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贵州舞阳河.梵净山镇远古城青龙洞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贵州舞阳河.梵净山镇远古城青龙洞概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镇远既能接纳八方的客商,也自然能包容不同的教派与文化。各方文化在小城的交汇,就打造出了融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为一体、大名鼎鼎的青龙洞。青龙洞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距离城市最近、同时又保持了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古建筑群。建在悬崖陡壁之上,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还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

  青龙洞始建于明代,建造在镇远城东中和山上的悬崖地带,南与卫城相接、西与府城隔河相望。整个古建筑群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古建筑群、35个单体建筑组成。中原的建筑形制与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在这里巧妙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周围的石崖、古木、青藤相互映衬,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个建筑群美不胜收。至于具体的建筑工艺,完全可以令人拍岸叫绝。

  青龙洞由六个部分组成,按照旅游线路,依次为: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

  1、交通:青龙洞位于城东,距离汽车站比较远,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出租车前往。
  2、青龙洞门票:30元   
                       

推荐景点
万寿宫 香炉岩 青龙洞 紫阳洞
中元禅院 祝圣桥

舞阳河畔远眺青龙洞
梵净山中元禅院
镇远祝圣桥
鎮遠青龍洞
镇远青龙洞的古建筑群
祝圣桥
青龙洞
青龙洞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nanrenccc(南爱自游) 2005年12月1日 22点39分 评分:8
明嘉靖九年(1530),镇远府知府黄希英创建于“黔南第一洞天”的青龙洞,有元老阁、朱文公祠,招诸生肄业。清康熙三十一年(1673)重复。乾隆以降,重建、大修不断,有万寿宫、大佛堂、观音殿、玉皇殿、吕祖殿、老君殿、藏经楼、莲花亭、六角亭、紫阳洞牌坊、青龙洞牌坊等建筑,逐渐形成儒释道三教结合的宏大建筑群体,其教学功能退居次位。1986年4月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回复
dengying8498(月之影) 2005年12月20日 22点24分 评分:0
青龙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县,青龙洞建筑群位于镇远城内中河山。它由十五个单体建筑连片组成,分为青龙洞、中元洞、万寿宫、紫阳书院等几个部分。多建筑在高八十米、长三百米的中河山悬崖地带和溶岩奇石之中,占地面积二万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一百六十五平方米。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青龙洞步行即可,因为镇远县城是建在河边的小城,完全可以一走到底,也可以做个小三轮车沿路欣赏街道的建筑。
青龙洞的门票为30元,但运气好的话,都可以不用买票就可以进去参观,相传张三丰曾在此修练过。
镇远住宿很方便,城内环绕舞阳河一侧全是家居客栈,20-30元一人,便宜实惠,建议住在靠河一边,即可欣赏舞阳河的沿岸风光,又可近距离欣赏晚霞下的青龙洞。
吃更加便宜,5-10元不等,可炒菜,也可以尝尝贵州的米粉!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1日 23点49分 评分:10
初听"青龙洞"的人,会以为在贵州这个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带,又多了一个溶洞。其实,从明朝初年开始,有人看中了中河山这块风水宝地,在山上建起了亭台楼阁。建还建得奇,几十座靠崖连洞的古建筑都集中在中河山腰宽40米、高低约60米,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祠庙、道观、学堂、会馆构成了"青龙洞古建筑群"。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悬挂在舞阳河畔的山水长卷。

  “入黔第一洞天”,这是刻于镇远青龙洞内的一句题辞。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至1530年(明嘉靖九年)以来,青龙洞就是贵州著名的古迹,迄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了。青龙洞位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距县城中心仅0.5公里,由青龙洞、紫阳书院、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莲花亭等几个部分组成,有单体建筑40座。是一组占地近二万平方米、山北至南长达一里多的古建筑群的统称。这片建筑群的总体特点是:依山而立,贴壁凌空。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根据山形和地势,巧妙地将建筑物修在山崖上、洞口内。殿阁下部均宽敞宏阔,上层逐渐收小,有的楼台直接伸出山外,下面由十几根巨木撑持,似欲腾空而起。整个建筑群与石崖、洞穴、古木、藤萝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如果说镇远是一个文化旋涡的话,青龙洞就是这个旋涡的中心,把多种文化凝在青龙洞上,成为镇远文化的缩影。从它儒、佛、道三教合一;从它的集多地域、多民族的建筑特征;从它的众仙云集······ 我们不难品位出镇远古城文化的多元性。 



  儒、释、道三教合一洞

  镇远古城不但是西南大驿道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之地。由于地理的特殊性,它不仅是江南文化的集中地,也是儒学、佛教、道教文化重要的传播之地。
  在镇远卫城的尽头处有一个占地达二万平方米,由北至南长达一里多的庞大的建筑群。这个气势不凡的建筑群共有大小一百多间的亭台楼阁,它们错落有致地分散在舞阳河畔的中河山麓。这其中既有雄伟肃然的宝殿,也有凌空高倚的阁楼,曲廊回旋,亭台相接,饰以葱郁的藤萝古树和若隐若现的山洞,非常的壮观、神秘和气派。
  这,就是镇远的王牌景点,被誉为和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建筑”的称号之一的青龙洞。
  青龙洞的建筑群的独特之处并非全在它倚山而建凌空高峙的造势,还在于它曾经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同传播之地,并曾经因此而扬名于印度、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从中河山麓拾级而上,便来到了青龙洞的山门处。
这山门并没有像其它庙宇的山门一样巍峨壮观,而是一种牌楼式的八字门。门楣的竖匾上有“青龙洞”三个草体阴文。
  进得大门后,你会逐一地看到吕祖殿、观音殿、中元禅院、老君殿和圣人殿等代表着儒、释、道三教风格的建筑。在这三教的建筑中,尤以道家建筑老君殿和儒家建筑圣人殿显得最为亲近,二者呈并体连翼之状而矗立于巨石之巅。仰望两殿,目眩头晕,皆惊险骇然。两殿之巅,飞檐翘角,交相比翼,恰似一双凌空欲飞的飞禽。斜目两殿,飞檐翘角穿插错落,一若勾心斗角之兽,蠢蠢欲动。
  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儒释道三教本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可如今却如何的竟然偏偏地凑在了一起呢?更何况,自古以来,大凡是和尚占了山头,道士就得另外“开灶”,二者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凑在同一山头的。可在镇远的青龙洞里,二者竟然就凑得如此的“亲密”。 或许,北宋道士张紫阳和金道士王重阳的说法正好可以对青龙洞三教合为一处的建筑风格做一个比较完美的诠释:教虽三分,道乃归一“。
  但是据有关史籍记载,其实“镇远现象”并不是三教同时出现的,差不多是一个教派走了,另外一个教派就随之而来的。先是一和尚来此建立了庙宇,再是张三丰来此修炼,紧接着,王阳明也随后而来。那时期,由于镇远稳控了西南大驿道和沅江的上游,下湖南,通云南而去老挝,缅甸、印度等国家,从而使得镇远不仅成了军事上的重镇,商业往来的大都会,还使得它也成了儒释道三教进行交流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


  在徒步走往青龙洞的路上,看着“S”型左拥右抱着镇远城,可能流水对镇远也有情吧,这样可以在镇远逗留多一镇。宁静无波的舞水看不出在流动,一页轻舟划过,荡起一圈圈涟漪,演绎着动与静最完美的结合。
任何时点的镇远都是平凡的,但镇远就是把这2280年平凡的时点连接起来诉说自己的不凡,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颇怀包容性的保留下来。
来到中和山上,你更能体会这种不凡。中和山上宫、殿、楼、阁皆依山而建,形成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群。江南和本地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在这些建筑上完美的融合起来,自然而且和谐。有清朝诗人曰:
峭嶂嵯峨蛰龙踞,一朝破壁横飞去。
龙飞变化谁复知,盘寓尚认云深处。
危楼高构山之巅,水微茫挂槛前。
凭栏未敢多立时,生恐凌风便上天。
然而如果单纯是建筑的融合并不足以让我们惊叹,当你走进青龙洞的时候,你就会对这种包容明了于心。相信各位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朋友到过名山古刹肯定不少,不过同时供奉佛、儒、道三教,数百年和平共处的,我看就此一家了。青龙洞里大小神仙几十位,甚至连天后妈祖也在此安身,实在是蔚为壮观。青龙洞并没有什么大名声,但它以自己的方式告诉别人,文化应该是交流融会,而不是排斥,你死我活的。



 
→回复

邻近景点
黄果树大瀑布中心区
南江大峡谷(开阳大峡谷)
红枫湖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荔波樟江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马岭河峡谷风景区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
天星景区
石阡温泉区
龙宫风景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