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湖北 → 十堰 → 武当山 → 凌虚岩 → 概况 |
|
凌虚岩清丽幽深,与世隔绝,被隐士认为是悟道修行的绝佳之处。凌虚岩内有一座仿木石殿。石殿内原有元始天尊、玄武大帝,凌虚子、天官等九尊塑像,但现在只剩下三尊了。 凌虚岩在道教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那是因为我国著名道教学者、易学集大成者、诗人陈抟曾在这里修行并著书立说。 陈抟青少年时代就熟读经史子集百家之书,有经世之才。他五十岁时,“尽弃家业,遣散家仆……入武当山,学神仙导养之术”。 陈抟长期隐居武当山,致力于内功的研究,练就了著名的睡功:“五龙睡法”。传说他一睡可百天不醒。现在南岩宫墙壁上还有陈抟亲手所书横卧着的“福寿”二字。人称卧“福”睡“寿”。陈抟讲他的睡和凡人的睡是不同的:世俗之人贪求名利声色,衣食享受,虽疲倦入睡后鼾声大作,但一晚上往往要醒几回,并无片刻安宁。 陈抟以睡仙见称于世,他的睡功丹法也因此流传于世,成为一种独特的内丹修炼法。陈抟精于“易”学,首创了以图解义的“图学”。他作的无极图,不仅厘定了道家内丹炼养的五个阶段,同时也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图解,对宋代开创的“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抟一生中,颇为五代宋初皇帝所重视,曾多次被征召入朝,商讨国事。他先后被几代皇帝赐“清虚处士”、“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之号。陈抟在武当山二十多年后,移居到了华山。史书记载其原因说,当时陈抟老祖声誉远著,造访者太多,倦于迎待,因而去了华山。
从凌虚岩朝外看,满目葱绿,遮天敝日;悬崖底下的泉水声被山谷回荡得如涛如雷。这里清丽幽深,与世隔绝,是一个悟道修行的绝佳之处。来到这里,不能不叹服古代高隐之士的坚定信念,和不懈探寻的毅力和恒心。 唐代孙思邈、宋代陈抟都曾在凌虚岩隐修采药、著书立说。据记载,陈抟就是在这里研究并创立了《太极先天图》。 据考证,宋元时期这里就有建筑,明永乐十年又敕建殿宇,以奉玄帝、文昌帝君、祖天师、孙思邈、陈抟等,并钦选道士焚修香火。现凌虚岩内存有一座仿木石殿,有专家认为,石殿的造型风格与元代有许多不同之处,应该是宋代建造的。石殿内原有九尊塑像,但现在只剩下三尊了。 从凌虚岩透过浓密的树林望去,隐隐可见一青石建筑,那就是武当山有名的诵经台。凌虚岩在道教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十七回“孙 行者大闹黑风洞”中就提到了凌虚岩。而真正使凌虚岩声誉大振的是我国著名道教学者、诗人陈抟曾在这里修行并著书立说。 →回复
凌虚崖不大,里边有元代砖殿一座,以前供有陈抟老祖与吕洞宾神像。进崖洞的通道上是石阶、石栏杆、石门。如今,一段石栏被毁,掉在万丈悬崖下面,一扇石门睡在地上,另一扇石门东倒西歪,葱绿的山竹将这一切盖得紧紧的,它仿佛在向人们说:“这是一个早已被旅游者遗忘的地方。” 崖洞一边,有一个大塌方,山石散乱地堆着,著名的武当桃源洞,正在塌方的山石里边。涵洞边缘整齐的青石墙尚可辩认,一弧形的拱圈,华丽的花纹图案,证明这是一个最有价值的建筑。若有人将塌方移开,桃源洞秘密将可大白于天下。在凌虚崖周围的山坡上,留有青石青砖、断墙残壁。在明代以前,这里应是一个楼房瓦屋的宏伟道院。 明代都御史章焕曾在此赋诗:“悬崖浮动欲凌虚,彩凤翩翩两翼舒。桃源洞口人相待,为寄青鸾海上书。”文学家何仲徽为此洞题诗一首: “闻说桃源可避秦,乾坤别是一般春。 桃花洞水依然在,哪得当年问世人。” 从凌虚崖下望,半山头上有一个青石栏杆围着的青石道场,面迎东方,是观看日出的最好场所,这就是陈抟老祖的诵经台。几棵大树长在青石栏杆正中,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从凌虚崖到诵经台,悬崖上有石凿的阶梯痕迹,这可能是当年上下的山间小道。古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当然有他们自己特殊的情趣。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