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贵州舞阳河.梵净山镇远古城周达文故居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贵州舞阳河.梵净山镇远古城周达文故居概况
周达文故居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西伯利亚的哈巴诺夫斯克(即伯力),有一份宣传革命的中文报纸,名为《工人之路》,它的总编辑是邱贡洛夫。可是,1937年以后,这个邱贡洛夫突然消失了,再没有人提起他的名字。《斯大林全集》出版后,又有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邱贡洛夫,因为在第九卷中有一篇《答邱贡洛夫的信》。既然斯大林亲自给他复信,而且作为一份珍贵文献收入《全集》,显然是个重要人物。第九卷中还有一篇斯大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为中国留学生所作的报告,作翻译的也是这个邱贡洛夫。邱贡洛夫是谁?除了当时和他在一起的人而外,很少有人知道。他被历史淹没了整整半个世纪,到了1987年才开始揭开邱贡洛夫的谜。邱贡洛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名叫周达文,邱贡洛夫是他在苏联使用的俄文名字。从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他昭雪平反的文件中,人们才知道这个化名邱贡洛夫的周这文是贵州镇远人。

  周家在镇远倒是个有头有脸的人家,住在卫城和平街南侧的一个大宅子里,人称"周公馆"。这公馆好生气派,占地25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落,四周的封火墙有9米多高,看去肃穆典雅、深邃幽静、古色古香,从门楼一望便知是个大户人家。门框用精细琢磨的青石条镶成,两侧有雕花的枕石,漆黑的两扇门上有扣环铺着。在单檐单坡垂花门楼下有粉底横额,朝街的一面楷书"汝南世第",标明是来自中原的望族。背面篆书"履中蹈和"四字,道出了循规蹈矩、以和为贵的家风。院落结构严谨,门楼、正厅、后厅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有厢房,均衡对称。房屋为一楼一底的穿斗木结构建筑,正厅、后厅和厢房互相连通,形成"走马转角楼"。门窗上有搂空花格,堂屋里摆设八仙桌、太师椅,壁上有字画,书卷气很浓。

  祖父周炳元在光绪初年就修建了这所公馆,他的父亲在这里成家立业,他的青少年时代也在这里度过。父亲名叫周英,考中秀才不久便废除了科举,有幸到日本留学,做过国民政府驻日本长崎的参赞、领事,以后便在外交部供职。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周达宣,次子周达文,三子周达定,四子周达时。达宣随父到日本,病故东赢。达文入仕途,做过八寨(今丹寨)、威宁县长。周家怎么会有两个周达文呢? 原来,这邱贡洛夫原名周达定,读中学时因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抵制日货,被学校开除了。后来去报考北京俄文专修部,没有文凭怎么办呢?百般无亲,借用了二哥周达文"道立中学毕业证书",从此便沿用了这个本来不属于他的名字。虽然周家有了两个"达文",但也不打紧,反正他们都有自己的号,二哥叫敷世,三哥叫屈公,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是绝对不会弄错的。至于在社会上,各有不同的圈子,一个在官场做事,另一个投身革命,更何况老三做的是秘密工作,长期侨居苏联。

  因工作关系,父亲把家搬到北京,周达文便随之在京求学。他是俄专的高才生,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还能熟练地翻译俄文,对苏联的情况自然了解得比别人多。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就在这年秋天,范鸿与李守常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你道李守常是谁?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21岁的周达文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被选为全国第五届学生联合会主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苏共决定在莫斯科创办一所培养东方革命干部的学校,命名为"孙逸仙大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周达文就是这时到苏联去的。

  当时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下,国共双方都派人到苏联学习。第一批留学生118人,共产党方面有王稼样、张闻天、伍修权、乌兰夫、左权等,国民党方面有蒋经国、谷正纲、普正鼎、康泽等。他们是国共两党的"尖子人物",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而带队的就是周达文。他既是学生,又是中国部负责人,兼管教务和翻译。第二年初春,中共旅欧支部选派了24名党团员从法国等地赴苏留学,其中有邓希贤(邓小平)、傅钟、李卓然等。学校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小组,云集了国共两党的重要学员,被称为"理论家小组",邓小平、周达文、傅钟都在这个小组活动。

  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有一个题目是《张锡瑗妈妈》,引出了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那时在中山大学留学的女生有20多人,其中有个两姐妹,姐姐叫张锡瑗,妹妹叫张锡瑞,正当妙龄,漂亮极了。她们是河北房山县人,中学时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到苏联学习。张锡瑗相貌端庄秀丽,举止大方,她与邓小平在中山大学相识,是同学,是战友,两人之间"好像有一层神秘又朦胧的光环"。分开几年后,突然在武汉相遇,自是一番喜悦,不久便结为伉俪,可惜两年后她便不幸病故。妹妹张锡瑞到莫斯科时不过十七八岁,一颗童心爱上了才华横溢的周达文,在苏联结了婚。可后来回国参加革命活动,在天津牺牲了。家里还有一个小妹妹叫张锡珍(后改名张晓梅),经邓小平介绍,与中山大学的同学徐冰结婚了,徐解放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张家三姊妹,嫁了三个革命伟人,留下一段美好的佳话。

  当时苏联共产党内的斗争是很激烈的,支持列宁的一派是大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支持托洛茨基的一派被称为"孟什维克"。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都被卷入了这一政治旋涡,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威望的周达文、俞秀松、董亦湘等,遭到王明等自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人忌恨,被强加上"反对中央领导"的罪名,扣上"托派分子"的帽子,送到西伯利亚洲白力。尽管他们忍辱负重,在冰天雪地里勤勤恳恳地办报,但王明、康生一伙并不善罢甘休,他们利用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之机,诬陷周达文等是"托洛茨基匪徒",是"日本间谍",组织反党的"江浙同乡会"。这样,在1938年苏联"肃反"运动中一个满怀革命激情的优秀党员,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言冤死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为有牺牲多壮志"。也就在1938年,中共贵州省工委派田伯萍到镇远开展工作,建立镇远支部。当时周家已没有人在镇远,周公馆交给周达文的外诅父家居住,把东厢房租给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的儿子陈学联是镇远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同学宋大鸣的影响下加入了共产党,宋也搬到楼上住下。从此,冷清了多年的周公馆热闹起来,成了镇远支部秘密活动的场所,以"读书会"的名义广泛联系青年学生,学习、开会、印发传单、编印《海燕》刊物,在镇远、施秉、黄平发展了许多"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直到1940年遭到镇压为止。

  1984年镇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中共镇远支部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50年的沉冤终于昭雪,周公馆门第生辉,政府拨款修复处,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达文故居"的金字匾是伍修权的题字,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的大理石塑像,左边的居室恢复当年的模样,右边展出了周达文一生的光辉事迹。人们这才知道,周公馆就是邱贡洛夫的家。

  周达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黔东风格四合院古民居。院落用高封火墙围成长方形大院。院内正厅、后厅和东西厢房之间,互相连通,组成走马转角楼式结构,是研究中国古居民不可多得的一处实例。

  位于镇远城内,步行可至。
  
                       






周达文故居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黄果树大瀑布中心区
南江大峡谷(开阳大峡谷)
红枫湖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荔波樟江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马岭河峡谷风景区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
天星景区
石阡温泉区
龙宫风景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