时期著名活动家,中共北京市委的早期 领导者马骏烈士墓 马骏烈士生平年表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10月29日(农历九月十二日)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 马骏,字遹泉,号准台。回族。有一兄、三弟、四姊、一妹。父亲马喜贵是个商人,很有办事能力,曾联亲结友兴办了“元和盛”烧锅和一个“增兴福”面粉厂,家境较为富裕,是个在宁安县有影响的人物。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8岁 入私塾,在宁安城里刘爆竹铺跟陈大先生读书两年多。 1908年(光绪三十二年)11岁 马骏从私塾入清真小学读书。他聪颖好学,记忆超群,口才卓越,品学兼优,很受老师们的钟爱和同学们的敬重。 此时,马骏开始接触时事。当时任清真小学校长的初兆声,吉林人,是一个以国事为重、进步开明的教书先生,他曾带领马骏去娘娘庙讲演,宣传抵制日货等爱国救国道理,使马骏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 1910年(宣统二年)15岁 从清真小学考入江沿两等小学读书。此时,马骏看了一些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禁书”的进步书籍,从而使他较早地接触了先进思想。 1912年(民国元年)17岁 上半年,由江沿两等小学毕业;下半年,考入吉林一中。 1913年(民国2年)18岁 署假回乡,在宁安发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斗争。还组织并参加演出了话剧《一片爱国心》,唤醒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 1915年(民国4年)20岁 8月20日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君性慷慨磊落,口才便捷,曾两任本校演说会、学生讨论会及自治励学会会长,又任义塾服务团总董及教务长(1)。他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社会问题,寻求救国的真理。 这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使他的思想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 1916年(民国5年)21岁 10月4日,南开学校举行演说比赛。马骏的《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得了94.2分,被评为第二名。 10月16日,《校风》报第42期以代论发表了马骏的演说稿《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这篇讲稿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他认为“能修已能治人者,方可谓之有价值”,他详细阐述了如何修已、如何治人的道理,批判了争权夺利、只为个人不为国家的统治者。最后写道:“吾辈少年,前途广大,欲成为何等人即可为何等人。当兹求学时代,勤勉修己,将来身入社会以救中国”,“挽回大局”(2)。 10月17日上午,南开学校举行第十二周年校庆大会,校长张伯苓向全校演说,并给比赛优胜者发奖。获奖的五名同学发表了演说,马骏演说的大意是“吾人爱校,不仅在其已往,当注意于其未来之希望”(3)。 10月20日 南开学校演说会召开全体大会,选举马骏为会长。此后,10月28日,在茶话会上,马骏作了《海参卫(崴)之风土》的讲演;于12月2日,到北宣讲所作了题为《酒害》之讲演,两次讲演,听者颇众,影响很广。 117年(民国6年)22岁 3月24日 南开学校“敬业乐群会”在礼堂举行成立三周年大会。会上,马骏发表了演说。会后,演出了《反哺泪》,在演出前,周恩来介绍了剧情。 5月30日 南开学校修身班上,颁发各学生宿舍奖品,马骏住南斋3号,以洁净获奖。 9月13日《南开校风》报公布“自治励学会”改选结果,马骏仍当选为会长。 1918年(民国7年)23岁 1月10日—12日 天津各界俱乐部开娱乐会,马骏等20人参加话剧《一元钱》的演出,他扮演剧中的赵太太。 3月17日 南列《校风》报第89期,发表了马骏写的《我们的更大快乐》一文,文章写道,有两个关系使我们快乐,第一就是同志,愿国家富强有志的青年、一个救国者能不快乐吗?第二是缘份,在座的来自山南海北,在一起生活学习,同荣同辱,使大家快乐。文章指出:“我们的志,是要同心协力救中国。”表现了马骏的爱国主义精神(4)。 7月9日(农历六月初二)马骏在家乡宁安与杨秀蓉女士结婚。 1919年(民国8年)24岁 5月4日 北京学生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反对军阀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立即举行总罢课,并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抗议。消息传到天津,广大爱国青年奋起响应,积极投入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马骏是天津的领导人之一,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5月6日 马骏代表南开学校参加了天津中等以上十校代表在北洋大学召开的天津学生代表大会。代表们在会上纷纷发言,马骏的发言“更为激昂”。大家一致表示要支援北京学生的正义斗争,必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当场决定,组织天津学生临时联合会。 5月7日 天津中等以上学校代表24人举行会议,选举马骏为临时学联副会长。根据临时学联的决议,各学校召开了国耻纪念大会。在南开学校的大会上,马骏发表了扣人心弦的爱国演说。他说,今天是国耻纪念日,但我们不是单纯为了纪念,纪念正是为了洗雪国耻。要洗雪国耻,就得奋起力争。主人、奴隶定于今日。北京学界已掀起做主人的斗争,我们天津也要协力奋斗。同学们听后为之振奋,当晚,学生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把反帝爱国的火种撒到群众中去。 5月14日 在马骏的主持下,天津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他再一次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永久不懈”。大会通过了“以实行学生对于国家应尽之义务为宗旨”的学联章程。会议仍选举马骏为副会长。 5月23日 天津15所中等以上学校一万多学生举行罢课,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惩办卖国贼曹、章、陆,释放北京学生。 6月5日 天津学生在南开操场举行有数千人参加的集会。马骏带领大家宣誓:“一誓保国土;二誓挽国权;三誓雪国耻;四誓除国贼;五誓共安危;六誓同始终。”(5) 6月9日 天津各界群众两万余人在河北公园举行公民大会。马骏在会上致词说:“今日开会承各界同胞踊跃到会,足见爱国热诚,无任钦仰。然必须群策群力,坚持到底,始能达到所[求]目的(众鼓掌)。本日开会最关紧要者,有两种目的:一为要求商会罢市,电请政府严惩卖国贼,以平民怒;一为保护各省爱国学生,不得妄加蹂躏。倘政府无正当办法,誓死不能开市上课(众鼓掌)。”(6)会中,他带领6名学生代表赶到总商会,要求立即罢市,商会被迫决定10日罢市。 6月11日 商会罢市仅坚持一天,是日清晨开市,爱国学生对此极为愤慨。上午8时,学联召开紧急会议,推举马骏率领代表同总商会交涉。他指出:商界“未周知学界,又未经公民大多数许可,竞冒然发出布告,一律开市,岂不有违众意?”(7)这时,商会董事张荫棠用挑衅性的话语问道:“马君是何处人,天津有无财产?”马骏愤然作色道:“知某君之意不过讥讽的话,请问性命与财产孰重?鄙人虽无财产牺牲,然尚有生命热血,可流于诸君面前,国事如此,唯有一死,以谢同胞。”说罢挺胸昂首把头往大柱子猛力撞去,幸被商会文牍长抱住,生命才得保全(8)。他慷慨捐躯、大义凛然的壮举,教育了在场群众。天津商会又宣布第二次罢市。 6月16日 在天津学联倡议与推动下,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马骏被推为天津代表赴沪参加全国学联的领导工作。他到沪后,便把上海情况函告周恩来和高连科。由沪返津后,他同周恩来商讨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确定由周恩来主编。经一段准备,于7月21日正式出版了“创刊号”。该报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成为当时天津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帜。 6月26日 马骏在南开学校(第十二届)毕业。 6月27日 巴黎和约签字的日期已经临近,天津学生联合会响应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号召,推选马骏、刘清扬等10名代表赴京与北京各界代表20多人向大总统徐世昌请愿。徐世昌藐视民意,拒绝接见,学生代表和各界群众不顾烈日暴晒,在新华门前坚持斗争。马骏对大家说:“如果徐世昌一天不接见,我们队伍就一天不解散;他十天不接见,我们就在这里呆十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6月28日 代表和各界群众坚持了两整天的斗争。在群众的压力下,徐世昌于晚9时,在数十名全副武装的侍从官护卫下接见了代表。马骏义正词严地说:“徐大总统既为我国元首,就有责任保护我国的领土的主权,应立即通电,拒绝签字,我们人民愿为政府后盾。”在众目逼视下,徐世昌答应急电出席巴黎和会的我国代表拒签和约(10)。经过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这次斗争取得了胜利。 8月8日 山东济南镇守使、省长马良(回族)枪杀爱国人士的消息传到天津,马骏联合了回民中的积极分子郭隆真、刘清扬等做了周密研究,借回民做“礼拜”的机会,在天津最大的清真北寺门前召开了一次有二百多人参加的回民大会。马骏向到会的阿訇和回族群众讲演,严厉地谴责了马良残杀爱国者滔天罪行,并就国家和民族、宗教的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 8月23日 天津学联为声援山东惨案,派郭隆真、刘清扬等10人为代表,联合北京代表等15人,于清晨齐聚总统府前请愿,要求惩办山东济南镇守使、省长马良。当晚,25名学生代表被捕。 8月25日 天津学联召开紧急会议,分推代表40人组织第二批请愿团,由马骏率领分途晋京赴难,支援北京的斗争。 8月26日-28日 马骏被京津学生代表公推为学生运动的总指挥,率领天津、北京、济南、烟台等地请愿代表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学生请愿大示威。马骏号召大家:“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准备牺牲一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他的带领下,包围了总统府三天。这就是有名的“马骏大闹天安门”。反动当局下令逮捕马骏。由于大家的掩护,军警搜捕多次也没有发现他。残暴的军警恼羞成怒,竟以皮鞭、枪托殴打学生,威逼交出马骏,马骏不忍心同学遭受毒打,挺身而出。两个警察抓马骏的双臂,警官用枪口顶住马骏的前胸,杀气腾腾地说:“立即给我下令解散队伍!”马骏面不改色,厉声回答:“释放代表,答应请愿要求,大家自然会解散。”马骏被关押起来(9)。 8月29日 马骏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天津学生上街游行,星夜包围警察厅以示抗议。京、津、济、烟等地各界联合会的抗议电报飞向北京,要求释放马骏、释放代表。 8月30日 北京政府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马骏等被捕代表释放。 8月31日 马骏等代表乘火车回天津,五六千人到车站欢迎。代表们“经过的地方吹呼的声音和拍手的声音比雷还大,并且有许多人自由加入,越聚越多,到商会的时候已经有数万人了”(11)。 9月1日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表了《马骏口中的马骏》一文,详细记叙了马骏在北京请愿斗争的情况,揭露了军阀政府的凶恶面目。通过这次激烈的斗争,马骏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了。他郑重声明:“未进狱以前的马骏是马骏同家人的马骏,出狱以后就是国人的马骏了。”(12)此后,马骏被人称为“马天安”,就是为纪念他英勇指挥天安门示威游行的斗争。 9月16日 马骏同周恩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在天津草厂庵学生联合会办公室正式成立。该社成立后,遂成为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该社组织严密,出版刊物《觉悟》社员之间和对外交往、发表文章都用谐音取笔名。他们20个人,写了50个号,用抓阄的办法确定。邓颖超是1号,称“逸豪”;周恩来是5号,称“伍豪”郭隆真是13号,称“石衫”;刘清扬是25号,称“念吾”,马骏是29号,称“念九”。马骏在“觉悟社”十分严格要求自己,以极其充沛的革命热情和积极负责的态度工作。 9月21日 李大钊应邀到天津指导“觉悟社”活动,并与其成员谈话,对该社准备出版刊物、不分男女的组织社团“都非常赞成”,还提了许多建议。他还向社员宣传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观点。传播马列主义。 9月25日 马骏升入新创办的南开大学文科,注册学号为2号。 9月26日 全国报界联合会开会欢迎前来上海的天津代表马骏、刘清扬、冯骥骏等3人。马骏在会上指出:“南北战争,非国民战争,乃武人与武人战争。刻下解决时局之法,只有国民自决这一道。”(13)后来又相继在教育界和回教界的欢迎会上发表讲演,“议论精辟,闻者无不动容”(14)。 11月10日 在天津各界联合会的推动下,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大会在青年会举行,有13个省28处68位代表参加。马骏当选为评议部干事,刘清扬和冯骥骏分别被选为调查科和文书科理事,成了这个组织的“中坚分子”(15)。会后,举行游行,由马骏担任总指挥,一千二百余人的示威队伍,浩浩荡荡通过英法租界,口号声响彻云霄。 11月25日 中旬,日本人制造了“福州惨案”。天津人民为声援福州人民举行示威游行。为加强抵制日货运动,天津成立了“国民大会委员会”,马骏当选为委员,由上海调回天津。 1920年(民国9年)25岁 1月20日 在“觉悟社”出版的《觉悟》杂志创刊号上,以“二九”为名发表了两首诗,一为《一个小蜘蛛》,诗中赞美了一个不知疲倦、具有韧性战斗精神的蜘蛛,鼓励与封建势力斗争要不屈不挠、坚持始终。另一首为《他们为什么不去》,诗作含蓄深沉、发人深思,它提醒人们奋起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 1月24日 因为宣传爱国救国道理,抵制日货,马骏率领各界代表到天津省公署请愿,遭殴打并被捕入狱。 1月25日 警察厅下令查封各界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宣布一切爱国团体“一律解散取消”。 1月29日 为营救被捕代表,周恩来率领各校一千多名学生进行街头讲演,散发传单,齐赴省公署请愿,结果遭武装军警的武力镇压。周恩来等4名代表遭殴打和逮捕。从此,学生运动被迫转入地下。马骏和周恩来等26人分别被关押在天津警察厅保安队和侦察队里。 2月14日 马骏的父亲特地从宁安来天津狱中看望马骏。为动摇马骏的斗志,警察厅让老人规劝儿子回校读书。马骏对父亲说:“国之将亡,谈何读书?大家同为救国,理应奋斗到底,如中途止步,必成爱国大众之罪人。” 4月2日 为争取公开审讯,马骏同周恩来一起组织狱中难友,宣布绝食斗争。 4月5日 宣布绝食的第三天,天津学生代表邓颖超等24人到警察厅要求替换被押代表,对当局施加压力。同时动员社会舆论和社会力量主持正义,进行营救。马骏从窗口会见邓颖超等代表,他仍是谈笑自若,充满了胜利信心。 4月7日 马骏、周恩来等被移往地方检察厅,绝食斗争取得了胜利。 在狱中,马骏和周恩来一起,有计划地组织难友开展各种活动,研究马克思主义,讨论有关的学术问题。马骏以《研究问题的方法》、《演说学》、《演说学的预备方法》、《检厅拘留期中的批评》等为题进行了讲演。“五四”一周年时,他作了《五四后一年中各方面的经过》的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斗争经验,指出今后运动的方向。难友们还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马骏演唱过关东大鼓,并参加演出了《天官赐福》、《除三害》、《珠砂痣》等剧目;马骏还每天领着大家做早操,通过这些活动,不仅狱中生活更加充实,而且使难友们受到艺术熏陶和革命乐观主义教育。 6月8日 周恩来为送狱外战友李愚如赴法勤工俭学,写了《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一诗,并附一短信说:“天安也有一首送你!”即《送李愚如赴法》,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7月17日 由于各地各界人民的积极声援和狱中难友的坚决斗争,马骏、周恩来、郭隆真等被释放出狱。天津学联和各界联合会一百多名代表前往警厅迎接并召开欢迎大会。 8月上旬 马骏同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等在陶然亭举行“觉悟社年会”,并会见了李大钊同志。 8月13日 马骏由天津返回家乡宁安从事革命活动。马千里、李散人等及觉悟社成员前往送行。 11月 马骏组织领导了宁安人民反对孙颜卿、何光甲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宁海铁路、出卖我国森林资源的斗争。由付云成、关梅轩等人以京津沪汉学生团代表名义,在城后街的老戏园子和娘娘庙,召集各界民众大会,宣传爱国思想,揭露孙颜卿、何光甲等人的卖国罪行,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这一年,马骏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民国10年)26岁 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马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6),不久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揭开了宁安革命运动新的一页。他在宁安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也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的创建人(17)。 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曾利用农历4月18娘娘庙会的机会,领导吉林四中(校址在今宁安)进步师生在庙会上讲演,宣传抵制日货,反对封建迷信。 同年冬,吉林四中为救济直鲁豫灾民举行义演,他亲自导演了《一元钱》、《一片爱国心》等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戏剧。在《一元钱》中,他饰演了剧中的孙世富。 1922年(民国11年)27岁 2月“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马骏到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他在南开同学邓洁民办的哈尔滨东华学校任教,利用这一阵地宣传新思想。每到周末,学校组织讲演会、辩论会,他都积极参加。他亲自帮助李淑懿撰写题为《妇女解放与社会关系》讲演稿,指出了改变中国社会、争取妇女解放的意义和作用。 在哈尔滨,马骏向韩铁生等人介绍天津反帝救国的斗争经验,指导他们组织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哈尔滨人民在该团的组织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帝斗争。马骏一方面领导人民反对“九国公约”,反对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另一方面以哈尔滨市30万人名义起草抗议书,召开群众大会,组织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各帝国主义在哈尔滨开设银行和交易所。在马骏领导下,“救国唤醒团”在东北的影响很大,哈尔滨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18) 1923年(民国12年)28岁 2月 马骏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利用报刊宣讲救国道理,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推动了东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夏季在家乡宁安组织了“宁安回民崇俭会”,倡导破旧立新,废除婚丧嫁娶中的陈规旧习。他要求大家,“从节约开始,在婚丧嫁娶上,要尽量减少浪费,别好面子,别装胖子,取媳妇废除金银首饰和过多的彩礼,丧事废除送丧穿大孝。”崇俭会还制定和印刷了章程,分发到回族各家,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同封建礼教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月 马骏受党组织派遣,离宁安去吉林,在毓文中学任英文教员兼作训育学监,以此掩护自己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0月 日本绑架杀害留日中华劳动同盟共济会、留日学生联合会会长王希天的消息传到国内。在吉林,马骏领导了抗议杀害王希天的斗争。马骏在斯美茶园召开的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到日本领事馆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此间,马骏非常注意作回族同胞的工作,常到吉林清真寺去看望沙梅轩老人等,同他们一起谈论国共合作、南北统一、抵制日货、废除“二十一条”等。 1924年(民国13年)29岁 马骏继续在吉林毓文中学任教。在学生中秘密组织“读书会”,指导青年学生阅读《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月刊》等进步报刊和书籍,推荐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使《新青年》、《响导周报》和他自己写的《狱中地》等在学生中广泛传阅。 马骏针对军阀混战的现实,自编新剧《闺里月》,以西汉抗击匈奴的历史题材,讽刺军阀不顾外侮,争权夺势,造成民不聊生的惨状,号召人民起来抗击日寇,讨伐国贼。马骏与学生同台演出,借古讽今,反对军阀战争,在当时的吉林都是创举。 1925年(民国14年)30岁 6月7日 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吉林,马骏四处奔走,发动各界群众声援。他以“吉林爱国六人团”名义发表宣言,愤怒谴责英、日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 6月8日 马骏领导毓文中学学生罢课。 6月10日 “吉林沪案后援会”在公共运动场宣告成立,马骏当选为会长。马骏指挥省城与会各界人士四千多人示威游行,沿途他不断讲演。示威游行持续了两天之久,有力地支援了上海工人爱国反帝斗争。当时很多家报纸都作了的报道,认为“数十年未有如此之大规模示威运动也”。6月17日《满州日日新闻》报,咒骂马骏是“五四运动中大闹天安门的极端赤化运动元凶”,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6月18日 沪案后援会利用北山庙会之机,组织募捐。马骏带领各校讲演团在群众中讲演。他的演讲以“不牺牲则不成功,不破坏则不建设”开始,语气逐渐加重,情绪愈加激昂。在他的带动下,学生用演说、演戏、跳舞等方式组织募捐,将募款通过《大东报社》寄往上海。 9月 党组织决定派马骏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9月14日,他同朱务善、乌兰夫、于树功等40人作为北京地区留苏人选赴上海集中,在黄浦江乘苏联邮船渡海出国,11月下旬到达莫斯科。 1926年(民国15年)31岁 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由于他革命立场坚定,眼光远大,待人热忱,深受同学爱戴,被选为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书记。 当时,中山大学的留学生成份比较复杂,右派分子常常借各种机会攻击苏维埃政权,反对共产党。马骏以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团结同学,分化敌垒,组织力量,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流派展开斗争。 1927年(民国16年)32岁 4月12日 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整个中国处在白色恐怖之中。 夏天,马骏奉调秘密回国。他先到了武汉,在那里见到了“五四”时的战友邓颖超。在严峻的形势下,马骏“还是那样热情、乐观,而且显得更加坚强”。党中央分配他担任中共北京市临时市党部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北京市委。于是,他很快离开武汉,途经上海时,为家中孩子邮了两个围嘴。 11月8日 他去天津,在时子周家会见了“五四”运动中的一些老朋友,介绍了由莫斯科回国途中艰苦而惊险的经历。 当时,一些同志都为他的安全担心,劝阻他暂不要赴京,他却坚守组织纪律,毫不动摇。他说:“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不能知难而退,只有多加谨慎而已。”马骏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为党工作,很快地重建了北京市委。 12月3日由于北京市委青年学生部长许锡仁被捕叛变,临时市委遭到破坏。马骏同市委的其它4位委员被京师警察厅逮捕,关押在北京中央监狱。 在狱中,他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敌人妄图以同乡关系拉拢他,以高官厚禄收买他,都被他严辞拒绝。敌人以死来威胁他。他从容不迫地写下了“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的碑文,以示宁死如归的无畏革命精神。 1928年(民国17年)33岁 1月 据当年与马骏同监的吴成方回忆,春节前两天,他们找到了装点心的纸盒,马骏亲手用铅笔画成麻将牌,在节日取乐。可见马骏的精神是何等乐观无畏。 2月14日 天津《庸报》报道了北京军事审判处判处马骏死刑的消息。 2月15日 军阀张作霖命令军事总长何丰林在北京杀害马骏。临刑前,马骏穿着整洁的蓝色长袍、玄色礼服呢马褂,两脚带镣,从容出监。出监后,夫人杨秀蓉见到他,痛哭不已。他微笑着劝夫人不要悲伤,要坚强地活下去,好好抚养孩子长大成人。随即将身穿的长袍、马褂脱下来,送给看守留作纪念。他双臂被缚,但挺胸昂首端坐在囚车上,向沿途的群众大声疾呼:“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光明的未来。”号召“回汉民族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军阀 !”牺牲时高呼:“打倒卖国军阀!、共产党万岁!” →回复
1924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区负责人李大钊派马骏来吉林毓文中学,以教员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毓文中学是一所以天津南开为楷模,以“达材成德”为校训,以思想新、人物新、教材新、方法新为特点的私立学校,荟萃了许多具有民主主义进步思想的青年教师。马骏来到毓文中学后,任英文、数学教师,并做学监。他以学校为阵地,在吉林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他的启发下,许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马骏性情爽直、豁达,以其爱国热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讲演能力,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极力倡导阅读进步书刊,向学生推荐李大钊和鲁讯等人的著作。在马骏的倡导下,《新青年》、《新潮》、《觉悟》、《晨报副刊》等,成为广大师生争相传阅的进步书刊。他经常利用给学生上修身课的机会,宣传十月革命,介绍“五四”运动,剖析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形势,号召国人团结起来,赶走帝国主义,挽救危亡的中国,建立富强的新中国。还组织学生评论时事,探讨人生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马骏还在进步的师生中秘密组织书会,学习马列著作,使读书会成了学习新文化的启蒙学校和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阵地。5月1日,马骏应吉林工科学校之邀,到该校以《苏联十月革命的意义》为题,发表演讲,在吉林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消息传来,吉林人民义愤填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马骏组织教育界沪案后援会,发动万人参加示威游行,包围了日本领事馆,声讨英日帝国主义野蛮罪行。同时,领导毓文中学师生组成几支讲演队,在公共场所进行讲演,开展募捐活动,声援上海同胞。马骏还带领讲演人到农村去宣传,把声援“五卅”的斗争扩展到全省各地。 1925年9月14日,马骏去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1927年回国,任北京市临时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12月3日,被奉系军阀京师警察厅逮捕,1928年2月牺牲,年仅33岁。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马骏被定为革命烈士。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题书。墓室宝顶为长方形,顶部雕有阿拉伯文。墓地由砖砌花墙围绕,四周植有柏树数十株。日坛公园扩建时,将墓地围在了园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骏烈士墓地遭到破坏。198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为马骏烈士重修墓地,在汉白玉墓碑的正面,镌刻着邓颖超题写的“回族烈士马骏之墓”8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士生平。在墓地前方右侧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重修马骏烈士之墓记。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邓颖超题写。同时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移葬于东侧。墓为汉白玉石砌筑,台基四周环以白石护拦。近年朝阳区再次修整此墓,并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原文出自:http://www.liliaoqi.com/beiji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5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