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苏 → 常熟 → 曾园 → 概况 |
|
又名虚廓园、虚廓居。位于古城区西南隅与赵园相邻。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清同治光绪间刑部郎中曾之撰营为家园,取名“虚廓居”,亦为其子晚清文学家曾朴故居,习称曾家花园。 曾园以水面为中心,四周环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别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色融为一体。 园中央清池一泓,源头活水从城河入。池中置“不倚亭”,池南为“虚廓村居”(翁同和题),有“水天闲话”,庭前植香樟、白皮松各一株,为明“小辋川”遗物,树下立“妙有”峰湖石,向东穿廊达“归耕课读庐”,可登“琼玉楼”。“虚廓村居”之西南有红豆树一株,亦为明“小辋川”旧物。池东有黄石假山,名为“小有天”,题云:“光绪丙戌,筑石室为静坐处,故友庄亦耕经营之,越六年曾之撰记。”山巅筑六角亭,亭北有小榭,山下有“磐矶”镌刻“虚廓子濯足处”,山北建有方亭。东、北二隅砌围廊,壁嵌《山庄课读图》、《勉耘先生归耕图》两部石刻,有李鸿章、翁同和、扬沂孙等书法石刻30余块。池西南有“邀月轩”,西北有“清风明月亭”。 1982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园按历史原貌修葺一新,并环池铺园路,遍植梅、李、桃、柳、桂、竹等花木。园内佳木繁荫,具城市山林之妙,为邑境著名游憩胜地。 1996年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曾园,本名虚廓居,或虚廓园,位于常熟城西,南临古城内城河九万圩,西与赵园相邻。清光绪庞鸿文《常昭合志稿》载:“虚廓居在九万圩西,即小辋川废址也”。“小辋川”为明万历御史钱岱别业,曾盛极一时,邑人、清嘉庆时礼部主事吴蔚光有《九万圩》诗:“九万圩边一叶船,晓山如雨水如烟。穷檐华阀今无数,悉是钱家小辋川”。后渐衰落。清同治、光绪年间,刑部郎中曾之撰在遗址的一部分营建住宅园林,名“虚廓村居”,一名“虚廓园”,俗称“曾园”。占地约二十亩,水木清华,台榭参差,向为江南古典名园之一。1937年建筑园林专家童隽先生编写的《江南园林志》一书即曾刊有该园园景图照与文字。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常熟园林》一文也说该园“园内水面较广,衬以平岗小阜,其后虞山若屏,俯仰皆得。其周围筑廊,间以漏窗,园外景物,更觉空灵”。往昔园景甚丰,虽因历史沧桑,部分已不存在,但全园总体格局与主要景物仍基本保持较完整,为建国后常熟规模最大而保存又较好的古典园林。改革开放后,在编订常熟城市总体规划时即将该园的重修规划列入。经数年努力,由市城建园林部门于1995年完成首期重修工程,并对外开放,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各地游人好评。 曾之撰(1842-1897年)号君表。其父退庵(1801-1859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时已31岁,后京试又屡遭挫折,遂绝意仕途,回故里于山塘泾岸筑“明瑟山庄”以课子自娱。山庄于道光乙巳(1845年)始筑,经七年初步建成,并请画师绘《明瑟山庄图》,及其与两子君表、君麟合影之《山庄课读图》。曾退庵自撰传记,又请朝野名人题诗赋文。现镶嵌于该园东长廊上的《山庄课读图》长卷中的名家墨迹刻石,即是曾之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据此而刻成。廊中另有《勉耘先生归耕图》名家诗文题刻,则是曾退庵祖父曾济(勉耘)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所为,取名“归耕”,反映其仕途失意、归耕乡里之愿,后由曾之撰于清光绪十六年镌刻而成。曾之撰于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文名甚高,但科场不利,京考屡落孙山。在北京刑部郎中任上,时感仕途失意,于是仿效其父,退归故里,时老宅“明瑟山庄”已毁于战火,曾之撰另筑今之虚廓园,寄情山水,并集事亲、教子、显亲扬名于一体,从园中主厅“归耕课读庐”,内堂名“寿尔康室”,侧厅名“娱晖草堂”等命名,都反映了这些意向。 曾园约于光绪九年始建,到二十年(1894年)落成。主厅“归耕课读庐”前院中“妙有”太湖石题刻有明确反映,其全文是: “余营虚廓园,依虞山为胜,未尝有意致奇石,乃落成而是石适至,非所谓运自然之妙有者耶,即书‘妙有’二字题其颠。石高丈许,绉、瘦、透三者咸备。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三日曾之撰并记,男朴书。” 曾朴(1872-1935年),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是曾园的第二代主人。曾朴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法国文学翻译家,其名著《孽海花》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评价很高。曾园于民国初年,曾朴奉母居住时,拆去园西“梅花厅”后,建造了一座红墙青瓦的中西式楼房,俗称“红楼”。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著名建筑师童隽先生曾考察过曾园,其所著《江南园林志》记述:“虚廓居,在九万圩,本明钱岱小辋川故址。清光绪时,曾之撰凿池构屋,俗称曾园。近已有西式住宅夹杂其间,一部并改为茶肆矣。”书中并附有其手绘的虚廓居平面图。由图可看出当时园中沿池而筑的清风明月阁、邀月轩、君子长生室、虚廓村居正厅与池中九曲桥上不倚亭等主要建筑景点与假山尚存,且池北水面仍延伸达后门,惟后池昔有过的长堤桥亭已不存。 曾朴1935年病故于虚廓园红楼,此前一、二年,一度将园林向外界开放,并设茶座,可见他已有把园公诸大众之心。但不久,抗日战起,园中乏人管理。直至解放后,园林为学校所用。 曾园地处古城西部,虞山映带,绿水回环,城郭郊居,参差错落,风光饶胜。“虚廓”源于《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而这里曾被誉为半城半野、半山半水,澄澈明朗,环境独特,含有灵秀之气,以“虚廓”为村居园名,甚为印合。 该园以较开阔的水面为中心,环池布置园景,并将虞山景色招引园中,为其一大特色。 以总体布局分区来看,从全园历史原貌分析,大致可分为五个区。即:园前区,在园的南面,原园的大门面对内城河九万圩,前有方池,入门布局以紫藤棚架,形成庭院深深、环境优美之感,其后便是“虚廓村居”的门厅;由门厅向北,便至池南中部以读书、会宾等为主的临池建筑人文景观区,区内环池布局以“琼玉楼”及“归耕课读庐”、“水天闲话”正厅、“君子长生室”、“邀月轩”等楼馆轩榭,其西则有“桃花坞”景点,曲折有度,组合有致,面对池心及虞山,景致入画,为全园景观最主要的核心区;池东为山石景观区,置以“小有天”黄石假山,此地平岗小阜,林木映翠,遥对虞山,自成特色,临池并配以“啸台”、“盘矶”等池岸石景,极尽水石组合自然之妙;池西至西南为厅舫及花木景观区,昔区内置有“梅花厅”、“旱舫”及片植梅花为主兼植银杏的“梅花田”景点等,与池心亭桥及池东假山形成对景。该区东部在“君子长生室”之南昔有“娱晖草堂”、“寿尔康室”及红豆树等建筑与古树名木景观,今红豆树尚存,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为明代钱岱小辋川遗物,殊为珍贵;池北为园后区,昔东北隅置后门与园中长廊相通,并有后池与长堤和主池相通。因历史沧桑,后池与长堤建国前即已不复存在。而后门于建国后则已移至原后门的西部。主池池面布局上,分别架以南北向与东西向两条曲桥相交于池北小岛,岛上昔有“清风明月阁”,池中曲桥处有荷花厅名“不倚亭”,极大地丰富了水面空间景观,并使景观有秀美而丰富的层次感。池中莲荷万叶,向有“莲花世界”美誉,为园中胜景,复以长廊绕行园中贯通全园各景点及建筑,构思巧妙。从总体上看,由于该园以广阔水面为中心布局景点,因而,各个方向均成对景,其“对景”手法的运用很丰富,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是很突出的,成为其又一特色。 曾园景点众多,清末庞鸿文主修的《常昭合志稿》中提到:“虚廓居在九万圩西,即小辋川废址也。光绪年刑部郎中曾之撰凿池构屋,兵燹后,园亭之胜,此当首推矣。”据文献资料记载,与曾氏有关亲属回忆记述,虚廓园全盛时的主要景点如下: 1、归耕课读庐——为园的正厅,位于南大门门屋正后方,北临水池,是一所鸳鸯厅式建筑物,前半部较大,后半部较小,三面环水。昔前半部有吴大(zheng)题“归耕课读庐”,后半部额题“水天闲话”,无款。前后有银杏屏门为隔,屏正面刊刻汪鸣銮所书《兰亭集序》全文。厅前院一方,栽有香樟、白皮松、古槐、银柱、山茶等,并以太湖石堆成大小错落之花台,复有石笋玉立其间,修竹丛旁为“妙有”独峰巨石,上镌曾之撰所记,其子曾朴所书的铭志。全院花木掩映,景色洵美。 2、水天闲话——为“归耕课读庐”之后部,临池一面为落地长窗,居此可眺望天光水景山色。 3、琼玉楼——位于园池东南,地处“归耕课读庐 ”东侧,为两层小楼,两侧并有翼楼,上下均有廊,布局顺应地形,东侧有门通“小有天”假山,匠心独具,构思精巧。登楼眺望,虞山秀色,全园风光,历历在目。 4、“小有天”假山——黄石叠成,为叠山名手庄亦耕所作,路绕峰回,飞梁高台,乔木映衬,构思丰富。山中置有石室,上视可仰见天光,下览则池水流入其中,内壁镌刻有“日长山静,水流花开”题词。山上有后来所筑“揽月亭”。 5、啸台——位于池东,曾之撰自题“啸台”二字,为垂钓处。 6、盘矶——为位于“啸台”西侧池水中的石矶,石上镌刻“虚廓子濯足处”。 7、不倚亭——位于池中九曲桥上,为方形歇山顶建筑,俗称荷花厅,与池南“水天闲话”正厅相对,为池中造型优美的重要景观与游息佳处,四周荷叶送绿,风光楚楚。 8、莲花世界——池中莲叶片片,令人顿觉此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佳境。 9、雪台——即池北伸入池中之绿岛,昔岛上种植白玉兰、白皮松等,故名雪台。 10、邀月轩——在池南中部,正当北通池中九曲桥的要道,尺度得体,并与池北“雪台”、“觞月亭”互成三角对景,从轩中可眺望池中秀美景色,极富诗情画意。邀月轩南有小屋三楹,曾为曾朴甥吴琴一寓所。 11、船厅榭——位于池的西北隅,为两面临池,形似船舫的水榭。 12、碑廊——位于园东,由南大门入园右行即通东长廊,廊中嵌有从北廊与西廊移来的《山庄课读图》与《归耕图》两部石刻,有翁同和、张之洞、吴大、伊秉绶、孙原湘等名人诗文刻石三十余块。 13、君子长生室——位于园中正厅左侧,原是一座书厅,并兼作迎宾及夏日起居用,昔悬有吴大小篆《君子长生》匾额,亦临池而建,透窗北眺,池中荷叶田田,对面池心“雪台”在望,台上“清风明月阁”矗立花树丛中,远视则虞山一角隐衬其后,景色如画。 14、浸月亭——位于邀月轩至园西梅花厅的长廊中部,亭为六角形,亭中有大理白石圆桌和六角形石凳。亭面池向北,与对岸觞月亭隔池相望,成优美对景,夏日可闻池荷阵阵清香,夜时荷塘月色,别具清幽。 15、梅花厅——位于园池西南隅,因厅前有梅树而得名,厅右植有银杏、桑等树木。 16、觞月亭——位于池北廊中,呈八角形,与浸月亭及邀月轩隔池遥对,亭前经小石桥可通向雪台。亭内昔陈设由大树根雕成的几桌与坐凳。 17、清风明月阁——位于雪台东北角,为会宾之所。形两层,青筒瓦屋面,上悬《清风明月》匾额,布局位置极佳,耸峙雪台,为全园空间最高景观建筑和视觉中心,它与虞山辛峰亭、城楼遥相对应,外景内借,风光佳绝,“胜雪楼台”为著名景点。 18、娱晖草堂——位于“君子长生室”南面,隔庭相对,庭中有四季花树及果木,亦为读书处。陆润庠状元书额。 19、寿尔康室——位于“娱晖草堂”左侧,两者之间以书房连接。其北侧与园池相距不远,可眺望虞山。堂前为一圈走廊,隔庭有一堂屋与其相对,庭中昔植有芍药,并有珍木红豆树一株,高数丈,枝繁叶茂,为明代小辋川遗物,名驰遐迩。 20、桃花坞——由“寿尔康室”廊下可通至桃花坞,亦为园中胜景。 21、梅花田——位于“梅花厅”南面,占地数亩,曾种梅百余。 22、虚廓村居——位于园中正厅之南,与正厅以围 廊相通,系三开间平屋,正对南面园大门,上有翁同龠禾题额“虚廓村居”四字。 23、超然榭——位于园北后池长廊。南向突出,半架于池上,三面临水,榭内与北廊墙壁上原嵌砌《勉耘先生归耕图》卷诗文石刻,后移至东廊。 24、柳堤桥亭——位于园的北部,当年园中水池有前后之分,后池由一条石堤与前池相隔,堤的东西端建有两座桥亭。 建国后,曾园曾移作他用。修复工程于1995年6月开工,年底竣工。工程完成项目主要有: (一)建筑景点方面, 整修了“琼玉楼”,翻建了“归耕课读庐”与“水天闲话”正厅屋面,重建了“君子长生室”,整修了“邀月轩”,改建了“船厅榭”,整修了池中“不倚亭”荷花厅、东部“小有天”假山六角亭及“啸台”北部的方亭等,从而使环池主要建筑景观重焕光彩。同时,落地翻建了已破旧的园东碑廊与六角亭,将廊中壁嵌翁同龠禾、吴大、张之洞等三十余块名人所题石刻均添加边框玻璃加以保护,使碑廊益显典雅美观。 (二)整修园后区,首先改建园的后门。昔园后门位于该园东北隅,1992年5月园移交地方后,该处房屋划为市书画院所用。故仍以原学校在园时入口作为园后门入口,对其进行改建,将其改建为传统古典门楼式粉墙黛瓦顶园门,正面集翁同龠禾墨迹“曾园”二字,采用青砖镌刻为额,背面上额则塑以花纹图案,更显古雅,且与全园建筑风格协调。正对园门新设一道照壁,以避免入园即一览无余,而形成园林深秀之美。 (三)整修环池水口石岸与石栏杆及园中步行游览道,整修了水上曲桥、假山小桥等,恢复原有景观,使园景进一步和谐完美。 (四)按古典园林与该园原有植物景观格局,分别对园中植物景观进行了整理与补植。在原桃花坞、梅花田遗址重新栽植了自然式布局的桃林与梅林,在“归耕课读庐”南侧庭院“城南竹林”景点遗址重新栽植了竹丛。在池中恢复种植了荷花,以体现原有“莲花世界”的景观要求。 曾园通过历时半年的精心整修,以水池为中心,已有归耕课读庐、水天闲话、琼玉楼、“小有天”假山、啸台、盘矶、不倚亭、莲花世界、邀月轩、船厅榭、碑廊、君子长生室等十二景,使园景主体重焕了历史风采,鲜明地展示出该园借景虞山、融自然与人工于一体的秀美典雅的园林艺术特色。该园自1996年开放以来,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各地园林专家及曾氏亲属的好评。目前有关园景的二期工程,即主要是原园的南部入口与园前区及其他主要景点的重修,亦正在抓紧规划和筹备中。可以预期,虚廓园不久就将进一步以其完美的历史风貌展示在人们面前。 游曾氏虚廓园 [当代]钱仲联 春山女儿臂,清切抱人来。 爱此晨光好,能令梦境开。 仙心悦云水,幽语静楼台。 便欲长年住,将身化绿苔。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