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山东 → 泰安 → 泰山 → 灵岩山 → 概况 |
|
灵岩山,主峰陡峭如削,上平如砥,远望似古代官印,方方正正,又称玉符山、 方山。 悬星岩位于灵岩山北崖最高处,俗称功德顶。其上有石龛,唐贞观年间开凿,名证明功德龛。平面呈椭圆形,内雕释迦牟尼坐像,高5米,体态丰盈,壮硕典雅。原旁祀四侍者菩萨,今剩其二。壁上多唐宋题刻。明嘉靖年间,在窟外增建献堂,墙涂红色,俗称红门。这里山色高远绝胜,如入云间天界。有诗道:“灵岩绝顶晓云开,露出仙家胜景来。偃蹇苍松藏殿阁,潺溪流水绕楼台。青山隐隐朝还拱,朱雀翩翩去复回。半点红尘飞不到,登临恍若在蓬莱。” 岩西为拂日岩,两峰夹径如雄关,俗称小天门。门西为积翠岩,北有饮虎池;门西南为巢鹤岩。清人于绍舜有《巢鹤岩》诗:“尘踪长是羡飞鸿,巢鹤岩巅恰御风。十里松荫晴亦雨,千里烟霭色还空。列屏山似居连舍,放眼人如鸟脱笼。不用凭虚更搔首,恐耽诗句负青葱。” 巢鹤岩东谷口有云窝,南有观音洞,三门相通,内有石佛。东南麓多宋人题刻。 西有香霏岩,俗呼绣球山。 白云洞位于悬星岩东南转山之东,由红门南下,过转山东折而至。洞宽阔向阳, 深暗莫测,乾隆帝题额并赋诗4首。下为小石厂,东南峭壁如削,有平台,名可公床。明僧真可在此崖上刻朗公传。东为大石厂,又名半室崖,可容数十人。 小石厂南原有绝景亭,又名抱灵亭,宋僧仁钦建,后废。乾隆时在此建行宫,后废。东崖高耸似屏,水自崖下流出,伏行穿垣,逶迤而下,乾隆帝题“甘露泉”,人称灵岩第一名泉,俗呼清凉世界。相传金陈寿恺、元杜仁杰曾在此隐居。此地古木参差,青檀若虬,名千岁檀。 一线天位于白云洞东南,又名小天门、东天门。绝壁如削,峡通一线,仅容单人穿行。北为灵辟峰,山势峥嵘。又北有石尾峰。东有华岩泉,旧有华岩寺,久废。 灵辟峰南崖下有朗公石,状似老僧伛立,世传为朗公讲经的化身。 朗公石西南为如来顶,又西南为快活岩。 灵岩谷谷口内有石坊,乾隆帝题额“灵岩胜境”。东为大横沟,石峡数折,涧崖壁立。跨沟设桥,名崇兴桥,又称通灵桥,俗呼大石桥。桥西路北有宋大观初学者郭思撰文、其子郭升卿书《重修崇兴桥碑记》。桥四周峰峦似龙跃虎踞,又如狮卧象伏,极为壮美。过桥仰望南山,石齿嶙峋,山势如楼似阁,山巅峭壁上有一圆形孔洞,大如车轮,南北相通,如明镜高悬,似皓月当空,名明孔山。俗传,北魏法定和尚重开灵岩山时,由青蛇引路、二虎驮经至此,仰观山如连城,陡不可攀, 便面壁27天,终使菩萨感动,令太阳神射穿岩石,光照数里,法定循光而进,直达寺址。清人韩章诗:“何年凿辟见神工,嘉兆分明应朗公。宝刹既成人已去,犹留满月照山中。” 沿谷东去是小横沟,跨沟建桥,名明空桥,俗呼小石桥。桥头石壁上有5株古柏,枝繁叶茂,连理如门,名对松门。桥东是黄茅岗,岗上乱石如群羊,或昂首奔跑,或低头啃草,或卧圈小息。路旁有龟背石,为花岗片麻岩,由两组不同方向的节理性交错切割而成。 龟背石前为接官亭。亭内原置苏轼《黄茅岗诗》碑,后移灵岩寺内。东为新石桥,沿途柏林茂盛,苍翠欲滴,俗称“十里松”。又东为停车场,中立元至正年间按察使西夏人文书纳书“大灵岩寺”碑。北为灵岩寺。南有外宾接待室,1989年改建为宾馆楼。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