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山西 → 晋中 → 平遥古城 → 双林寺 → 概况 |
|
位于晋中地区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距太原97公里。据守内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姑姑之碑》所记:“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其创建年代应在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早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寺“规模宏伟,中都河水润殿,紫阁压中都之左,大齐皇帝曾赐中都寺牌额”,后累经兵戈烧焚,只有碑记铭碣犹存。宋时尼姑修造一新。在宋以后的几百年间,又累经兵戈、火灾,遂尼避僧居。先后建堡御贼,修废举堕,刻桷丹楹。从现存碑记和部分铭记考,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清道光、宣统年间曾进行过多次修葺重塑。经过历代修建,现在保存下来的殿堂大多是明代、清代建筑。院内耸有古老多姿的“唐槐”,衬映得整个寺院十分壮观。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是以古中都城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这里曾是“中都”故城,中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水经注》说,汉文帝为王时在这里建都,汉置中都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移中都于榆次之东以后,置平陶县,中都即废。因避太武帝拓跋焘讳,遂改平陶为平遥县。此后,中都寺便属平遥县管辖了。双林,系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个四周各有两棵大树的地方“涅盘”的,涅盘后,八棵大树和为两棵,俗称“双林”所在,故中都寺从北宋开始,改名为双林寺。双林寺,被围在一座古城堡式的高墙院内,南墙有砖券拱山门。整个寺庙坐北朝南,而且座落在一个3米高的土台上。寺庙南北长123.7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为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711平方米。寺内规模完整,分两道轴线,西为庙院,东为经房、禅院、僧舍。寺内,前后三进院落,大小殿堂十座。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佛母殿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前院两厢有罗汉、地藏、关公、土地殿陪衬。释迦殿两侧,钟鼓二楼对峙。中院宽展,千佛殿、菩萨殿东西相对。后院有娘娘殿,格局对称,寺庙规模适中,布局紧凑,和谐,严谨,风度古朴、端庄。 双林寺的艺术成就,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彩塑艺术上。十座殿堂内,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大小彩塑作品2052尊。其中,比较完好的有1566尊。这些金刚、观音、罗汉等彩塑,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大的4米左右,小的几十厘米。浮雕、圆雕高低搭配,形式多样。堪称中国民间彩塑艺术的陈列馆。 双林寺的彩塑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雕塑艺术技巧上的高度智慧和卓越的创造才能。殿内的彩塑泥土都是使用当地一种粘性很强的红胶泥土,干后能坚硬如石,经久不裂。泥塑干透后,先用胶矾水刷,于后用鸡蛋青加胶水配制大白粉涂刷,刷上白底色后要用棉花或白布反复擦抹,直至擦出光泽,最后可进行石色彩画,所以彩塑身上的衣、裙均色彩艳丽。 双林寺的彩塑,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外形的设计,各类人物因身份不同而形成的职业特征,以及因宗教的需要而造就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初。这里的观音,外形优美,内心世界也被表现得慈悲善良。武士形象,逼事生动,动作刚劲有力。罗汉殿内的罗汉,使人有呼之欲出的印象,真有观其形如闻其声,看其面如见其心的感觉。这些高超的塑技,在国内也极为罕见。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渡海观音”,“自在观音”。更是双林寺中的精妙作品。殿内的塑像无论大小,眼珠部用琉璃烧制,不论你走在哪个力位,他都在向你看着;黑暗中好似两颗眸子真在闪动。令游客万般惊讶。无怪乎被中外艺术家惊叹为“神品”、“彩塑艺术的宝库”。 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这四尊金刚巨像,酷似室外纪念性雕塑,而是精气充足、神情集中、整体连贯的完美形象。在这里,冰冷的粘土已变成了热血沸腾的“武士”。内有四大天王和八大菩萨,护法神将金刚、天王雄姿威武、各具神态,均为元代造像。尤其是四大天王像,被塑造地活象世间的人,他们不狰狞、不刻板,雕塑者紧紧地注意着人物的个性刻划,在造型上既遵循传统程式,又注重于写实,叫人愿意徘徊欣赏,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天王殿屋脊正中琉璃宝顶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 释迦殿为寺内主殿,殿内有佛、胁侍和释迦牟尼投胎降生,涅盘灭度的佛传故事,共四十八组,文臣武将,亭台楼阁,琳琅满目,为元、明两代造像。韦驮,上佛教护法神。双林寺韦驮像身高1.6米他右手握拳,挺胸侧立,重心在左腿上,他的躯干和头颈的扭转与位移,夸张到了实际人体不可能达到的程度,但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确实这尊武士像的刚劲与隽美。他文而不弱,武而不鲁,是有思想、有胆识、不受人驱使的强者。他是古代生活中武将与猎人的综合形象的写照。在释家殿释迦牟尼像的影壁墙吼,有渡海观音像,观音上体微裸,身姿秀美,侧身单腿盘坐于一片莲花瓣上,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度。她不在乎波涛起伏,泰然自若目空一切,她在观光者的眼中,是那样地亲切、神秘、迷人。在佛殿内的须弥坐下,在那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有好多的小力士像和其他装饰性的雕塑,实在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品,这些精品是当时艺人们别出心裁的产物,是才华横溢的显现。 大雄宝殿三身佛、二菩萨、和胁侍菩萨。大雄意为“大勇、无畏”系释迦牟尼尊称。据载,此殿原为“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因火焚毁,明景泰年间重修,原柱础石遗迹可证。彩朔“三世佛”,为明代所作,清时有过装修。残存在宝殿墙面上的《礼佛图》,东西庑廊檐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等,都是精美的明代壁画。 罗汉殿内观音及十八罗汉造形生动,神态自如,衣纹洗练。据考,具宋代风格,为全寺彩塑中之珍品。十八罗汉别具一格,长者与少者,坐者与立者,默默诵经者与调皮捣蛋者,按时到位者与酒醉迟到者,无不塑造得绝妙至极。造像工匠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形象而塑造的罗汉造像,使彩塑人物真实和亲切感人,充满了浓厚的乡土人情气息、使神、人相融,而使罗汉像达到高度传神的境地。如有多言罗汉、哑罗汉、醉罗汉和病罗汉等,各具特色,与真人等高,或肥硕或消瘦,左顾右盼,传神达意,极富变化。他们性格鲜明,神态各异,透过无言的泥土,反映着各自的内心活动。罗汉殿的造型风格可谓严整而不僵,生动而不散,艺术家构思细腻,刀法简练,夸张的也恰到好处。这一组接触的肖像群雕,是古代罗汉像中难得之作。 阎王殿内有地藏、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将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之“六道轮回”塑于一殿,景况森严。 千佛殿与菩萨殿四壁悬塑满布千手观音、供养人及诸菩萨五百余尊,塑像生动逼真,坐立各异,为明代所作,形成华丽而精美的雕塑群,数以千计的菩萨像和众多的善男信女形象,构成了立体的工笔重彩人物和仕女图。 武圣殿内,将关公“桃园三结义”、“斩华雄”、“斩蔡阳”、“破黄巾”和“水淹七军”的故事用悬塑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他们在当时极其简陋的工作条件下,运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颇为丰寞的艺术想像力,创造了使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彩塑艺术珍品。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仍能保存完好,确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遗产。
双林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寺庙围墙仿城墙之样,上置垛口,内为夯土,外砌砖墙,为明代所建。东为禅院、经房,尚待开发。西为庙群,由风格迥异的十座殿堂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唐槐、宋碑、明钟、壁画交相辉映,构成一方胜境。一千五百余尊作品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它们继承了我国唐、宋、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被专家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寺院由十座殿堂组成,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前院为天王殿、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贞义祠。各殿内共保存了宋、元、明、清历代的2000余尊佛、菩萨、天王、金刚、罗汉、力士、供养人、珍禽异兽、山水花木等彩塑。色彩艳丽,造形生动。此外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及古建、壁画都十分珍贵。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