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苏 → 扬州 → 高邮盂城驿 → 概况 |
|
盂城驿在高邮市区南门大街馆驿巷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但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代重建。驿原规模宏大,除驿站本身的牌楼、照壁、鼓楼、厅房、库房、廊房、马房等外,临里运河堤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驿内有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等房屋。由于历经战火、水灾等破坏,现尚有息厅、敞厅、后厅、秦邮公馆门楼、驿丞宅及监房等建筑;驿站东南有驿马饮水地的遗址. 在国内像这样大规模的古驿实属少见,对研究我国古代邮政史、交通史、水利史具有科 学、艺术、历史和文物价值.高邮市的文物、规划部门已经对该驿进行规划保护,并举办“古盂城驿”史料展览。
盂城驿承接了高邮的秦亭、汉舍、唐馆、宋站、元赤的邮驿风范,显示了邮驿发祥地之一的魅力。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就曾在此“筑高台置邮亭”,高邮由此而得名。早在西汉时期,在由京师长安通往淮泗而达长江的主干驿道上,高邮亭承担繁重的邮传任务。 隋代大运河的开挖、疏拓和傍河御道的出现,则为高邮此后绵延千年以上的“邮之路”(即水马驿道并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唐代李吉甫在高邮修筑平津堰,就住在作为驿站的高邮候馆。宋代高邮修筑城墙,在商贸发达的北门外都酒务街设迎华驿,这是史载的高邮最早的驿站。北宋至和二年,王安石来高邮在驿馆会见当地贤士王令等人。宋代在高邮城西南设高沙馆。元代有高邮驿,地处繁华的西门外,至正年间,改名秦淮驿,后又名秦邮驿。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古驿毁于倭火,几成废墟。而后盂城驿得以重光,隆庆二年(1568)知州赵来亨。重建盂城驿,实现了古代临政者“上对得起祖宗,下有惠于后人”的夙愿。 1985年,在高邮城南发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盂城驿,我国邮驿史长达3000多年,历代建立的驿站、递铺数以万计,但绝大多数已经荡然无存。 盂城驿的明末遗构驻节堂位于清中期重建的皇华厅的后面,是驿丞、高邮州官接待各方使节、迎接四路宾客的地方。这是被权威专家认定的“原汁原味”的明代盂城驿的建筑物。如今,即驻节堂内外的抱联“过客相逢应止宿,征途到此便为家”;“梅寄春风劳驿使,葭怀秋水托鸿邮”,是当年驻节堂主人心声和邮传责任的定实。邮驿驿丞,九品,驿站是兵部车驾司管理,垂直领导,高邮驿站的头儿配备较为规范,即使清代后来不设驿丞,州署仍专派一名从九品吏目管理,直到它寿终正寝。 邮驿是“国之血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高度重视邮驿,即位23天,便定驿律,且践行极严,极实。盂城驿展出的书籍中介绍了朱皇帝治驿的严明。正因为如此,早期包括盂城驿在内的驿站才呈现“驿递清乐,而里甲不忧”的景象。 盂城驿以旧址遗存、文物、图片、表册等显示了严格执法时邮驿的恢宏,也展示了治邮松弛、扰民害民的弊端。明代中叶以后,过往驿使、官员违例用驿者愈来愈多,愈演愈烈,以致邮驿弊端被称为“普天之下,极苦极累,为民间第一”的大祸害。于是,在高邮盂城驿的接官亭,这个傍水而建用于当官的舍舟换轿的地方,常常是一条河流水在阳光下化作了金,化作了银,那年头,却化作了呜咽,悲悲戚戚地缓缓慢慢地向前流淌。 时至清初,维系着历史走向的血脉网络已千疮百孔,而历经明代倭寇焚毁、后经高邮知州赵来亨重建的盂城驿,曾有过凤凰涅槃的新生,此时也垂垂老矣,中央政府已明文规定,严禁大吃大喝,而上级官员定要特产琳琅、美味佳肴才罢休,有的地方甚至发生将驿丞殴打致死的事件。那盂城驿处于最底层的马夫、水夫等达200多人就更苦了,现存8间的驿卒、马夫舍,那一张木床一顶破蚊帐,一把布伞一条补丁被,只是他们艰苦生活表象的写照。 盂城驿的邮驿史展览室南边有一座马神庙,它是在古驿马神殿旧址上重建的,简单而又有点神秘。前来参观的人对着“敕封驷马王爷之神位”虔诚拜谒的不多,男女老幼大都喜欢跨上庙前那匹膘肥体壮的枣红马——与真马原大、只是一尊驿马的塑像。 昔日驿丞以至马夫对马神的顶礼膜拜,就是因为他们处于夹缝之中,一面是严格的邮驿法律,一面是贪官刁役恣意的骚扰,身历其境,方知马夫之苦。敬拜马神只是求保佑、觅慰藉。在驿道上,不都是杨柳依依,绿草茵茵,也出现过十万火急飞传军情不辞辛劳以至累死在马背上的悲壮和凄惨。所谓高效通信速度,正是以夫死马毙的代价换来的。连续奔驰的马也常累得蹄瘸脊烂,抑或倒地不起。 盂城驿的不远处有绿水依依、青草盎盎的马饮塘,专供驿马饮水。那马神庙前面还有无马的马棚和马槽,以及蹲伏在一旁的四座上马石墩。据专家考证,这些不起眼的上马石墩都是秦汉或秦汉之前的地面遗存。它呈铁灰色,表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孔,是用火山岩做成台阶式的上马墩,还雕刻着玉如意和百合类纹饰,尤其以玉如意居多,象征事事如意。 有的上马墩上还依稀可辨上马时留下的脚印——那浅浅的凹形脚印硕大,是不可多得的邮驿历史履痕,这要经历千万次踩跨才会有这点印痕。 有的邮政史志工作者说,尽管这里只是一个点,却是一部了不起的邮驿史专著。高邮人却将盂城驿当作一张名片,也把它作为一面铜镜。高邮人的先辈铺就了邮驿之路的辉煌。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