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辽宁 → 朝阳 → 东山嘴遗址 → 概况 |
|
东山嘴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东山嘴屯,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第一个发现与女性崇拜有关的遗迹遗物的遗址。 遗址面积15000余平方米,主要遗迹部分是一组以南北轴线布局的石砌建筑群址,包括北部的一座大型方形基址,南部的一座小型圆形台址和另两座较早的圆形台址。基址四边均砌石墙基,圆形台基也是用石片镶砌。遗址中出土有女性陶塑像残件、孕妇陶塑像残件、双龙首玉璜饰件以及彩陶祭器。 东山嘴遗址是牛河梁遗址以外,又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性遗址。其圆形祭坛遗迹是中国最早的古代祭坛之一。该遗址对中华文明起源以及原始宗教、建筑和艺术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石砌建筑基址占据了整个遗址,依布局可分为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等部分。中心部分为一座大型方形基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基址内上部堆积有黑灰土夹碎石片层,下部为黄土堆积,底部为平整的黄硬土面并间有大片的红烧七面,黄硬土面上置石堆和零散石块.方形基址四边均砌石墙基,内置有大量石块,可明显分辨出三处石堆。其中南侧中部石堆最大,由密排立置的长条石组成,略呈椭圆形。长条石多为砂岩,也有灰岩。砂岩长条石多顶端尖,底部下,呈锥状,高85厘米左右,一律向东北方向倾斜。其中又可分辨出几块立石相聚成组的现象。两翼部分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两翼分别为两道南北走向,相互对称的石墙基,石墙基外都堆有大面积的石块,南部两翼皆有石堆,石堆内多数为平底尖顶的锥状石,也吧加工平整的砂岩长条石,原也应有行墙基和成组锥状立石。前端部分可分为石圈形台址与多圆形石砌基址,从地层分析,多圆形基址形成时间当早于石圈形台址。 石建筑基址卜发现红烧土面多处,明确定为房址的有一座,位于遗址西侧北部。房址约为长方形,半地穴式,有两层草拌泥涂墙壁,经火烧。房内地面为黄硬土,平坦,经火烧成黑间红色。东墙中部向外凸出,做成一个十分规整的长方形坑。坑四壁结构与房址墙壁相同,但草拌泥抹面的火烧程度较高。此方坑不仅是一般的灶址或火坑,而且可能含有某种祭杷意义。在遗址南部石圈形台址东北侧发现一具完整入骨架,无随葬品,紧贴胸、腹部覆盖有大块泥质红陶和黑陶片。 在遗址出土遗物中,陶器约占90%左右。陶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次为夹砂灰褐陶和爽砂红陶,磨光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也有一定数量。纹饰以压印之字形纹和压印子行条纹为多见,另有压印窝点纹、席纹、叶脉状划纹和格纹。彩陶的陶质主要为泥质红陶,个别为灰陶,纹饰全部为黑彩,通体彩绘和器内彩绘较多见;图案一般较为简略,以直线条组成的各种几何形图案为主,如三角纹、菱形纹;平行宽带纹等,其次为一种多道同心圆条纹和三角勾连纹的组合及勾叶圆点纹、压印之字纹等.器类以钵盆类、瓮罐类为主,还有杯、瓶形器、圈足盘、豆、器盖等。 出土石器多为地面采集,正式发掘晶少。磨制石器有斧、锛、凿、石磨盘、石磨棒等。打制石器有斧、亚腰斧等。另外还发现少量的细石器、骨器。 在石圈形台址东北侧和东南侧黄土层中,发现小型孕妇塑像和大型人物坐像残块,皆泥质红陶胎。陶塑人像共发现残块20余件,多为人的肢体部分,未见头部。 遗址还出土了双龙首璜形玉饰和 形松石饰件等小件石饰,以及猪骨、鹿骨等兽骨。 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既有红山文化基本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其时代应在红山文化晚期阶段。石建筑基址经碳14测定为 4 895±70年(树轮校正为5 485±110年)。 东山嘴遗址的主要内涵是石砌建筑群址,不仅建筑石材加丁、砌筑技术上相当讲究,而且总体布局上,按南北轴线分布,注重对称,有中心和两翼的主次之分,南北方圆对应,这种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群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还是首次发现。联系遗址中多处基址都置有成组,成群立石组成的石堆,以及陶塑人像群出土、遗址选择在山顶,说明这里是当时人们从事包括祭祀在内的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场所。另外,陶塑人像群对于突破把女像直接理解为母系氏族社会证据的传统概念,双龙首璜形玉饰对探讨龙之形象的滥觞,都有重要的意义。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