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宁波 → 余姚景区 → 龙泉山 → 概况 |
|
又称灵绪山、屿山,现已辟为公园。位于余姚市中心偏西。虽然高度不到200米,但登山顶眺望,全城景色仍可尽收眼底。山腰有泉,泉水不大,但终年不涸,名龙泉,因该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故名龙泉山。姚江从山脚潺潺流过,形成“龙山舜水”一大景观。龙泉山不仅以景美境幽取胜,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相传宋高宗曾登临此山饮水,觉泉水甘洌,取小甏汲水而去,并谓泉好风景更好。因建“更好亭”。迈入龙泉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可见清书法家翁庆龙所书“文献名邦”巨匾,再往前走,便到了“四先贤故里碑”,这是后人为纪念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位余姚先贤而建的。位于南山腰的中天阁,曾为王守仁(王阳明)先生讲学处,故亦称阳明书院,建于五代,取唐诗人方干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之意而命名,现为梨洲文献馆。 山上另有龙泉井、龙泉室、子陵亭、阳明亭、舜水亭、梨洲亭、止仰亨、知乐池、文昌阁,诸多乡贤词、纪念馆(碑)等,始建于北宋的通济桥和元代的舜江楼,在龙泉山麓,构成了“长江卧波,飞阁镇流”的景观。在饱览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可增长知识,熏陶情操。
电话:0574-62636199 位置:北滨江路 龙泉山,又名灵绪山。山阔67.4米,周长2公里,面积约200亩。地处余姚市中心,姚江流经山的南麓,山水相依,风景秀丽,“龙山舜水”是姚城一大景观。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诗云:“山如碧云翻浪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城。”龙泉山不仅以自然景色取胜,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省历史文化名城余姚的缩影。 站在龙山公园新辟的东大门。向东,透过滨江公园的浓重绿荫,就可看到建于元代的通济桥,如长虹卧波,气势雄伟,六百年来一直号称“浙东第一桥”。在通济桥北面,这座矗立在城墙上重檐朱栏的建筑——舜江桥,也是元化所建。这一楼一桥构成“长虹腾空,跃阁镇流”的景观,庄严典雅,气势不凡。这是百里姚江上最古老的的建筑,也是古城余姚的重要标志。向西,正面是龙泉山东山麓的石壁,上有翠树高入云天,下有清泉,终年不竭,相传这眼清泉与大海相通,故称“海眼泉”。在古代,这里是文人墨客盘桓游憩所在,曾留下不少摩崖石刻,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已湮灭,现存者只有四五处。 龙泉山名胜古迹众多,名人足迹遍布。 有中天阁:始建于五代,原为龙泉寺的一部分;龙泉井:据说此为石裂缝泉,其水来自四明山,通过地底层裂缝,涌到龙泉山,其水色绿如猫眼,终年不断;祭忠台:相传明朝正统年间,翰林侍讲刘球被宦官王振所害,姚江布衣成器邀集同志,割鸡陈酒,以绝顶石为祭桌,含泪遥祭刘球,后来就把这块石头叫祭忠台;朱舜水先生纪念碑:1982年5月,日本由朱舜水先生纪念会与中日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建立;滑寿亭:滑寿是元明时期的著名医家,他名震浙江,对祖国医学有着极大的贡献;四先贤故里碑亭:这是后人为了纪念四位先贤——汉代严子陵、明代王阳明和明清之际的朱舜水、黄梨洲而立的;古刹龙泉寺:建成于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仅迟于杭州“灵隐寺”10年,历史悠久;朱舜水纪念堂:原是朱氏老三房祠堂,堂名“崇孝祠”等。 交通概况: 自驾:杭甬高速,余姚出口下,直到余姚城区按路牌走。 汽车:杭州东站坐车直接到余姚,那里有小四轮接送。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