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温州 → 法云寺 → 概况 |
|
在苍南县方圆百里、海拔千米的大玉苍山主峰龙头岗上。 法云寺旧有平阳县第一禅林之誉、据记载,为南来咸淳间 三段和尚开基建造,明宣德间僧真乾、清康熙间僧海谦相继重 兴,民国三年重建。现大雄宝殿前后檐柱为石柱,系宋代原建 筑遗物。 寺院坐北朝南,由山门(已毁)、放生池、金刚殿、大雄宝 殿、观音阁及左右配殿组成,占地四千多平方米。大雄宝殿五 开间,通面阔14、6米,通进深12米,七架前后廊。明间三对柱础雕饰人物、花卉、云纹等,图案精美,雕刻考究。原系重檐歇山顶,民国三年重建时,因限于财力改建成单檐硬山顶。寺内遣留有清光绪间铸造、重约于斤的大铜钟和小铁钟各一口,另有白石缸一只、白石洗二只、古井二口。观音阁后有明代“皇朝寿山”四字,摩崖题刻。每字径半米许,大雄宝殿前有一方 清乾隆间立的“奉宪勒禁”石碑。据碑记,时有林正候自称其 祖先于宋时施田建寺,妄图霸占寺产,县令将林枷责,并勒碑 示禁。 寺院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座清康熙间建造的和尚墓,墓上有 青石砌筑的单层小舍利塔。塔身竖刻“十方普同塔”五字。塔 下是方形墓室,旁有一碑,上刻:“清本山中兴玉云和尚”。”保 121 存基本完整。现为苍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简介: 法云寺在玉苍山招待所附近,海拔770米,建于宋咸淳间(1205-1273年),开山鼻祖为"三段法师"---圆寂后身分三段而名。相传明正德皇帝至此山,元大德,明子德,崇质,清康熙间得重兴,嘉庆间与民国三年重建成,"文革"又遭破坏面目全非。1983年,原中国佛学院泉山分院首届毕业生觉专和尚主持重建,现大雄宝殿已修缮一新,修缮后的法云寺,除大雄宝殿外,还有天王殿,观音阁等左右配殿,寺前是放生池和玉云桥,全寺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五开间,通面宽14.60米,通进深12米,七架前后廊,其中有三对柱础雕饰人物、花卉云纹等,系宋代遗物,寺内遗有大小铜钟各一只,大铜钟重1300多斤,直径0.9米,高1.6米,钟表面刻有2200多个人名,是明末清初由两千多名善男信女筹铸而成,寺内还有白石水缸一只,白石洗茶盆二只,古井二口,大殿前的左侧立有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六月由平阳知县何子祥撰文,法云寺主持慧松和尚募刻的《奉宪勒禁》大石碑,上书"三十六都大玉苍,乃平邑(阳)之名山,其山有玉,格称玉仓"等字,三圣殿后门边的院子里有3.6米高的石笋拔地而起,形似寿桃,故名寿山石(冥斋石)上刻有"皇朝寿山"四个大字,传说为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所书,院中还有"浮杉井"又名玉城泉,俗名龙井。寺院左前方不远处有一座清康熙年间建造的造型精致的和尚墓,墓上有青石砌筑的单层小舍利塔,刻"十方普同塔"五字。旁有一碑,上刻"清本山中兴玉云和尚",德高望重的晓桑法师墓也在墓右侧。 三段祖师所创教派"玉苍派"已成为全国重要教派之一,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仍有较高的地位与较深的影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