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北京 → 海淀 → 凤凰岭 → 南线景区 → 瑞云庵遗址(黄普院) → 概况 |
|
瑞云庵遗址位于海淀区聂各庄西北车耳营村。原为金章宗黄普院旧址,明正统二年(1437年)所建。 庵坐北朝南,傍临深谷。山门用大块花岗岩石砌筑。山门右侧兀出一天然巨石,名金刚石。石高约15米,向旁倾斜,悬出深谷之上。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七层密格式砖塔,塔基各角饰有砖雕兽头。庵后为明照洞,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洞内复有小洞,小洞之内又复凿小井。
黄普院位于车耳营村西北二里许,驻跸山南麓,从龙泉寺向南,穿过杏园折西,过塔坡沟南山梁凹口处便是。 该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景创建,名曰:黄普院,始为金章宗狩猎行宫,京西八大水院之一,又名圣水院。明正统二年赐额妙觉婵寺;弘治十四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 明宣德九年(1434年)秋,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闻州西南有古道场所,去后赞之曰:"真胜境也。他从皇宫退役后落发为僧,偕同尚衣监太监崔安等辈,善舍金帛,原想在明照婵院洞前大兴土木,"因为山水瀑涨,坍塌旧基,遂易向南约百十步许......",另劈场地重建寺庙。从宣德九秋肇工至正统三年春告成,这就是妙觉婵寺的来历。一九三七年被日寇焚毁。 据碑文记载:玄德九年......命比丘士能督工,第一代开山方欲修造,因为山水瀑涨,旧基坍塌,遂易南向约百十步许,于正统三年春建成。历经五年半时间,建有正殿、后殿、东西厢房四十余间,还建有钟楼、鼓楼。寺内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诸神。 院内有残留的石碑,并能清楚地看到碑上刻有的龙、龟图案。从残留的碑文证实,妙觉婵寺是因"坍塌旧基"从明照洞瑞云庵前迁移出来的,而非洞寺两庙。一九四一年秋,庙舍被日寇焚毁。寺址及银杏树、古碑尚存。 明照洞瑞云庵前,山门完好,东侧有一巨石,名金刚石,其顶建有丈许砖塔一座。据碑文载:妙觉婵寺第一代住持僧尹奉寿塔。 跨进山门,迎面有口花岗岩石制香池,现已迄;其后,即明照洞瑞云庵。该洞坐北朝南,位于"人"字形河谷之间,借助天然石穴开凿而成,可分上中下三层。洞顶房亘尚存,从洞穴东侧人工刻制的石阶攀登可上;下层洞穴被阶条石和沙土覆盖;中层石洞俨然庙舍三间。清末为保护洞体,用砖仿窑洞式样开洞门五间。中间三洞连在一起,具有石制门框、门楣,动壁用白灰抹平,其顶雕刻着云、龙图案。洞内又有一穹形长穴洞,地面正中有一尺大小石井一口,深七寸,雨季洞顶滴水落进其内。用石快敲击洞壁,若金鼓般嗡嗡做响。 西侧旁洞,凹进地下米余,有泉水流出,昔日供奉龙王爷,天旱缺雨之年,附近村民常聚会到此祈雨。 在妙觉寺遗址银杏树后,有青石碑两座,其中一座向北倾斜,用条石支撑。东向二十米处有小碑字云:"碑倒自修,银子一沟,不在东沟在西沟。" 车耳营村民常在明照洞旁放牧,牲畜为躲避蚊虫叮咬,经常跑进洞内,又无法轰赶,故将此洞用石块查封。 一九七零年春,该村趁"深挖洞,广积粮"之机,明照洞前起出横三竖四七层阶条石,仍未挖出通向底洞穴道,后被海淀区文物局负责人制止。 民国初期,后沙涧村有位打柴人,将洞西龙王爷旁两支蜡钎背走,上面刻有两行小字:"远七里近七里,金子就在七七里"。打柴人不解其意,将它售给本村铸铧人杨家,经人家锤砸化炼,里面果真是金的。 孟夏之交到此揽胜,正值木栾花盛开之际,碧绿金黄相间,如稚童彩笔勾画,招徕群蜂嗡嗡作响,到处弥漫着诱人的芳香;再加上小河流水,青山垂影,游者到此顿足叫绝,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