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十梓街五卅路口,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孚里为海式里弄石库门住宅群,1933年由信孚银行购下江苏省水警第三区区部地产后建造。占地755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712平方米。信孚里住宅建筑布列整齐,结构坚固,使用功能齐全,为苏州保存较好的一处30年代里弄式公共住宅群。
建筑南向,中间为一罗马式拱券门,门额上有较精细的花草雕塑,左右两幢楼一字排开,清水砖墙,石库门面,显得庄重简洁。正门内南北向为纵向主通道,每两列之间东西向为横向分通道,东与主通道相通,西通五卅路。
每幢楼的分隔有两户与三户之别,两户者每户建筑面积290平方米,三户者每户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每户的平面为中国传统三合院式布局,门面高墙,中置石库门。进门为一小院,院北朝南为客厅和起居室,东西两侧为厢房,厅后置厨房、卫生间和楼梯。楼层平面分隔与底层相似。
1994年沿十梓街正门东侧的一幢楼被改作商业用房,外立面有所改变,但内部结构基本保持原貌。
jinbaolin(葫芦娃) |
2005年12月10日 22点19分 |
评分:10 |
信孚里座落在五卅路边上,相临十梓街。从五卅路一过,就会看到信孚里高兀的青墙,洋房的棱角高高地翘向天空。从路边一家店前绕过,径直走过一段胡同,并没有巍峨大门,就到了信孚里。信孚里的洋房很高,但房与房间的空间却很小。走进去,迎面扑来的是青色的砖墙,走在狭小的弄堂里,能感受到和门外喧哗的世界完全两样的氛围,这可能就是信孚里寂静中显现出来的沧桑。在信孚里的最里边,还有一口据说是唐朝时的水井。班驳的进口上盖着石板。信孚里的洋房很高大,但视线并不开阔。历史上道前十梓街是历代官府的驻地,十梓街的东段是工业区。信孚里当初精雕细镂的大门早已不见了,只有很难被发现的侧门上刻着这三个字。小小的兰色门牌告诉来访的人,这就是信孚里。
信孚里是清代巡抚中军衙门旧址,《金阊区志》里记载,“十梓五卅交口,主弄南出十梓,三条横弄西通五卅路,自沦陷时即砌堵不通”。辛亥革命后这里是江苏水警第三区屋部,被信孚银行收购后才得名“信孚里”。1933年翻建,海式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里弄房屋。50年代至今,一直都是苏州医学院教工在此居住。
最早的信孚里其实共有洋房6排,而不是现在的5排。每排6间,共36栋。信孚里的房产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高高的用条石砌成的门框和两扇乌漆大门。门的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的装饰图案,上面的花纹简洁流畅,具有欧洲古建筑装饰图案的风格。一排连着一排的石库门组成了庞大的弄堂,许多弄堂口处都装有大门,晚间将门一关,一条弄堂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当初的信孚里比现在大得多,包括体育馆那一大片。当时一半是房产,一半是园林。日军侵入苏州后,一下子就看中了信孚里,当即就把司令部设在了这儿,那是风雨飘摇的8年,信孚里在侵略的前沿见证了苏州的沧桑。国民党时期,这里是苏州“公专”的教工宿舍。解放后,继续被苏州一职业技术学校使用。从1957年开始,成为原苏州医学院的教师用房。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