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称惠陵。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在今四川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绿草茵茵,墓边古柏森森。四周围墙环绕,万竿修竹,枝叶婆婆,寂静清幽。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自成一体。照壁长10米,高5米,正中镶嵌菱形石雕,上刻环绕双龙戏珠,与四角石雕蝙蝠相映成趣。栅栏门宽12米,进深7米,三开间,正中悬挂“汉昭烈陵”匾额。神道两旁翠柏绿树参差错落。寝殿面阔11米,进深8米,建于高0.4米之台基上。左右两壁嵌有石碑3块,是后人为惠陵留下的题记。殿内正中置明代铸造的三足大铁鼎一个,造型古朴,鼓腹双耳,纹饰繁复,口径0.7米,高1.24米。寝殿之后,矗立着阙坊建筑(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阙坊正中镶嵌墓碑一通,弧形碑帽上雕刻双龙抢宝彩绘浮雕图案。碑身正中阴刻楷体“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大字,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阙坊后面是千年古家刘备墓。
kevin_chen(西门饮马) |
2006年1月12日 15点25分 |
评分:10 |
刘备生前仁慈爱民。《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刘备墓称惠陵。《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死于公元223年四月,"秋八月,葬惠陵。"传说,有大胆妄为的盗墓小贼曾掘刘备墓而入,却见墓中二人正在下棋,数名武士在旁侍卫。小贼大惊失色,墓中人却请他饮酒,并赏以玉带。小贼将美酒一饮而尽,戴上玉带走出墓道,正庆幸自己死里逃生,谁知美酒却变成了漆,封住了他的嘴巴,玉带则化为大蟒将其紧紧缠住。再看墓冢依然,毫无掘过的痕迹。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
2007年5月11日 06点26分 |
评分:10 |
刘备的墓称为惠陵。真正的历史是,刘备葬在惠陵后,在陵旁建有刘备庙。由于诸葛亮为建立蜀国功不可没,而且自三顾茅庐之后,便成为刘备最信任的、最依赖的重臣,按照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皇家葬礼制度,帝陵周围一般要有皇帝身前宠信的大臣名相(死后)陪寝安葬。这其中的缘由当然很清楚,即皇帝希望这些重臣生前辅助自己,死后为自己效力。诸葛亮死后,也按此规在离刘备庙不远的地方建立了祠堂。据杜甫的诗句看,在唐代诸葛亮的祠堂还有可能称为丞相祠。那么是什么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呢?
明代初年,武侯祠被并入了刘备庙。由于刘备的谥号为昭烈帝,刘备庙又称为昭烈庙。明初武侯祠并入后,大门的门额上是书写的“汉昭烈庙”四个大字,是合祭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 但是汉昭烈庙与武侯祠之间的称呼是如何转变的,尚不得而知。明末川内战火不断,加之张献忠入川,更加据了川内的不安定。在这个过程中,庙与祠皆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川人重修庙祠,新建的两大殿分祀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合庙的特有格局最终形成。只是为什么不沿用汉昭列庙,而成了“武侯祠”了呢?
在全国的皇陵中,惠陵是我所见过的皇陵中最小的一座,整个陵墓封土只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它。
有人说,刘备只会哭,我想只会哭的人是不会在战乱中突围出来成为君王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是何许人也,已经非常清楚了。在历史上一向被称为奸雄而实际上是真正的英雄的曹操的眼光当是相当毒的,他认准世界上的英雄除了自己,就是刘备,一点不差。想想刘备起家的过程,没有谋略,没有胸怀,没有决断的能力,仅会哭的刘备,能靠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坚实在走出自己的立国之路吗?东汉末年,可是英雄遍地的时期啊!
即使对诸葛亮高度赞扬的《三国演义》,在某些方面也客观地对刘备进行了记述。刘备识人用人的才能不仅超过了诸葛亮,也超过了曹操。白帝城托孤时,对马谡的评价就是明证。而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告诫,任用马谡,导致失街亭,这也是蜀国败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刘备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从他的墓也可以看出。惠陵绝然不是君主的墓冢规格,但刘备在世时,知道国弱民穷,不容许出巨资修墓,这就是圣明君主的最好见证!
顺着这条“中有汉家云”的月洞门,进入一处寂静幽深之所,竹林幽深,一条弯曲的红墙夹道,顺夹道行至尽头,就是刘备的墓冢“惠陵”。我也沿着红色的通道前行,去祭这位在《三国演义》中有点喜剧色彩,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却是了不起的君主.可以让几乎所有的部下都尽忠的君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会是一个有着怎么样魅力的君主,是不言而喻的。
惠陵中,不仅葬有刘备,还有他的两位夫人。他们静静地躺在这里,功过任人评说。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