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甘肃临夏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美食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甘肃临夏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美食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吃在河州
河州的回族风味小吃,在广大的西北地区是很有名的,不论面食,肉食,不仅做工非常考究,而且品种繁多,色香味美,令人百吃不厌。这些年,河州的风味小吃虽说也跟着河州人的足迹下深圳、上西藏、逛京城、闯世界。一面面“河州风味”的招牌挂在饭庄餐馆的门口,随风摇摆,像是在炫耀,像是在诱惑。然而,一旦走进去坐下来品尝,总让人不能满意,味道也不如家乡的可口。究其原因,回答说这里的水不行。怪不得一位曾在临夏工作过,后来调到北京的老先生曾多次写信给河州的故旧,要他设法捎些河州的酿皮子去北京,给他解馋;说北京也有河州人去卖酿皮的.而且成了抢手货,但他总觉得不地道。


临夏风味小吃:甜醅

的确,河州的回族对茶饭是相当讲究的,特别是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闯天下,拉家务是男人们的事,妇女们只须呆在家中,全心全意地侍候好男人就行了。所以,衡量一个女人是否有本事的标准,被约定成俗地认为应该是“上炕当裁缝,下炕当厨子”。也正是因为这种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衡量标准。河州的回族妇女很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烹调技术,到了出嫁的年龄。对于茶饭便十分的精通了。尽管如此,在新婚燕尔之际,婆家还要让新媳妇擀一张“试刀面”,以此作为考核。这种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河州的回族妇女精于茶饭,男人也同样擅长烹饪。不同之处是妇女们施展本领的天地在厨房,男人们的擂台在饭馆,故河州有“好厨子出在男人中间”的说法。尽管河州街头大大小小的清真饭馆林立,倘若技艺不高,便很难找到一块儿立足之地,万般无奈,只好远走他乡,另立门户。这恐怕也是河州风味小吃在异地便味道平平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假若有机会,到河州来品赏河州风味小吃,感觉肯定会好得多。在夜幕降下,华灯初放的时候,来到临夏市南门广场,在夜市里,不仅品赏到许多种风味小吃,还会饱览河州的回族风情。

每逢夏秋之际,临夏市南门广场夜市非常繁华热闹。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都喜欢走出门户外,到这里来溜达一圈,有的甚至图个方便,领着全家到夜市上共进晚餐。他们中间,有佩戴不同颜色的盖头,显示着不同年龄的回族妇女;有头戴号帽的男子,当然也不乏穿着时髦服装的年轻人。有本地的,有外地的,只要来到广场,大多都要赏赏这里的
风味小吃:荞面凉粉

小吃。有趣的是,尽管广场上灯火通明,酷似白昼,但每个小吃摊点上还都摆着一盏擦得铮亮的小油灯,虽然那如豆的灯火忽闪忽闪的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是却给这里增添了不少古朴的韵味。

河州的风味小吃除细若发丝的长面、薄若蝉翼的面片、巧若雀舌的七花面等等之外,“酿皮子”称得上是河州一绝,是夏令食品中的佼佼者。它是把优等面粉用水洗渍,将面筋和淀粉分离出来,精制成一种冻状食物,和华北地区人们喜爱吃的凉粉相似。把这种食物切成长条,装入碗中,再拌上青蒜、椒盐、芥末、芝麻酱、辣油等佐料,吃起来香味扑鼻,耐人寻味。加上价廉,很受人们的喜爱,吃的人也特别多。

“手抓羊肉”被认为是河州风味食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它是选用精心喂养,膘肥肉嫩的“羯羊”,请阿訇按伊斯兰教规宰后,分成若干件,入锅煮沸,再加入适量花椒。青盐、生姜、草果等佐料用温火炖熟,切成大块,食用时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来,或用腰刀一块块割下来,蘸上盐沫,就着大蒜享用。肉质细嫩滑爽,不油不腻,美味可口,好吃极了。“桶子肉”是手抓羊肉里的上乘货,它较之普通的手抓羊肉在选择羊肉上更为考究,必须是小龄羊,所以肉质更加鲜嫩。之所以被称之为“桶子肉”,是因为旧时小贩把这种手抓羊肉乘热装在桶里,挑上担子,走巷串户地叫卖,故被人称“桶子肉”。

羊的里物。也就是下水烹制的“羊杂碎”,也很好吃,当地有句谚语叫做“腮肉肚梁子,蹄筋油葫芦”。说的是吃羊杂碎讲究腮肉、肚块,蹄筋,余下的小肠用面浆灌成面肠,大肠用剁成碎末的心、肝、肺灌成肥肠,蒸好后,再加爆炒,配上陈醋、辣油、蒜泥等佐料,吃上一碗,颇提精神。


风味小吃:面肠

鸡蛋醪糟。虽说其他地方也有,但河州人炮制醪糟却别具一格。这不,他们煮醪糟,明明放着电炊具,石油液化气之类的先进灶具不用,偏偏拉起一把小风箱,用木炭做燃料,小风箱前,一位小伙子头戴着号帽,肩上搭一块洁白的擦布,把风箱拉得吧哒吧哒作响,很富有音乐节奏,小烟筒里的火舌映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给人以诗的联想。醪糟泡上糖酥馍饼,作为早点,非常受用。

当夜市上的游人越来越少的时候,夜也深了,大多数生意人便陆陆续续收起摊子回家了。但有的小铺依然灯火通明。那是黄酒铺,铺里几张小桌子仍然座无虚席。食客们一边聊天,一边喝着黄酒,脸颊红润,到了高兴处,还要唱几段酒曲,借以助兴。说起黄酒,自然不能不谈谈河州的“黄酒肉”。“黄酒肉”可算是河州人的独创。它将肥嫩的“羯羊”肉切成薄片,肥瘦搭配,放入滚沸的黄酒中,只等血水一千,便连酒带肉倒入碗中,撒一些葱丝之类的佐料,喝一口黄酒吃一片肉,提神解乏。“黄酒肉”具有活血补气,疏经通脉的医用功效。产妇在月子里服用黄酒肉,体质恢复快,还会增加奶汁,所以颇得青睐。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x7762xy(梦中雨声) 2005年10月25日 15点42分 评分:0
风味小吃:又酸又辣的搅团
有人说河州人不会吃,把好端端的面倒入锅中搅作一团,烧熟了,分明是浆糊,却硬要说成是饭,彻头彻尾的懒汉之举。怎么说呢,这话也对也不算错,搅作一‘团’,固然如此,要不怎么叫做“搅团” 呢?但绝不是浆湖,亦非懒汉之举,做搅团;有许多必不可少的工序,做好了,清爽可口,的确好吃,为河州人所偏爱。不信,请听“花儿”的赞唱“油泼辣子油泼蒜,辣辣的吃一碗搅团”。试想,当盛夏的 骄阳似火,烤得人口干舌躁,汗流夹背,端起一盘如凉粉般冰滑的“搅团”享受一番,会是何种感受,当人们连着吃了几顿油腻食物,感到厌倦时,端起一盘清淡无比的“搅团”下肚,又是何种感受,恐怕到了这会儿,人们会赞不绝口:搅团的确不赖。

做搅团有许多讲究,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豆面、玉米面、荞麦 面均可,万不能用小麦面,否则,就会做成浆糊,正好应了前面的话。河州人最喜欢吃用豆面做成的“搅团”,白豆面被视为上乘。做 时,先在锅中倒入水,等烧开了加入少许精碱,一边搅和,一边将豆面均匀撒入,直到把面搅作一团,不沾锅底为适中,然后尽力搅拌,谨防面团藏在其中,再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闷 烧,让面全部熟透,再行搅拌,令其柔韧,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舀入盘中,用勺背抹得薄而平滑。浇上陈年老醋、辣油、蒜泥,便可受 用。吃起来光滑如鱼,酸辣可口,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味,萦绕口中, 让人回味无穷;吃着盘中的,想着锅里的,也有人喜欢浇上酸菜水吃。还有人在吃搅团时,浇上用土豆丁和羊肉沫做的臊子,其味儿甚绝。

搅团除了上述的做法和吃法之外,据说,居住在河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保安族和撒拉族,酷爱用植物油制成的“油搅团”。特别是撒拉族,不论是多丰盛的宴席,十碟八盘的,最后的一道必是“油搅团”,取意搅和不散,团圆如一。

跟搅团相似的,还有一种饭食,叫,“撒饭”,所用面粉跟搅团一样,做法也相似,只是比搅团稀得多。宜加入土豆块、肉丁之类的食物,舀入碗中,浇上辣油,调上咸菜,也很好吃,特别是在天阴下雨,或是在寒冬腊月,吃一碗烫烫的撒饭,周身顿觉烘热,精神为之一振,不愧是一种极好的冬令食品。
 
→回复
lx7762xy(梦中雨声) 2005年10月25日 15点44分 评分:0
风味小吃:酸酸的浆水面
有人说,浆水算个啥,酸溜溜的,没个吃头。可是,只要你吃惯了,过几天不吃一顿,还想得慌,有不少人还吃上了瘾。

其实,浆水并不难做,先准备好一只坛子,舀一碗现成的浆水倒入其中做酵子用,再把蔬菜洗干净了煮熟,勾少许面水,稍晾一会儿倒进坛子里,搅匀了把坛盖封好。冬天用棉被捂住,放在火炉旁,夏天就不必了,三天后启开坛盖,浆水就算做成了。做浆水用的蔬菜,可随意择取,芹菜、萝卜、土豆、紫花苜蓿等等均可。

浆水菜既可做饭,又可充当饮料,是极好的夏令食品,具有清热败火,利肠润肺的功能。嗜好浆水的人认为,在酷暑盛夏,与其花那么多钱去喝啤酒、饮料,还不如痛痛快快喝两碗浆水,凉丝丝的,那味酸的醇厚,形容个沁人心脾,一点不过份,既解渴,又解乏。

浆水面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素食,用清油将葱末炒成葱花,然后调入浆水滚沸,象浇臊子一样拌面吃,其味清淡适宜,也可把浆水直接凋入锅中,做成“一锅面”吃。这两种吃法,最好是在吃了象“手抓羊肉”之类油腻食物之后享用,那味道,那感觉太棒了,真正是“金不换的浆水面”。浆水面的另一种吃法,是跟牛肉相配,将新鲜牛肉剁成肉末,同样用清油将葱和牛肉爆炒,再倒入浆水滚沸,用来拌面,牛肉火大,浆水性凉,二者合一,正好中和,特别是在盛夏,不吃肉嘴馋,想吃肉又嫌腻,于是河州人想出了牛肉浆水面这样的独特吃法,馋与腻的矛盾便因浆水而解决了。

在河州,说玄乎点,家家户户都做浆水,也就不咋稀奇了,一旦离开了河州,便想的入骨三分,望眼欲穿,梦寐以求了。前些年,原国民党西北行政长官马步芳的侄儿马师援先生,携同夫人从尼罗河畔的开罗回国探亲,一进家门,便嚷嚷着要了一海碗浆水,仰起脖子一饮而尽,连称,“可想死我了……”

浆水面,这独特的风味小吃,那说不出的淳香滋味实在令人永生难忘。
 
→回复

邻近景点
莫高窟
鸣沙山
榆林窟
月牙泉
嘉峪关关城
文庙
新城魏晋壁画墓
七一冰川
滨河路绿色长廊
黑山石刻画像
崆峒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