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概况
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座落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麓,1972年在银雀山西汉墓发掘出土了以《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为主要内容的先秦古籍,轰动国内外,是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汉墓竹简博物馆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inyihua(风过留痕) 2006年1月19日 13点29分 评分:10
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银雀山汉墓厅、竹简陈列厅、文物陈列厅。
银雀山汉墓厅居博物馆院内南侧。厅中央是复原的一、二号西汉墓穴,所有随葬品复制后,按原状摆放在棺椁内。椭圆状展厅周围墙壁上放大的汉墓发掘现场和出土竹简时的照片。两座汉墓中出土竹简7,500余枚,其中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守法守令第十三篇》等先秦古籍。佚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于1972年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存在的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迷,系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号墓共出土竹简32枚,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竹简陈列厅:是银雀山汉墓厅的北面,二层仿古建筑的一楼,厅内正面屏风上悬孙武浮雕象,其两侧是用金文、汉隶、英文、日文书写的《孙子兵法》文摘。左右板壁上放大的兵法竹简照片。正厅的东西两侧,分别为《孙子兵法》展厅和《孙膑兵法》展厅。厅内分别塑有“孙子著书”和“孙膑出征”的大型塑象。其周围放置一排特制的玻璃展柜,柜内依次摆放着经过技术处理的兵书竹简,其中《孙子兵法》竹简233枚,分上篇十三篇和下篇佚文五篇;《孙膑兵法》竹简222枚,为16篇。
文物陈列厅:设在竹简陈列厅的二楼。展出百余座墓葬中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包括陶器,漆器,帛画等。其中金雀山九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长2米,宽0.42米,内容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人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这是继湖南马王堆出土帛画之后又一重大发现,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出土的唯一西汉帛画。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1月28日 00点38分 评分:10
银雀山和金雀山的地下有规模较大的汉代墓群,以西汉墓葬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墓葬群。1964年被发现,1972年至1986年先后发掘一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
银雀山汉墓座落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麓[市政府院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4月在银雀山发掘古墓两座,定为银雀山一号、二号墓。墓址开凿在岩石上,为长方形竖穴,均为一椁一棺。椁内有隔板一侧放棺、一侧为边厢,边厢内放置随葬器物。考古人员在边厢里发现的竹简。经专家整理,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二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博物馆于1989年10月落成开放。博物馆为古典宫廷式建筑。馆内松柏花竹,长廊围绕,山水相映,整体设计融仿古建筑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一座遗址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银雀山汉墓厅、竹简陈列厅、文物陈列厅。
银雀山汉墓厅的中央是复原的一、二号西汉墓穴,随葬品复制后按原状摆放在棺椁内。椭圆状展厅四壁为放大的挖掘现场和出土竹简的照片。两座汉墓共出土竹简7500余枚。一号墓竹简内容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兵法》十六篇和佚文五篇;二号墓竹简内容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对于我国军事史、文字学、古音训、古简册制度及古代历法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竹简陈列厅一层分为《孙子兵法》展厅和《孙膑兵法》展厅。陈列以图文与实物相结合,向观众展示了出土的两部兵书竹简、孙子和孙膑的作战实践、春秋战国兵器、以及中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二层为文物陈列厅,展出一、二号汉墓出土的文物及1970年以来在金雀山和银雀山百余座汉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其中的西汉帛画,是继湖南马王堆帛画之后的又一发现,是长江以北地区出土的唯一的西汉帛画。还陈列着仿制的古代兵器矛、戈、戟、弩、铜剑、铜镞等,以及战船、望楼车、抛石机、云梯、陶釜、铜鼎等。
文物陈列厅设在二楼,陈列有百余座墓葬中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包括陶器、漆器、帛画和汉画像石等。其中的西汉帛画为珍贵文物。这幅帛画于1976年5月在金雀山九号墓中出土,置于墓主人棺盖的麻布之上,是长江以北地区唯一出土的西汉帛画。画呈长方形,长200厘米,宽42厘米,以红色细线勾勒,平涂色彩,有红、蓝、白、黑等色。画面主要内容分为
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天上有日月,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和玉兔;人间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山前有一建筑物,内有一贵妇人端坐右方,前有侍婢模样的三个女子侍立,另有一女子手捧容器跪于女主人之前作奉献之状。由此开始,连续出现几组人物生活场面,其中包括乐舞、迎送宾客、纺织、问医、角抵表演等,表现了墓主人起居宴游等生活情景。这是国内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帛画,它不仅是珍贵的艺术珍品,而且对研究古代的丧葬制度、神话传说和宗教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墓竹简的出土证明,临沂自古为思想精英荟萃之地,也是兵学昌盛之城邑。1992年 4月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和临沂行署共同举办了“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英、法、日、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应邀参加。《孙子兵法》已被世界翻译成20多种文字。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
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1个小时。

景点名称:银雀山汉墓厅
居博物馆院内南侧。室内中央是复原的一、二号西汉墓穴,所有随葬物品复制后,按原状摆放在棺椁内。 一、二号墓室均在岩石上开凿而成,为长方形竖穴。相距50厘米。由地表至墓底深度,一号墓为2-3米,二号墓为3.5-4米。一号墓室南北长2.64、宽1.76、高1米;二号墓椁室南北长2.14、宽1.56、高0.88米。 两座汉墓中共出土竹简7500余枚。其中一号墓竹简内容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和孙子佚文五篇;《孙膑兵法》十六篇;《尉缭子》五篇;《六韬》十四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论政论兵文章五十篇及阴阳、蚨、占侯之类十二篇。二号墓出土竹简32枚,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善的古代历谱。这批竹简的出土对于我国军事史、文字学、古音训、古简册制度及古代历法的研究,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两墓与竹简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漆器、铜器、栗子、桃核等98件随葬品。两墓棺内各有松散尸骨一具,由于缺乏资料,不能对墓主人作出确切的判断。

景点名称:竹简陈列厅
一楼序厅内,正面屏风上悬孙武浮雕像,塑像两侧是用金文、汉隶、英文、日文书写的《孙子兵法》文摘。 序厅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孙子兵法》展厅和《孙膑兵法》展厅。室内陈列以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集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与一体,向观众展示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两部兵书竹简、孙武和孙膑的作战实践、春秋战国兵器、《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理论精华以及中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景点名称:文物陈列厅
文物陈列厅设在竹简陈列大厅的二楼。展出一、二号汉墓出土的文物及1970年以来在金雀山、银雀山百余座墓葬中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所展漆衣陶器,颜色褐红,造型精美;彩绘陶器,色泽鲜艳,描绘细腻。其中彩绘乐舞俑挥袖而舞,姿态优美;说唱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陶马、陶车、马夫俑比例匀称,形象逼真。其高超的彩绘艺术和精湛的制陶工艺,为国内外游客汉绝。

交通咨讯: 距机场距离约:10公里 距机场车程时间约:30分钟;
距火车站距离约:3公里 距火车站车程时间约:10分钟;
距汽车站距离约:2公里 距汽车站车程时间约:5分钟;
★出租车情况:
起步价3公里5元加1元燃油费;在火车站打车约需6元,在汽车站打车约需6元;
★自驾车指南:
走京沪、日东高速,从临沂高速路口下车,走双岭路,沿滨河大道向南拐进入沂蒙路,直行,到沂蒙路212号,进入市府院内,即可找到;从罗庄高速路口下车,顺路直行,到临西一路进入金雀山五路,左拐进入沂蒙路直行,到沂蒙路212号,进入市府院内,即可找到。下高速后到达景区需20-30分钟。

附近公交车站: 乘坐6、7路公交车到市委大院西门下车即是。

门票价格: 30元 营业时间: 8:00-18:00
门票说明: ★门票团队价格:7折(淡秀);
★军人、老年人免费;

其他旅游指南: ★提供咨询服务、休息、娱乐服务;
★有专门的保卫科室;
★出馆2分钟左右有市直机关医院;
★有导游服务,全部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导游费用为40元/20人以上—30人以下;
特色景观:竹简、兵书;
 
→回复
yataijinming(明明) 2006年6月20日 09点30分 评分:10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题性的汉墓竹简博物馆,坐落在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雀山汉墓群遗址上。博物馆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1989年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隶属临沂市文化局的文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22人,其中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5人,馆员9人,助理馆员6人;历任馆长刘大田、宋爱贞、郭文铎、宋开霞。
银雀山汉墓竹简于1972年4月在银雀山1号、2号汉墓出土,共编7500余号,内容计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和孙子佚文5篇,《孙膑兵法》16篇,《尉缭子》5篇,《晏子》16章,《六韬》14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10篇,论政、论兵文章50篇,阴阳、时令、占候、相狗、作酱等其它杂书。其中《孙子兵法》、《尉缭子》、《晏子》、《六韬》等现有传本;《孙膑兵法》虽无传本但在《汉书·艺文志》里曾经著录过。其它诸如论政、论兵、阴阳、时令、占候、相狗、作酱等杂书,既无传本也不见历代书目著录,属首次发现。
1号墓竹简形制有长短两种。一般长简27.5厘米左右,宽度为05~0.7厘米,厚01~0.2厘米;短筒16厘米左右,短筒似为当时的8寸简。竹简原来用绳分编成册,因编绳年久朽断,出土时顺序已经错乱。长简大部分有三道编绳,两端各一道,上下留一至二厘米的天地头,另一道编绳居中部。一部分只有两道编绳,大致将全简划为三等份,简文顶行,不留天地头。短简为两道编绳,两端各留近二厘米的天地头。
2号墓出土竹简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计有32枚,大部分完整。简长69厘米左右,宽1厘米,厚02厘米,三道编绳;此类简应为当时的三尺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对研究古代历法很有参考价值。竹简全部用毛笔书写,每简字数多在35字左右,最密的有40多字,少的也有20多字,字体是秦汉之际通行的早期隶书。《孙膑兵法》有起句符号,末简有尾题和总计本篇字数,《孙子兵法》末简也有本篇字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每篇首筒的背面标有篇题,说明简册是以最后一枚为轴心,将有字的一面向里,首简卷在最外层便于查阅。1号墓还出土了一些抄列竹书篇题的木牍,可能是捆在简册书外面的题签。现代画卷的题签、书籍封面上的书名,就是这种制度的演变。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掘出土,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字、书法、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诸如《六韬》、《尉缭子》的出土,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疑为后人伪托之书的问题。佚书中的《吴问》,讲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田法》讲到政府授田给农民的制度、农民的各种负担以及农民不能完成政府规定的生产任务时应受到的处罚。这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为重要的是《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两部兵书同时在1号墓中出土,澄清了自唐宋以来国内外关于孙武、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疑案。银雀山汉简书的出土在兵学研究和考古史上贡献重大,轰动海内外;20世纪70年代被列为新中国考古十大重要发现之一,20世纪90年代被评为新中国最有影响的考古成就之一;21世纪初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成就之一。
为纪念兵学和考古史上的这一重大发现,突出兵学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重点突出了汉墓与竹简两大类内容。在银雀山1、2号汉墓遗址上修建的歇山斗拱式汉墓厅,建筑面积125平方米,陈列面积100平方米。汉墓厅的中央是复原的1、2号西汉墓,两墓穴及随葬品均按发掘时原样陈列其中;两墓墓主因无翔实资料可考,据其所陪葬的众多兵书推断,可能是与军事有关的军事谋略家。陈列厅的墙壁上,分别陈列着考古发掘现场、竹简出土、清理竹简、出土文物以及放大的竹简书等大型图片。
竹简陈列厅为双层歇山斗拱式建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楼下主要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书的陈列。序厅的墙壁上有孙武、孙膑浮雕头像,车马攻战浮雕,衬以放大的竹简模板,展示着该展厅所陈列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展厅陈列着《孙子兵法》竹简书以及古今中外众多的版本和译释本。孙武生平,吴宫斩姬绘画,柏举之战电动模板,春秋兵器、战车、战船、望楼车等实物。《孙膑兵法》展厅陈列着《孙膑兵法》竹简书和该部兵书再现后在国内外的影响及各种版本;孙膑生平,驰逐重射绘画,桂陵之战自动语音,马陵之战沙盘,战国兵器、甲胄、抛石机等实物。
二楼简牍陈列厅,主要陈列银雀山出土的《晏子》、《六韬》、《尉缭子》、《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竹简书。《简牍集粹》陈列全国各地出土的简牍精华。
文物陈列厅,重点展示金雀山、银雀山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其中1号墓出土的三铢钱极为稀有,为该墓的断代起了很好的时间鉴定作用。2号墓的带字陶罐,刻有“召氏十斗”;“召氏”可能是墓主的姓氏,“十斗”可能代表着该罐的盛量单位。银雀山4号墓的漆衣陶器,用经过陶洗的泥质灰陶做胎,器型规整匀称,火候充足,质地坚硬,外表髹红褐色漆。该墓计出漆陶21件,历经2000余年器型保存完好,器表色泽光亮。漆衣茧型陶壶非常罕见,反映出汉代的陶艺与漆艺均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银雀山8号墓出土的彩绘乐舞俑有9件。吹竽俑和鼓瑟俑造型生动;舞蹈俑翩翩起舞,表现出汉代长袖善舞的袖舞技艺以及贵族士大夫的享乐生活。说唱俑造型夸张传神,塑造出民间艺人表演忘情、滑稽可掬的神态和手舞足蹈的艺术形象。
金雀山32号墓的彩绘潦五子奁,大彩绘奁盒内套装有5个形状不同的小盒,分别盛有梳子、镜子、脂膏等。盒表以褐色髹漆为底,用红漆绘以云气纹和植物花纹、动物图案等。彩绘布局对称、华贵自然,为研究西汉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金雀山9号墓的彩绘帛画,长200厘米,宽42厘米,画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大部分。天上有云气、日、月、仙山,日中有金鸟,月中有蟾蜍。人间反映了女主人生前的起居、乐舞、会客、问医、生产、角抵游戏等生活场景。地下绘有青龙、白虎、方相氏驱鬼。整幅画面绘出墓主人永生不死、虚幻升仙的追求。在绘画艺术上采用了分栏构图、细线勾勒、平涂色彩的技法,表现出当时较高的绘画艺术。帛画是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人文、民俗、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更是长江以北唯一保存完好的彩绘帛画,与长沙马王堆帛画南北辉映,相互媲美。
在学术研究方面,该馆专业人员先后在《文物》、《中国文物报》、《孙子学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市级以上学术成果奖16项。以银雀山汉墓竹简为底本编著出版的《孙武孙膑兵法试说》一书,荣获1997年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孙膑兵法解读》获山东省历史学会2003年“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因在兵学理论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该馆专业人员先后参加了第二、三、四、五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有7篇学术论文收编进研究会论文集;携论文参加了第一、二、三届21世纪孙子兵法应用国际讲坛;为纪念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周年,出版了《漫话银雀山》、《银雀山兵学》等论文集。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建立、建设及发展始终受到党中央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与指导。1992年7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来馆视察、指导工作,并题写了馆名。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乔石、李铁映、温家宝、刘华清、洪学智、张震、宋健、宋平、张万年、费孝通、胡绳等党和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及全国各省、市、区的领导同志。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自建立以来,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成为陶冶人们精神情操,传播历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海内外观众50余万人次。1992年4月,在竹简书出土20周年之际,成功地承办了“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国内外著名学者200余位。2002年10月,盛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隆重召开了“纪念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成立“银雀山兵学研究会”。此外,还接待了“中国书圣杯王羲之故里国际书法大赛”,“全国政协委员赴沂蒙考察团”等国家级大型团体2000余个;“日本雪心书道会”、“日本汉文化考察团”、“马来西亚孙子兵法研究会”等海外大型团体500余个;接待著名国际友人、学者种谷扇舟,吕罗拔、服部千春等5000余人次;接待贺敬之、冯其镛、吴作人、张仃、李少言、张瑞芳、刘兰芳等文化名人二万余人次。
该馆群教工作者立足本职,以热情、文明、礼貌服务于观众为宗旨,讲解达3万余场次,听众达40万余人次;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因人施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并与一些学校、企事业、党政机关团体、部队、公安等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或双向服务关系,注重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动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第二课堂”。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等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双拥模范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取得突出的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逐年上升,2003年参观人数5万余人,创收达40万元。
扩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二期工程已列入临沂市政府发展规划,孙子文化园的建设正在紧张筹备中。这里将成为银雀山兵学文化的研究中心,观众将在红墙环绕,绿树掩映,碧草茵茵的优雅环境中,尽享参观、学习、休闲、娱乐、购物之高水平服务。便捷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交通,将为广大游客提供最优秀的黄金旅游线路。



 
→回复

邻近景点
泰山
孔林
孔庙
孔府
趵突泉
成山头风景区
第一海水浴场
刘公岛
大明湖
蓬莱阁
千佛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