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旋螺殿为明代所建形如旋螺的古建筑。又名文昌宫。坐落在宜宾市李庄镇北石牛山下一巨石上,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均有培修。
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米,屋面铺筒瓦兼小青瓦。殿平面呈八方形,面阔、进深均为8米。殿内结构与一般庙宇不同,用四井口柱直贯二层,井口柱间施抬梁、穿枋、角梁连接,形成梁架骨干。第一层抬梁承接殿内楞木楼板,东西两梁下附梁枋,8根采步梁上立中层檐柱8根,上承掾枋,下附檐掾;檐枋上为中檐斗拱。第二层抬梁承接顶层檐柱8根,檐柱平板枋上置拱,坐斗外侧为外檐斗拱,内侧构成网目状的藻井,殿的斗拱大致相同,层层而上,内承梁架,外挑檐枋。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其左侧用如意斗拱,右侧斜翅和斗拱后尾向上重叠呈网目状,并向右旋转,形如旋螺,故殿有此名。殿内槛墙有清代碑刻5通,内容多为记述历代培修旋螺殿的情况。
在殿内第一层二井口柱间抬梁上有“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八月殿成”题记。四十年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莫宗江曾对殿进行考察,在《中国营造学社》七卷一期上,撰文称该建筑“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
2007年8月31日 08点20分 |
评分:10 |
旋螺殿位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该殿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始名文昌宫,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几代曾予以培修,至今保存完好。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旋螺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旋螺殿通高25米,呈八角形,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青色筒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屋面坡度平缓,宝顶及八个翼角的起翘均不甚高,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独特,造型奇丽。内部结构设计匠心独运,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进行支撑。其主要特点:梁架采用抬梁支住法,较之一般同类型古建筑用层层爬梁重叠而上者,显得异常洗炼,斗拱结构,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区别,与宋、清两代官式结构迥异;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并向右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上下三层找不到一根钉子,却异常牢固。
抗战期间,中国古典建筑大师梁思成来到李庄,见了旋螺殿这奇特的建筑,大为赞叹,将其收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和《中国建筑史》,赞誉为“颇足傲于当世之作”,将其与李庄魁星阁、九龙石刻、百鹤窗称做“李庄四绝”。他在参与高美国纽约的联合国会议厦顶部设计时,成功地借鉴旋螺殿顶部的力学原理。近年来,李庄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开发,在这里修筑围墙,完善设施,进一步加强保护,旋螺殿已成为人们到宜宾旅游观光的一个著名景点。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