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河北承德普乐寺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河北承德普乐寺概况
从承德普乐寺大殿后棒槌山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俗称圆亭子,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面临武烈河,背倚锤峰。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寺门西向。由于当时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巴尔喀什附近的哈萨克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不断派代表进就朝觐,因此建寺。寺院面对避暑山庄,呈众星拱月态势 ,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普乐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山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布瓦绿剪边,内有四天王、大肚弥勒和韦驮像。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宝塔。殿侧有琉璃“八宝”浮雕。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后各蹲着护法神:一只大鹏金翅鸟。两侧有八大菩萨塑像。普乐寺后半部藏式主体建筑称经坛,是集会讲道祭祀之所。它共有三层,主殿称“旭光阁”,外观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中须弥座上的主体“曼陀罗”上有一尊铜制的藏传佛教的佛像,即“上乐王佛”,又称“欢喜佛”。阁内的天花藻井,在外八庙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普乐寺
承德外八庙之一普乐寺
承德普乐寺
普乐寺
普乐寺
承德外八庙之一普乐寺
普乐寺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16日 21点56分 评分:10
清政府平息达瓦奇、阿睦尔撒纳叛乱以后,西北边境地区多年分裂混战的局面得以解决,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左右哈萨克族和葱岭以北的东西布鲁特族继准噶尔杜尔伯特部之后相继归顺清朝,年年来避暑山庄朝拜皇帝,扈从行围,接受封爵。乾隆御题“普乐寺碑记”说:“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而踵成之。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札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亦宜有。以遂其仰瞻,兴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联系碑记全文,普乐寺建设的背景是: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皇朝为厄鲁特蒙古建造了普宁寺。达什达瓦族迁移热河后,给他们建了安远庙。同理,也应当为新归附的哈萨克、布鲁特建造寺庙,为他们的首领来热河聚会举办习俗、宗教活动提供场所。故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弘历按照内蒙章嘉活佛提供的宗教意图建造了普乐寺,俗称圆亭子。

普乐寺取名与普宁寺、安远庙系一个思想脉络,“自西人之濒于涂炭也,湫隘阽危,不能终日,联则为之求宁焉。既宁之后,奔奏偕徕,室家还定,朕则为之计安焉。既宁且安,其乐斯在。”

普乐寺背东面西,位溥善寺东北,与安远庙南北相峙,正面隔河遥对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背面中轴线隔山直指磬锤峰。东西长l95米,南北宽93米,占地约2公顷。该庙为汉式格局,前半部承袭迦蓝七堂,后半部融进藏式风格,主体建筑仿北京天坛祈年殿,设前后两道山门(后山门名通梵门),在外八庙寺庙群中独具一格。

前山门,建于1.8米高的台基之上,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辟拱门三个。门前置石狮一对,幢杆两根,再前开广场。广场散植油松,设棂星门五座(现无存)。进山门左右为钟、鼓楼,各三间,呈矩形,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东为天王殿,面阔五楹,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两侧设腰墙、腰门与二进院落隔开。过天王殿正面为宗印殿,座于1.36米的条石台基之上,面阔七楹,进深五间,重檐绿剪边黄琉璃瓦歇山顶。中三间置门扇,两边四间下部砌墙,上置槛窗。殿正脊饰龙纹,中央置嵌黄釉瓦喇嘛塔,两侧嵌八宝法具。殿前后各出三阶,正面中阶为云龙石雕,刀工精巧。殿内供奉三方佛主尊:中为释迦牟尼,中方婆娑世界;北为药师佛,东方玻璃世界;南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三方佛两侧山墙须弥座上分置八大菩萨,木质金漆,神彩飘逸。有文殊、金刚手、观音、地藏王、普贤、弥勒、虚空藏、除垢障。宗印殿面西的条幅是“三摩印证喻恒河人天皆大欢喜,七宝庄严现香界广轮遍诸吉祥”。面东的条幅是“龙象护诸天毫相瞻时妙严普觉,漠瀛会初地法轮转处安乐常臻”。殿前正中置铁香炉一座,上铸道教八卦。大殿两侧有配殿;北配殿名“胜因殿”,五间,内供三尊喇嘛教护法金刚,从左到右依次是秘密成就金刚手、外成就金刚手、内成就金刚手。南殿名慧心殿,五间,内供三尊金刚像,依次是(从左到右)愤怒降魔王金刚、马头金刚、护法金刚。

三进院落是阇城,亦称曼荼罗,是喇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密法的道场,另含“群贤聚至,万德交归”之意。阇城立面分三层,底层是金刚墙,条石砌筑,高3.36米,长宽约75米见方,中设对称蹬道,20级,四面设门,均为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面西门殿内立乾隆御碑一座,上刻《普乐寺碑记》。四个门殿由群房相连,计84间,形成方阵封闭。群房正中是44.4米见方的石砌方台,是阇城的第二层。台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拱门与门殿之间有甬路相通,东、西拱门之内设左右石级登达台顶,上建房亭遮雨,西门镌“舍卫现洋”方额。南北拱门封闭,具有佛龛功能。台顶四周环布琉璃喇嘛塔八座形状近同,色彩各异。四角台座为八角形,白色。四面正中台座方形,颜色分别是西紫、东黑、南黄、北蓝。此八座喇嘛塔都属功德塔,表释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八座塔施五种颜色表喇嘛教五行(地、水、火、风、空);东、西、南、北四塔表极乐世界四方天门;四角、四面、八方表四平八稳。台顶正中又起方台为第三层,台高6.6米,宽32.8米见方,四面辟拱门,东、西门是封闭的深龛,南北门东折均砌石级登达台顶,出口建房屋遮雨,台顶四周环以76棵云龙石栏,上檐外砌黄琉璃瓦檐,檐下四面砌12条出水石槽。

阇城上面正中起主体建筑旭光阁,平面圆形,立面亭状,重檐黄琉璃攒尖顶,底直径21米,高24米。檐柱、金柱各12根,环成两个同心圆。檐柱支撑底据,金柱支撑顶檐。外圆成12间格局,东西南北四间各辟门,余设槛窗。阁内顶部置圆形藻并,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金光闪闪,与阁正中汉白玉须弥座构成色彩、形状及大小的呼应。须弥座上置大型曼陀罗模,型,由37块木料组合而成。“三十七”表释迦牟尼37种学问。曼陀罗上供双身立姿铜质佛像一尊、呈男女拥抱交媾状。男像上乐王佛(即胜乐王佛、欢喜佛),是大日如来的法身像,3面12臂;正面直对磬锤峰,代表“智慧”;女像明妃(即佛母)一面双臂,遥对永佑寺舍利塔,代表“禅定”。此是佛教密宗最高修炼形式,是原始生殖崇拜意识的形态反映。旭光阁内面东、面西、面南、面北有条幅依次是:“竺乾法示西来意,震旦光圆东向因”,“化城层拱通乾闼,属国环归过月氏”,“花凝宝盖皈真相,云拥祥轮现化身”,“妙演梵乘超最上,广臻法会乐无遮”。

特色提示:普乐寺建筑风格在外八庙中独具特色,与北京天坛极为相似,因此又名“圆亭子”。这里供奉的佛像属藏传佛教的密宗范畴,较为罕见。

旅游交通:若自驾车,从市区出发,先沿山庄东路行驶,到民政宾馆处过峰鹤桥,再向左上普乐路约十几分钟即可到达。从市区乘10路公交车到索道公司终点站下车,向右沿通往普乐寺的旅游公路走约500米即到。
 
→回复
lingyuyufeifei(玉飞龙) 2006年10月14日 07点16分 评分:0

  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的周围有一组规模庞大的古代皇家寺庙建筑群,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外八庙。外八庙建筑雄伟壮观,装饰金碧辉煌,融合了蒙、藏、维吾尔、汉、满等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堪称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烈河畔,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普宁寺地理位轩适中,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宗教活动的中心。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普宁寺的修建和取名都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远太平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米。寺院按建筑风格分为前后两部分,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对称地分列两边。
  




 
→回复

邻近景点
避暑山庄
京北第一草原
清西陵
清东陵
塞北滑雪场
翠云山滑雪场
雾灵山风景区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
北戴河
普陀宗乘之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