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长桥至清名桥全长1.5公里,是锡城在古运河上的精华段落,“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周边河浜纵横,幽曲深邃,延绵数里,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 这些房屋,有些前面是店,后面住人,有些人家屋后有通往运河的码头,这些房屋都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甚至更长的年代陆续建造的。它们出自不同年代众多能工巧匠的构筑,因此它的形式具有多样统一的风格特色。 水弄堂是无锡市区古运河值得骄傲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窥见到江南水乡人民浓郁的生活情趣,可以了解到江南水乡民风民俗,是活生生的东方“艺术走廊”。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无锡古运河独特的旅游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游人。
john-denver(john) |
2006年2月14日 19点33分 |
评分:10 |
“人”字两笔,一撇化作万里长城,一捺化为京杭运河,它们铸就了人类历史上让世人叹服的中国千古文明。如果说万里长城精华在八达岭,那么无锡“人家尽枕河”的水弄堂则是千里运河最好的注释。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从有运河开始,无锡先民就傍河而居,主河道旁还有许多小港叉与之贯通,故因河为生、因河设市、因水而街、因水化镇,水街相依的格局构成了江南清秀的骨架,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水乡文化。最能体现水乡特色的当数水弄堂这一两侧荟萃了古街、古弄、古寺、古塔、古桥、古港、古庙、古窑、古驿馆的独特历史人文景观。虽然绝大多数的建筑从单个看不一定算文物,但集聚在一起,则保留了一种历史风貌,构成了一派水弄的人文风情。
运河两岸至今留下了不少清代至民国建造的民居,甚至年代更为久远的。由于出自不同年代众多能工巧匠的构筑,因此风格多样,但形式上又多统一:前面设店后面住人,有些人家屋后更有通往运河的码头。南长街、古运河,前街后河,前门逛街上桥,后门洗汰下船。河面上相隔四五家便有砖石码头探入河中,有些人家则干脆将支撑房屋的砖、石柱伸入河中,成为“枕河人家"。粉墙黛瓦民居夹峙,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周边河浜纵横,幽曲深邃,延绵数里。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忽明忽暗的灯光、时清时朦的长弄、如画添诗的情韵……勾画出一幅无锡特有的水乡民俗风情画。现在虽然房屋破损,墙壁斑驳,也参差了不少新的楼群,但遗韵犹存。至今面对着这小桥流水、桨声惊梦的水弄堂仍让人魂牵梦萦,唏嘘不已。
“浦卜花香追履去,寺前塔影送船来”,传说南禅寺妙光塔为镇河之宝,古运河水弄堂便是香客们到南禅寺敬香的水上香道。每逢节日的夜晚,两岸百姓家家点灯,互放烟花致意,更有端午节龙船竞渡成为古运河地区民间数年一次的庆典。保留着的一个叫西水墩的小岛,设有内外两个戏台,不少生活在河畔的老人至今仍能回忆起旧时庙会运河喧闹的景象。
横跨在水弄堂上的清明桥是无锡古运河上规模最大、也是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桥形浑厚端方、宏大稳固,桥下流水潺潺、舟楫如梭,成为无锡著名的一景。站在古桥的高处,沿河道往远处眺望,似乎仍可以想念旧时水光潋艳的那一派生机。江南之美,尽掩映于江南湖光山色的秀丽之下,孕育于江南女子的婀娜之中,写意于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的朴素之外。
无锡人心目中,水弄堂在历史上就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是缩影了古老运河昔日繁华的卷轴 。演绎过当年吴王北上争霸的威武雄壮,荷载过夫差兵败越国的辛酸耻辱,更上演过一出出锡城樯桅林立、万商云集的水运商埠场面。
能不忆江南 ,人家尽枕河。如今的水弄堂虽然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重要作用,但米市码头,寺庙古桥……承载着的与这个城市同岁的记忆,积淀下来的数千年历史风雨,交织成的水乡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却依然会在这悠悠河水声中向我们细诉。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