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杭州 → 西湖风景区 → 平湖秋月 → 概况 |
|
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以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明洪瞻祖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康熙品题西湖十景,在白堤西端与孤山结合部竖“平湖秋月”景名碑,始以这一依山傍湖地带为景域所在。50年代,将原有360多平方米的景境,扩大到1600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园围墙,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一碧”楼和四面厅。在湖石假山间,增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着亭、楼、厅、榭,极富诗情画意。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前人有诗云:“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不是很大,但在人们这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景致。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真可谓:念时空之悠悠,喜我辈之相逢;世事忽千载,古今月无恙;秋月不比春风软,春风还羡秋月明。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回复
看点:站在此处,可以欣赏西湖水面的全景。 介绍: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 交通:乘游1、2路到西泠桥或断桥下车,步行前往或乘西湖游船到中山公园上岸。另有J6、K7、27、Y3、K850、81、Y4、Y9路可到。 门票:全天免费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