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天津蓟县独乐寺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天津蓟县独乐寺概况
观音之阁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津门十景之一,景名“独乐晨光”。位于蓟县城内西大街,占地10500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据说安禄山叛唐,就是在此处誓师,他喜独乐,故以“独乐”二字名寺。 该寺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上悬挂的“独乐寺”匾额相传是明代官吏严嵩所题。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主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阁下檐上高悬“观音之阁”匾额,相传为唐代李白所写。观音阁高23米, 木质,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观音阁看似只有两层,实际是一座三层式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在上下层之间还夹着一个用腰檐和平坐栏杆围绕着建成的暗层。阁内有一座高达16.27米的观音菩萨像,是辽代泥塑艺术珍品,又是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形体高大的观音像,矗立在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向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顶层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观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亲近如在人间。为显示观音法力高强,塑造者在观音头顶上又塑出十个小观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观音”之称。观音的两侧侍立着两尊菩萨,面目丰润,姿态优美,和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观音阁四壁,绘着五彩缤纷的壁画,南墙大门两侧是四臂和三头六臂的明王像,北墙后门两侧和东、西墙画着十六罗汉。这些都是古代艺术中的精华。



  在寺院内,有乾隆书壁碑,共28块。长方形,横竖皆有,嵌专修的矮墙上。全部是清乾隆皇帝手书名家诗。壁碑原放在蓟县与遵化齐界处清隆福寺行宫内。后移到蓟县马伸桥议事厅,嵌四壁(后改为马伸桥中学)。80年代因于桥水库扩建,马伸桥被淹没,壁碑迁到独乐寺院内。



  独乐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游-天津蓟县-独乐寺
天津独乐寺4
天津-蓟县-独乐寺正殿!
独乐寺:乾隆碑书
独乐寺
独乐寺山门小品
独乐寺:乾隆碑书
独乐寺:乾隆碑书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2005年9月4日 20点07分 评分:10
希望大家身临其境感受这古文化的韵味!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30日 23点24分 评分:10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统和二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门额上悬挂的“独乐寺”3 字大 匾,相传为明代官吏严嵩所题。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山门台基之上立着粗大的木柱20根,4根角柱柱头微向内收,柱脚略出向外,这是我国古代工匠创造的“侧脚”技法,作用是稳定结构,防止建筑外倾。每根柱头之上,累叠着许多形似“斗”的方木块和样子象长拱的曲木。这一组组木构件叫做“斗拱”。斗拱是我国古建筑所独具的特征,它不仅美化建筑,而且可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之间的“切力”。斗拱之上是横梁,梁头承托着檩子,它们通过榫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负荷建筑物的全部重量,这种框架式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称道于世的突出成就。山门屋顶作四面坡形,古称庑殿顶,坡面和缓微曲,檐角如翼如飞,造型别致优雅,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又一重要特点。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走过山门,穿过千年古柏,一座雄伟的楼阁平地崛起,这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观音阁高23 米,是我国现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它的突出特点是“斗拱”结构。上下檐的斗拱粗大雄伟,排列疏朗,起着承重作用。整个大阁的斗拱种类繁多,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共采用了24种结构,和其他构件配合,组成一个优美统一的整体。独乐寺观音阁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结构楼阁。据文献记载,独乐寺自辽代重建以来,曾经受过几十次地震,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却安然无恙。


  观音阁内,一尊高达16米的观音塑像矗立中央,观音塑像因头顶10个小佛头,被称为11面观音,是国内最大的泥塑之一。观音的两侧侍立着两尊菩萨,面目丰润,姿态优美,和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这是古代雕塑家以当时生活的人物形象施于佛图的典型实例。观音阁四壁,绘着五彩缤纷的壁画,南墙大门两侧是四臂和三头六臂的明王像,北墙后门两侧和东、西墙画着16罗汉。这些都是古代艺术中的精华。


  独乐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1月12日 13点49分 评分:10
津门十景--独乐晨光

  清晨,彩霞映射的光芒照耀在独乐寺中,条条斑澜的光柱从观音头顶抛下,与阁内长明的烛火之光耀映闪烁,为大佛、古阁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其愈发神韵生动,引人遐想。由此,独乐寺便产生了意境深远的名字--“独乐晨光”。


  以“三最”而著称—独乐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彩塑艺术精华的生动体现。1961年,驰名中外的独乐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西街,坐北朝南,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整组建筑布局得当,主体突出、巍峨雄壮,庄严瑰丽。


  独乐寺又名大佛寺。独乐一名的由来,众说各异。有人认为,观音阁内巨大塑像的内支架,即为一株参天矗立的杜梨树,独乐以杜梨谐音得名。有人认为,寺中观音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而县志记载则云:“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之。”独乐寺的创建及其倡建本,目前已无文献可考,据传始建于唐初。现存独乐寺的主要建筑,是在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的,至今已重建1000年有余。


  独乐寺在我国建筑史上以“三最”著称。第一“最”:寺内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第二“最”:阁中观世音菩萨塑像,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第三“最”:寺中山门带鸱尾饰物的屋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


  山门—进入独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山门高约10米,中间为穿堂道,门正中悬一方匾额,为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迹。山门东西两侧南稍间各塑有一尊护卫金刚力士,均高4.5米,虎视眈眈,狰狞可畏。东侧力士手持长剑、竖眉、瞪眼,闭嘴,似从鼻孔喷出“哼”字。西侧力士横眉、瞪眼、张嘴,似从嘴里喷出“哈”字。二力士被称为“哼哈二将”。


  山门东西两侧北稍间分别为彩绘四天王像,两两分立,呈东西、南北方位各护一方。东侧北端为东方持国天王,绿面,怒目,手持琵琶、两脚各踩一鬼。东侧南端为南方增长天王,蓝面,又目圆睁,手持宝剑,两脚各踩一鬼;西侧南羰是西方广目天王,红面,怒目,左手握一龙,右手捏如意珠,脚踩两鬼;西侧北端是北方多闻天王,白面,又目和善,左手持红盖黄色伞,右手握灰色银鼠,左脚下站立之鬼,为人身兽面,左脚蹲着的鬼为兽形。山门内这组惟妙惟肖的鬼神雕像,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创造了一种令人心悸的氛围。


  山门的建筑由台基、屋身、瓦顶3部分组成。台基用宽厚的方砖和条石砌牢。台基之上辅圆形石柱础,其上立有直径50厘米的12根木柱,呈横四坚三排列,柱头之上累叠了许多木块,这便是斗拱。形似斗子的方形木块称“斗”,样子象长拱形的曲木称“拱”。独乐寺的山门斗拱向上向外伸展两层,斗拱的高度,相当于柱高的一半。斗拱是我国古建筑所独具的特征,使得建筑十分美观。


  独乐寺山门的屋顶是五条脊,四面坡形的庑殿顶,也称四阿顶。从脊到檐呈现一个舒缓的弧线,至屋角处展翼如飞。正脊两端各有一个龙吻鱼尾形的构件,称为鸱尾(也称鸱吻)。传说鸱尾是天上一颗鱼尾星,不怕雷击,汉代时人们把它置于建筑物上,取避雷电之意。这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翔飞,生动传神,为山门建筑陡增气势。


  观音阁—穿堂经过山门,便可见一座高阁雄峙面前,这就是独乐寺的主体--观音阁。阁楼上高悬以“太白”署名的“观音之阁”题额。据考证,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观音阁高22.5米,东西宽26.7米,南北深20.6米。建筑风格“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菪造”。观音阁和山门同在一个中轴线上,人置于山门内正中,透过山门可将观音阁尽收眼底。从外表看,观音阁为上下两层,实际上内里为3层。阁内的中间有一暗层,并有矩形空井,和四转平台,供观者驻足;上层也有空井,井为六角形,有门通向阁前露台。


  观音阁共有28根立柱,外圈18根,内圈10根。柱子都有显著的侧脚。即指柱子不与地面保持垂直而是以两边略向建筑物中心倾斜,形成建筑物上小下大,比通常长方形结构增加了稳定性和抗震性。观音阁立柱的纵横方向,均以梁枋斗拱等构件拉连,形成双环框架。观音阁的斗拱式样有24种。多种斗拱的交迭使用,使观音阁的转角出檐深远,如翼腾飞。观音阁数以千计的斗拱和梁柱檩椽,彼此之间,全部以榫卯相勾连,结成坚不可摧的整体。在其重建后的1000多年中,虽经历了28次地震,包括其中破坏性的3次强震,而“官廨民舍,无一存,阁独不圯。”


  塑像·壁画·壁碑—在独乐寺,蔚为壮观的是阁中耸立的一尊巨大观世音菩萨塑像,这尊塑像在离地面72厘米的须弥座上,高达15.4米,直入大阁顶部的斗八藻井。因其头上还生有10个小头像,故又称11面观音。观音弯眉高鼻,神态庄重,仪态万方。观音两侧各伫立一肋侍菩萨,略前倾于11面观音,一副似在听从调遣状。这些塑像均以细泥白灰塑成。线条明显,面部丰满,造型匀称,姿态优美,彩绘贴金,生动传神,皆系辽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观音阁底层四周墙壁上,有五彩缤纷的壁画。壁画内容以高达2米多的十六罗汉及两明王为主体,也有与佛教有关的神话故事和世俗题材。每组画的内容各自独立,但又紧密相联,构成巨幅画卷。画面上站立的罗汉身着袈裟,脸颊丰润,慈眉善目,背景是翻腾的海浪和起伏的山峦。壁画下部的世俗题材,绘有丰满健壮的妇女形象及儒生道士。每幅画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与著名的永乐宫三清殿等元代中期壁画相似,据断定为元代所画。


  这些壁画,在清代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一次大修独乐寺时,被覆盖上一层1厘米厚的灰,1972年修整观音阁时才发现并剥出。从覆盖到揭出,这组壁画共隐藏了219年。


  位于观音阁西北侧,立有28块乾隆皇帝书法壁碑。每块高1.1米,宽0.8米至1.8米不等。碑文真迹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名人诗赋及乾隆自己的歌章。壁碑字体或端庄秀丽,或粗犷苍劲,或深遂雄奇,风格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回复
360130540(百合) 2006年4月18日 18点29分 评分:10
这就是我最需要的东西,之后可否多来一点建筑细节方面的东西呢!"龙吻鱼尾形的构件,称为鸱尾(也称鸱吻)。传说鸱尾是天上一颗鱼尾星,不怕雷击,汉代时人们把它置于建筑物上,取避雷电之意。这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翔飞,生动传神,为山门建筑陡增气势。"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6年10月25日 16点59分 评分:10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于天津蓟县城西。据文献记载,独乐寺始建于隋唐年间,辽统和二年,即公元984年由蓟州人韩匡嗣主持重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最大的阁式木结构建筑之一.
 山门是入寺的主要通道,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后两稍间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
  山门梁柱粗壮,斗拱雄硕,“升起”和“侧脚”明显。屋顶为庑殿顶,五条脊四面坡,又称“四阿大顶”,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生动古朴,为辽代原物。
 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大阁设计别具匠心。二十八根立柱,做里外两圈升起,用梁桁斗拱联结成一个整体,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拱繁简各异,共计24种,152朵,使建筑既庄严凝重,又挺拔轩昂。三层楼阁,中间做成暗层,省去一层瓦檐,避免了拥簇之感,暗层处里外修回转平台,供认礼佛和凭栏远眺,既实用又美观。阁内耸立十一面观音像,阁下层四壁布满壁画。
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小巧别致,独成一体。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
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
咸丰八年(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本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
报恩院的后殿是三世佛殿,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东西配殿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弥足珍贵。碑文又分御笔临和御笔两种,御笔临有《艇子新浮水》(临文征明)、《朝辞白帝》(临赵孟頫)、《朱阑画柱》(临苏东坡)等,笔法和神韵均堪称一绝。御笔有《敖不可长》、《金刚四句》、《大学圣经》、《秋兴八首》等,或苍劲挺秀、或行云流水。很多作品反映了乾隆皇帝受佛、道、儒思想影响所持的中和、平常的修身之道。碑刻现镶嵌于行宫回廊内。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6年11月2日 21点44分 评分:10
独乐寺的建筑艺术

  独乐寺始建于唐代,主体建筑山门及观音阁为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其中的观音阁为国内现存最早的高层木结构建筑之一 ,是研究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它凝聚着众多民间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独乐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建筑布局 ,例如把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放在同一中轴线上。游人站在山门外向前望去,南北贯通的山门 ,就向一个巨大的画框,把前面秀丽如画的观音阁镶嵌在其中。更为巧妙的是游人站在山门的门槛里面时,看不到观音阁的顶部,但是,当一迈出门槛,观音阁的全貌立刻展现在你的面前,其构思之巧妙、设计之精确,使人不禁为之叫绝,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巧妙的把透视原理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聪明才智。这种把高层建筑放在山门之后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修建寺院的传统手法。
  山门的屋顶采用了四面坡形庑殿顶,从屋脊到房檐呈现出一个陡缓的弧线,屋角外展,如翼如飞,表现出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正脊的两端个有一个叫做鸱吻的龙首鱼尾形构件。鸱吻流行于汉代,传说天上有一颗鱼尾星,不惧雷电,人们把它放在建筑物上用它来避雷电。这对鸱吻外翻越起,古朴典雅具有典型唐代雕刻艺术的韵味。
  独乐寺的主要建筑观音阁,为了把高十六米的观音塑像安放在殿阁的正中,独具匠心的设计了一个上下直惯的空间。在阁的第一层的上部为矩形的空井,第二层在塑像胸部有抹角式的斜撑,变矩形为六角形,第三层位于佛像的头部,设计成了八角形的藻井。阁内各层藻井的形状不一,错落有致,不仅显示了建筑的多样性、艺术性,而且能抵御侧向压力,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观音阁的外观是两层,实际为三层,中间有一暗层,在这里使用了巨大的 斜撑戗柱,从而起到了装饰与加固的双重作用 。千余年来独乐寺经历了多次大的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是与它建筑结构的特点分不开的。建筑中,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全部采用了复杂的斗拱结构,所用斗拱、懔条数以千计,既有定制,又不尽相同,彼此之间用榫卯连接,使建筑构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在建筑中还大胆采用了杠杆原理来减轻檐头的承重,显示出设计者丰富的力学知识和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独乐寺不愧称之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
独乐寺的彩塑艺术
  独乐寺始建于唐,今日所见山门、观音阁等建筑为辽统和二年重建,其中的塑像应当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辽代,佛教寺庙造像在我国的北方十分盛行,如天津市蓟县的独乐寺、辽宁羲县奉国寺、陕西大同下华寺、五台山佛光寺、河南临汝风穴寺、以及平遥的慈相寺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塑像艺术荟萃之地,其中尤以独乐寺的作品最为卓著。
  独乐寺的山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尊4.5米高的金刚力士像,东侧的金刚头顶上结有花冠,发带两侧向上呈弧形翘起,面部的塑造采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鼻子被拉的很长,头项短粗。上身袒露,胸肌隆起,着绿色绿的披锦迎风向后飘起,更增加了作品的动感。西侧的金刚与之相互应,塑造的虎视眈眈,狰狞可畏。这两尊彩色泥塑形象峭拔,刀法简练,极具辽代雕塑的艺术风格。
  观音阁中的观音塑像高十六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代彩塑之一。观音屹立在阁正中的须弥台上,面容丰润端丽,神态悲悯慈祥。因为观音戴的宝冠上还有十个菩萨的头像,所以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从侧面看去,观音整体向前倾斜,这样的处理有两方面的用意。其一:可以避免因为塑像高大且与观者距离近而产生的视觉障碍,用改变视角的方法,使朝拜者能够清晰的看到观音的面庞。其二:拉近了大佛与上香人之间情感与时空的距离,十一面观音好象正在俯身倾听着人间的诉说。观音身着彩绘披锦,飘逸的下垂到莲花座上,即增强了装饰性又巧妙的为观音像增加了两个力学支点。这种以披锦做支点的手法,是隋唐以来传统的表现形式。观音右臂上举,左臂下垂,手印做接引状,赤足立于莲花台上。观音像造型生动,色彩凝重,有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观音两旁的菩萨面部丰满,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这三尊塑像均为辽代彩塑艺术的珍品。
  观音像的背后还有倒座观音和关羽,韦驮的塑像。其间配以云状花纹,群像好似扶摇于云海之上。这组雕像是明代的作品。
  独乐寺中的雕塑反映了辽金以来彩塑艺人高超的技艺水平,是中国民间彩塑艺术的瑰宝。
独乐寺的壁画艺术
  独乐寺中现存有两组中国古代的壁画,一组为清光绪二十七年所绘制的四大天王像。另一组在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为元代所绘,是独乐寺所藏壁画中的珍品。高三米,全长45米,通栏布满四壁。所绘内容以佛教中的十六罗汉为主题。其中所绘天尊罗汉身旁的虎奴,手牵猛虎,头戴瓦楞帽,身着红色短上衣,脚穿软靴,反映了元代侍者所特有的装束特点。绘画中的线条遒劲,形象传神,当属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珍品。第七尊罗汉迦哩迦身后背景中海水的画法,颇似宋代山水画大家——马远的《水图》,显示了当时画工高超的笔墨工力。第十六尊罗汉注荼半托迦以及他身后海浪中的游鱼,均画的形态逼真,着力表现了地处海滨的天津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
  壁画中,间绘世俗题材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其中“郭巨卖儿”、“农夫鱼妇”等画面给人以清新亲切的感觉,这些壁画具有着鲜明的北方绘画艺术风格 。构图以密托疏,以繁托简 ,用短小细蜜的笔触绘出通幅的背景,借以衬托出用洗练粗壮的线描绘制的十六罗汉主像。在用色与晕染技法中力求以景托人,整个画面背景充实饱满,主像突出,
  独乐寺中的壁画艺术,彩塑艺术、建筑艺术共同构成了一个宗教文化的整体,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古代民间艺术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6年11月2日 21点41分 评分:10
 独乐寺今昔
独乐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木结构建筑之一,是驰名中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蓟县文物保管所成立后,我曾任副所长、所长等职,除负责全县的文物工作外,主要精力是保护和管理好独乐寺。20多年与独乐寺朝夕相处,对独乐寺有了特殊的感情。多年来,怀着一颗崇敬和热爱之心,我与同仁一道对独乐寺的保护、管理、研究作了一些工作,使这座沉睡多年的千年古刹重现出绚丽夺目的青春。
  独乐寺座落在蓟县城西门内,相传始建于唐代。相传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唐,以此为誓师之地,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命寺名为“独乐寺”。寺内现存的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其建筑手法在中外建筑史上享有盛名。寺内的菩萨泥塑像和彩色壁画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进寺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山门,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高约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穿堂为门道。东西两梢间各塑一尊高大的“护卫神”像,居高临下,虎视眈眈,面目狰狞可畏。门上悬挂匾额,上书“独乐寺”楷书大字,相传是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笔。山门整个建筑由台基、殿身、殿顶三部分组成。台基用三合土夯实后外砌条石、方砖,美观而牢固,是稳定建筑的基础。台基柱础上立木柱,木柱上垒叠许多木块,最引人注目。以形似斗子的方形木块和托着两个斗子的拱形曲木称之为斗拱,它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富于装饰艺术效果,而且有着不可缺少的功能作用,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一组构件。山门的殿顶称作“四阿”大顶,就是五条脊、四面坡形,坡面和缓微曲,檐角如翼如飞,造形美丽壮观。脊上的瓦饰别具风格,正脊两端的“鸱尾”,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过山门,穿庭院,一座雄伟的楼阁建筑平地崛起,巍然挺立,这便是主体建筑观音阁。这座建筑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阁高23米。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从外表看是上下两层,其实里面中间还夹一暗层,实为3层。在高高的台基上,粗大的木柱分内外两周配置,外檐18根,内檐10根。采用了“侧脚”和“升起”的作法,即四根角柱并非垂直竖立,而是柱头略向里倾,柱脚略向外出,而且角柱又比中柱稍高,这样可以防止楼阁外倾。阁内建造不同井口,暗层留长方形空井,四周出小平台可绕阁一周。上层作六角形空井,使空间明快、疏朗。这种两层空井做法发挥了木结构建筑空间运用自如的优点,是观音阁设计的独到之处。观音阁为“九脊歇山顶”,外檐下做回廊栏杆,可登临远眺。上层悬挂鎏金匾额,书“观音之阁”四个大字,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阁中间耸立着一尊巨大的观世音菩萨泥塑像,因塑像头顶上还有10个小头像,所以也称“十一面观音。”塑像穿过暗层直达阁顶的“斗八藻井”。像体通高16米,是我国最大的泥塑之一。观世音塑像微带笑容,衣带飘洒,自然生动,是我国古代工匠们的杰作。观音塑像两侧为“胁侍菩萨”,塑像面部丰满,姿态优美,造型匀称,线条流畅,与唐代的侍女画一脉相承,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珍品。环顾观音阁下层四壁,五彩缤纷的壁画为明代重描的“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像,像高3米有余,形象逼真,姿态各异。
  壁画上部绘有山林风云画,下面绘有世俗题材画,整个画面线条流畅,为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和绘画提供了重要资料。
  观音阁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不仅经历了雨雪风霜的侵蚀,而且经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当时建筑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它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
  独乐寺这座古老建筑,早在建国前曾一直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他们利用宗教迷信作为统治老百姓的手段之一。辽代的圣宗、兴宗、道宗即辽朝中叶这一历史时期,佛教已达到极盛时期,道宗本人“好佛法,能自讲其书,每夏季,辄令诸京僧徒及其群臣,执经亲讲,所在修盖寺院,度僧甚众。”由于皇帝的提倡,上行下效,大臣官僚信佛尤甚,大兴刻经建寺之风。形成“僧徒纵恣,放债营利,侵夺小民,民甚苦之”的情景。
  明清时期,独乐寺是蓟县佛教活动的中心。明朝僧政司即僧衙门就设在寺内。清朝乾隆、咸丰皇帝御题观音阁下层“普门香界”、“具足圆成”鎏金匾额。明清时“渔阳八景”之一的“独乐晨灯”是描写独乐寺香火的最好写照。但因清朝后期的腐败,使独乐寺经历了内忧外患的磨难。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蓟县城惨遭蹂躏,据文献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四日,德国洋兵二千余名先后人城抢掠蹂躏。独乐寺行宫、正殿、宝座以及佛殿神像,各处门窗、户壁均被洋兵烧砸,损坏不堪。殿前幔帐陈设,卧佛所铺被褥,均被洋兵劫去”。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独乐寺惨遭破坏。据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记载:“1924年,陕军来蓟驻于独乐寺,是寺内驻军之始”。“民国十八年春驻孙殿英部军队,破坏最甚。”1939年蓟县沦陷,独乐寺被日本侵略者占据。十一面观音前额的宝珠和胸中的佛心均被盗走。胁侍菩萨的双手被打掉,倒座观音和左右护法神像只剩下残破的躯体,阁后八角亭内的韦驮铜像被盗。院内附属建筑的布局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建国前夕,独乐寺院内已是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独乐寺的保护、维修与管理。1954年独乐寺由县文化馆管理使用,是当时蓟县人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日常保护工作由县文化馆负责。为了进一步作好独乐寺的保护研究,1960年冬,由中国古代建筑修整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寺内辽代建筑山门和观音阁进行了详细的勘测。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确立了独乐寺作为文物古建的级别和在全国古建筑中的独特地位。1962年观音阁安装了网式避雷针。十年浩劫中,独乐寺曾被外单位占用,幸未遭到大的破坏。1972年成立蓟县文物保管所,负责独乐寺的保护管理工作,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划定了独乐寺的保护范围和安全保护区。同年,在观音阁下层发现墙皮的破损处有壁画的痕迹,由保管所会同当时的主管部门河北省文管处和国家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共同勘察并剥去了原来的抹灰层,露出了绘有“十六尊者”的精美壁画,为独乐寺增添了新的保护内容,这一新发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不久占用单位迁出,为此后的管理和有计划的维修,创造了条件。从1973年至1975年,本着“恢复原状或保持现状”的原则,先后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维修。1973年,河北省文化局拨款修缮独乐寺,添配观音阁门窗隔扇、遮椽板、支顶加固了顶层乳伏梁架。1974年,对山门、观音阁局部进行了揭瓦补漏,更换了平座斗拱,翻修了回廊地面。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独乐寺院墙部分倒塌,观音阁墙皮部分脱落,十一面观音像胸部铁箍被震断。197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震损部位进行了及时的抢修。1978年,修整台基、地面、甬路,山门添配隔扇窗。1979年,修整、油饰“独乐寺”、“观音之阁”等匾额,并邀请天津著名彩塑大师“泥 人张”第三代传人张铭等修补加固了十一面观音、胁侍菩萨、金 刚力士、倒座观音等塑像。同年,还两次邀请天津美术学院绘画 系临摹了观音阁和山门的精美壁画。1980年,修建了一条4寸粗100米长专用的消防水管,设立了4处2寸半规格的出水嘴,扬程高度达20米,同时修整好能容30吨水的防火水池。并在寺内进行了适当绿化。1980年5月10日,独乐寺正式向中外游客 开放。1984年是独乐寺重建一千年。10月24日至26日,国家文物局和市政府举行纪念独乐寺重建一千年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45个科研单位、14个省市自治区和13家新闻单位的184名专家学者和代表应邀参加了大会。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郑孝燮、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王书庄、余鸣谦、周宝中、文化部文物局的罗哲文、朱希元、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的祁英涛、杜仙州、中国 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等专家参加了会议,当时的市领导、县领导与文物界专家济济一堂,共同回顾独乐寺的历史,研讨保护这座千年古刹的措施。专家、学者们共发表论文30余篇。市政府还立“独乐寺重建一千年纪念碑”一通,县文保所发行“独乐寺重建一千年纪念币”500枚。独乐寺的管理、维修和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自辽统和二年(984年)对独乐寺进行重修后,千余年中,只有乾隆十八年(1753年)对独乐寺进行了大修,增建了观音阁上下两层,檐角上加了8根方柱支顶,阁前配殿原有的门面、山花改成了清式,在寺东侧建成了独乐寺行宫,寺前建成栅栏、照壁,形成了现在的模样。200多年来,由于年久失修,独乐寺已象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部分斗拱已经糟朽,部分梁架变形扭曲,柱脚歪闪破裂。1990年国家文物局立项决定维修独乐寺,并列为国家重点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怎么维修呢?为了使维修工作顺利进行,国家文物局、天津文物局请来了专家,设计了多套维修方案,文物、建筑及地震等学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施工要求,经过4年的测绘鉴定,最终决定采取“半落架”、“卸落拨正,修旧如旧”的维修方案。既对观音阁全面抢救,又不损坏其内部的壁画与观世音菩萨泥塑像。日本专家也对维修工作提出了很好建议。
  独乐寺维修工程,是由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主持设计,天津市文物局、蓟县人民政府等组织自营施工的。施工人员建过许多大楼,但修复独乐寺是他们遇到的最精细的一项工程。他们拆下的每件东西都要轻拿轻放,而且都要经编号、绘图、修补、重新安放等程序。据统计,仅拆下的木构件与瓦件每样都在上万件以上。
  为了不使观音阁内的观世音菩萨泥塑像受损坏,施工人员对泥塑像进行了重点保护,他们为泥塑像搭起了金字形的保护架,内衬棉被、塑料布,外用木板,将泥塑像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在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修复中,为了使16米高的大佛没有倾斜的危险,当时的修复者在泥塑像的胸部和腰部各加了一条箍,并用4条拉杆与观音阁连上。在这次维修中,按施工要求, 4条拉杆必须与观音阁分开一段时间,大家戏称这是在给菩萨像“松绑”。为了确保撤掉拉杆后菩萨像不加重倾斜,专家建议在菩萨像胸前拉上一个“千分表”,随时观察移动情况。庆幸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菩萨像没有一丝一毫的动静。由此,专家确认原来的4条拉杆也仅仅是起预防作用的,为了更科学地保护这尊一千多年的“国宝”,这次修复时,专家们采用了弹性拉结加固的方法来保护菩萨像。
  在这次维修工程中,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物被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查明了大佛的真相。关于独乐寺的得名,还有一种说法,说观音阁内部观音菩萨塑像支架就是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谐音而取名。这次经过天津勘察设计院物探队的勘察,大佛不是一棵大树雕成,内部有密密实实的骨架,就象人的骨架一样,是由木骨架、木板、竹钉、泥和绘画层组成的,至此,千年大佛所用材料才有了结论。此外,这次维修中,还发现了唐代的“莲花瓦当”等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998年10月,历时8年、号称“千年第一拆”的独乐寺维修工程基本竣工了。独乐寺这座千年古刹就象一位病重的老人,做完了一次成功的大手术,又有了精神。虽然,整修完毕的独乐寺旧貌依然,但正是这“修旧如旧”的维修原则,才使独乐寺的维修工程创造了中国古建筑维修的典范。
  如今,维修后的独乐寺正迎接着四海宾朋,八方来客,向人们讲述着悠久历史、展示着唐辽风韵。
 
→回复
邻近景点
天津自然博物馆
盘山风景区
独乐寺
大悲禅院
九山顶自然风景区
天津科学技术馆
黄崖关长城
广东会馆
望海楼教堂
天后宫
水上公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