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四川 → 阿坝 →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 概况 |
|
位于松潘县川主寺。川主寺地处岷江上游,背靠岷山主峰雪宝鼎,面临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岷山从碑园脚下南流而去。碑园建在元宝山上,元宝山形如金字塔,后缘为脊状山梁。山顶标高3104.7米,高于河床124米。地形坡度为21.5度,南坡约46.8度。北坡植被较好,有大片茂密的松林和成片白桦林。山下岷江与其支流羊洞河交汇,形成大片坦荡河漫滩地。该地东距“人间瑶池”黄龙寺42公里,西接川西北草地46公里,北临“童话世界”九寨沟97公里,南通川西平原350余公里,距松潘古城17公里。 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由主碑、碑园及展览厅三部分组成。碑总高44.8米,重达十吨。碑基铺垫绿色地坪,碑座以汉白玉贴面,碑体为三角主柱体,亚金铜贴面,上方每面镶嵌一颗颗闪闪红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主碑上为塑像,高13.8米,造形为一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挺立成“V”字型,左手执花束,右手执步枪,背衬蓝天白云,金光灿烂,挺拔庄严。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 碑园以1300多块花岗石为材,塑有三组雕塑,即告别苏区、坚苦历程、团结胜利。坚苦历程一组长70米,高十余米,其人物造型刚毅有力。 1989年10月落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经过几年军民共同努力,终于按照中央“纪念碑要建成立体雕塑,塑像要富有悲壮气势,表现出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历尽艰险,流血牺牲,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要反应出当时一、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历史”等指示精神,顺利完成。现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已成为吸引四方游客的胜地。独具特色的景观比比皆是。其中“三绝奇观”最为突出。一为:金碑夕照。每年仲夏前后,夕阳西下时,碑体遮日,折射金光万道,蓝天耀金,草地山川如辉煌金壁,眩目若佛光普照。碑体通亮如锻烧之金,五里以外也可见。这在我国建碑史上还是第一次,建碑前也未曾料及。二为:双虹挂彩。每到雨后放晴,彩虹忽现,恰挂于金碑上空,似碑为桥拄,顶彩色大道,通幸福明天,此时又如红军英烈现世,其壮观之景,令人肃然起敬。三是:瀑雨泛金。夏季漆黑夜,倘若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人不能辨物时,主碑在漆黑中泛出微光,如星星之火,又如光明即在。人称瀑雨泛金。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史上的奇迹而决定修建的。奠基于1988年6月12日,1990年8月落成。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碑园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江泽民、李鹏、杨尚昆、聂荣臻、徐向前、李先念、邓颖超、王震、肖克、刘华清等领导题词。它不同于其他地区修建的纪念红军长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战斗的纪念建筑,而是红军长征总纪念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会师遗址包括达维会师桥和原懋功县城天主教堂干部同乐会遗址两部分。达维会师桥位于小金县达维镇东1公里的沃日河上。天主教堂位于今中共小金县委大院内。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二师四团自宝兴硗碛出发,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山--一夹金山,在达维桥上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9军20师74团胜利会师。次日,中央机关翻越夹金山抵达达维时,在达维桥上受到红四方面军接应部队的夹道欢迎。6月14日,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达维开赴懋功县城、21日,总政治部在天主教堂召开了两军驻懋功团以上干部同乐会。毛泽东在驻地接见红四方面军在懋功的高级干部,详尽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会师后的方针和任务。两大主力军的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回复
人们归纳碑园的景观为八景:黎明火种、断壁浮雕、三军铜像、英雄群雕、翠湖红柳、金秋兰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碑园大门简洁、庄严,门墙正面的园名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用黑花岗石镌刻的《碑志》,以390个字的精炼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伟业丰功和在这里建碑的意义,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 前面叫"种子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是碑园的"序曲"。这座雕塑将直径的公分的亚金铜球,放置在三块黑色巨石交替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黎明火种" 象征地表现了红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是碑园陈列馆,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陈列室、接待室、过厅、办公用房等。陈列室面积140多平方米,呈八边形,规模小巧却很精致。陈列品突出"碑 "的特点,用匾额和图片展示长征主题的文物和掌故。精而不杂,别具一格。请看门厅的墙上悬挂的10块楠木匾额,镌刻的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老前辈为碑园写的题词,这是碑园独有的馆藏墨宝。跨进陈列室,迎面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3位杰出领导人的照片、毛泽东主席书写的著名七律诗《长征》。两侧的6面墙上,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近40幅图片,展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时的出发地,途中经过的重大险阻,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激烈战斗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这些地方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设施。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看下去,就象沿着长征路,重温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相信会得到巨大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 陈列馆中这只企鹅标本,是红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去南极考察带来的两只标本之一(另一只在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我想,远赴南极考察可算是新时期的一次"长征",标本陈放在这里确实很有意义。 陈列馆后面是24亩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丽天成。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湖畔松柏常青,临岷江一面可见沿江岸的红柳白杨,迎风摇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可是,我们今天不去游湖,还是过栈桥,上山坡台阶去参观碑园雕塑吧。 这是"断壁浮雕"。它由一块单面浮雕和一块双面浮雕组成,高3米,长度分别为9米和9.6米。在两块灰白色的花岗石上,雕塑家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50个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出发长征时,同生死与共的苏区父老乡亲深情相别的情景。 这座双面浮雕为什么从中断开呢? 有意断开是雕塑家别具匠心的创造。断开的设计,加重了当年红军离开苏区的被迫气氛,增强了苏区送别时战士和乡亲间依依不舍的鱼水深情的表达。结合浮雕上的图案,那挥泪忍痛、万千叮咛,以及相互的劝勉和祝福,跃然入目。 一个断口,似乎说从此一别,咫尺天涯;而两边殷殷挥别的眼神,却显现出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坚毅和坚定的信心。我们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动之际,不能不叹服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请看两块浮雕之间的"三军铜像"。三个红军战士,象征红军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他们好似刚从断壁浮雕上走出来的红军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刚毅而信心百倍,正挥手向苏区人民作别。三军铜像与断壁浮雕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意境,名称�"告别苏区"。 离开"告别苏区"雕塑,就是反映红军走上万里征途的"艰苦历程"大型群雕。 远看这座群雕,整体象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骑昂首飞驰的骏马。深刻体现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艰苦历程"群雕所刻画的人物、故事分为9组: 第一组"开路先峰"。由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和刚强的藏族向导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代表,军民并肩,顶风踏浪,斩关夺隘,为部队打开北上抗日之路。凝视这组雕像,仿佛听见攻克娄山关的枪声,看到飞夺泸定桥的峰火,还有许多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断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第二组"勇往直前"。两名年龄不同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凝视前方的眼神和前倾的身形表现出坚定、沉着,一往无前,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西侧,由艰难跋涉的3名红军战士组成的雕塑是第三组,叫 "团结北上"。你看,他们长途行军,连续作战,一身征尘,满脸硝烟。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革命目标,使他们满怀必胜的信念,坚定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心,紧跟党中央、携手共进、北上抗日。 3名战士代表着红军三个方面军并肩北上,不断奏响团结胜利的凯歌。 第四组在东侧,叫"山间小憩"。表现战斗间隙,红军战士稍事休息的生动情景。年长的战士坐下吸烟,年轻一点的战士正利用这短短的休息时间,在山崖上刻出一条标语:"红军万岁"。既表达出红军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了红军出色的政治工作。看那斜倚石壁的指挥员、凝神静思,似乎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百洞前一对青年红军,喁喁谈着他们的理想、战斗和美好的明天。这组展示长征战士生活中相对宁静的一幕,多么真实,多么令人感动! 这一组由一位怀抱婴儿的骑马女战士和一个正送上酥油茶的藏族姑娘组成的雕塑叫"草地情深"。在枪林弹雨和征途上,一个红军的后代诞生了,然而父辈正浴血前进,妈妈也时刻面对着死亡威胁。眼前,巍巍雪山,茫茫草地,朔风凛冽,饥寒交迫,人马断粮,奶水枯竭,孩子怎能生存?妈妈的心在流血。忽然,一顶帐蓬在地平线上出现,一位美丽健壮的藏族姑娘跑来了,她迎接红军来到草地,为红军送来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奶茶。红军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帮助,红军的后代得到了生的希望。藏汉团结干革命,草地情深似海洋。 第六组是"征途葬礼"。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长征的胜利是多少优秀的红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红军长征由最初的尤多万人,到胜利会师时只剩下3万多人。可以想见征途之艰险、壮烈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一路上红军战士不仅与敌人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病痛斗。尤其是在日山草地的那段历程,高海拔的地势,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处处隐藏着吃人的雪崩、陷人的沼泽。远离人烟,缺衣断粮,被迫吃草根,煮皮带,尝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困苦。许多同志身体极度衰弱,病残交加,睡下去就不再醒来,坐下来就再不起去。这里用一名手捧鲜花的彝族战士在墓前悼念牺牲的红军战友的雕塑,表现了震撼心灵的悲痛场面。你看他眼含热泪,跪在墓前正垂头泣别。墓前没有石碑、没有碑铭,只有青山埋忠骨。我们的革命先辈有的这样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却至今不出埋骨何处,这组雕塑就作为后人对他们深情纪念的表达吧! 前面这一组是"前仆后继",表现红军战士坚毅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停止北上抗日的步伐。 这一座独立凝思的红军指挥员雕塑的名称叫"回顾思考"。他那高大威武的身躯,深沉睿智的眼神,正穿过历史的烟云,遥望走过的千山万水,心中涌现出血染的漫漫征程,无数牺牲的战友,难忘的沿途乡亲情……。他在思索什么!啊,他似乎在说: "让历史作证,长征的胜利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百折不挠,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而我们作为长征胜利的幸存者,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朋友们,这位红军指挥员的思绪,带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启迪该是什么呢?不用我多说,我想这也是雕塑取名"回顾思考"的深一层涵义吧。 最后一组雕塑叫"英灵会聚",就在群雕的顶端,彩云中一个个若隐的红军头像,让人神思遐想。它象征红军先烈英灵长存九霄,与日月同辉。也象征着先烈精神不死,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激励着活着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大型群雕的参观到此告一段落,让我们登上石阶山道,走过红柱蓝亭,去瞻仰金碑。 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以冲霄凌云之势,矗立于海拔 3100多米的元宝山顶,总高度41.3米。碑身高为26.5米,为三角立柱体造型,钢筋水泥结构,优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方镶嵌一颗搪瓷红五角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一手举枪,一手握花,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欢呼长征胜利。碑下是2.5米高的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碑基地面辅设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总体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 面对这座光采夺目的"团结胜利纪念碑",仰望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身披羊皮背心,迎风挺立,目光炯炯,英勇刚毅,豪情万丈,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从心底喊出一句"红军万岁"! 这座金碑在每个晴天的下午6点前后,受阳光斜照,亚金铜的碑体金光四射,通体闪耀,时而在四周还映射出五彩的虹影,极为壮观。人们称之为"金碑夕照"。 金碑后面这座形似火炬的人造花岗石碑,叫"火炬碑文"。象征革命火炬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的三句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言简意深,是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最好的概括。碑园以此作为整个碑园的"结束语",也是对修建这座碑园的重大意义的表述,更是希望所有参观者在结束参观之后能认同这个历史的结论,从而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