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座落在长江南岸,挹江门外,热河路广场中心。建于1979年。除平台和栏杆外,分碑座和碑身两部分。正面有邓小平亲笔题词“渡江胜利纪念碑”七个锦铜铸成的大字,镶贴在27块四川红花岗石上。碑座背面贴砌金山花岗石,镌刻毛泽东手书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东西两侧浮雕军民胜利渡江的场面。整座纪念碑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形状,象征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壮丽场面。帆船上部嵌有一枚直径为2.5米的“渡江胜利纪念章”,碑顶背面有凸字1949.4.21”,即渡江的日期。
渡江胜利纪念馆设在下关挹江门城楼上,与渡江纪念碑连为一组,是为渡江纪念地。1984年4月23日南京解放35周年时正式成立。内部陈列了反映解放战争史事的文件、图片、资料、实物约200多件。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的又一次重大战役。为纪念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市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时,建成了渡江胜利纪念碑。
xiaohepcl(轩轩) |
2006年7月14日 16点40分 |
评分:10 |
该碑建成于1979年4月. 1949年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大军南下,同年四月突破千里江防,横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功绩,纪念在渡江战役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筹建渡江胜利纪念碑,并于下关热河路广场竖立奠基碑.1979年4月23日,渡江胜利纪念碑正式落成. 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纪念章.
渡江胜利纪念馆设在南京城的北大门——挹江门城楼上。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湖口、东至江苏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政府由南京逃往广州。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从下关挹江门进入南京城,解放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挹江门,成为南京解放的历史见证。
挹江门地处扬子江畔,与风景秀丽的狮子山相连。明初,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时本无挹江门。明末清初,为将城内的黄土填入城外江滩地,打开一门洞便于送土车辆来往。1921年,这一段城墙辟建了单孔门,称海陵门。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榇安葬中山陵,城门改建成三孔拱门,1931年改名为挹江门。
挹江门城楼始建于1930年,未及完工,1937年12月被侵华日军纵火焚毁。1946年按原图纸重建。城楼上建有双檐翘角庑殿式敌楼九间,计2310平方米。墨瓦雕门,飞阁流丹,雕梁画栋,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南京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城门楼。
为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挹江门城楼经过重新整修,于1984年4月23日辟建为渡江胜利纪念馆。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 纪念馆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436平方米,展出渡江战役史料近千件。
其中,珍贵照片有: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茅草屋前的合影,人民解放军举行渡江誓师大会的场景。珍贵的文字史料中有:毛泽东等领导人在三大战役中制定签发的部分作战命令等文件。
展出的实物有:江北老百姓为子弟兵运粮草、救伤员用的木制三轮手推车,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使用过的枪炮、望远镜、指南针,护厂工人为迎接南京解放在斗争中使用过的大锤、扁担、铁钩等“武器”,渡江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军队使用的轻重机枪以及总统府秘书长办公室门牌等。
展览分为四部分:渡江战役前的国内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百万雄师过大江、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展览以较为丰富的史料介绍了气势磅礴的渡江战役过程,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为全中国的解放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辉战斗历程,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建设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该馆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