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概况
李鸿章故居2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被评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故居西边尚存四进约50间,临街门面过去李府曾用来开当铺,解放后是淮河路百货公司商店,其第三、四进为“回”型二层楼阁,住女眷,故称“小姐楼”或“走马楼”1999年秋修竣的李鸿章故居共五进1800㎡,占地2500㎡,内中专室布置李鸿章生平陈列。这条50米的展带分五部分,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实物、图片、模型,客观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生并侧重介绍有关他的乡土资料。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
福寿堂
李鸿章故居
李府
合肥李府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享堂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tyler2529(蓬蒿人) 2006年1月5日 13点31分 评分:10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家族在合肥的房产并不多,这主要是当时合肥不算水码头,交通不便,而李鸿章兄弟六人多常年在外的缘故。1997年前,合肥仅存两处李氏家宅,即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鸿章故宅和李鸿章侄孙李国蔬(李鹤章孙)住宅,均是较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建筑。李鸿章故居西边尚存四进约50间,临街门面过去李府曾用来开当铺,解放后是淮河路百货公司商店,其第三、四进为"回"型二层楼阁,住女眷,故称"小姐楼"或"走马楼"。1999年秋修竣的李鸿章故居共五进1800m2,占地2500m2,内中专室布置李鸿章生平陈列。这条50米的展带分五部分,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实物、图片、模型,客观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生并侧重介绍有关他的乡土资料。


 
→回复
nihaoxuhui520(公主) 2006年4月13日 10点45分 评分:10
这里我去过,进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古典的气息,感觉突然走进另外一个世界里,悠然而生!
 
→回复
ccxxhh9280(秋枫) 2006年10月8日 17点12分 评分:10
李鸿章生前留下了大量的信函和文稿,在他死后,由吴汝纶主持编定成《李文忠公全集》。展览中陈列的大量李鸿章的手书、家信和墨宝,都是当年留下的难得的真迹。人们从李鸿章亲笔书写的对联“家给人喜顺若流水,时言乐笑穆如清风”中,可看出他的处家、处人风貌。
  在李鸿章故居的展览中,记录着李鸿章一生创建的许多“第一”:第一支完全由洋枪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独立的洋炮部队;第一家大型综合军工企业;第一次设立工兵制度;第一个译书机构;第一次仿制后膛枪;第一次官费派留学生;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第一条自建铁路;第一次设立电报局;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支近代远洋海军;第一部海军军制;第一面中国国旗;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第一个海军基地……李鸿章还捐资重修了包公祠,所以,在合肥至今仍流传着“包家祠堂李家修”一说。
  一生难以盖棺论定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第二年,李鸿章又被任命为全权大臣,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他一生中签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还附加了很多苛刻条款。从此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一病不起,于1901年11月7日离开人世,享年78岁。死时,“双目犹炯炯不瞑”。李鸿章死后仅十年,他忠心耿耿为之操劳一生的大清王朝就灭亡了。
  李鸿章死后,清政府对其竭尽褒扬,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并在他主要“建功”地安徽、苏州、天津、南京等处建专祠,给予了极高荣誉。从李鸿章墓、李鸿章享堂、神道碑额以及立于上海复旦中学校门的李鸿章铜像、天津专祠等照片和模型,可见他在清政府中地位非同一般。1903年他的灵柩被运回合肥,葬于东郊大兴集。据传,其墓地的墓道用从英国进口的耐火砖砌成,并建盖了雕梁画栋的李氏享堂。李鸿章的墓葬毁于1958年,他的享堂保存较完好,目前已修复。
  李鸿章享堂原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共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间。“9”是久的谐音,取久久之意,可见享堂的规模之大。这99间房屋,为穿斗式木构架,屋内立柱为网柱布局,石柱为阴线雕刻缠枝花草,都是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而建造和雕刻的。享堂四周及天井院中栽有桂、梅、松、柏和广玉兰等名贵树木和花卉。享堂大门的东南广场上,四只巨型石龟背上,驮负着四块高大的青石碑,巍然耸立,显得庄严肃穆。其中一块石碑,碑额上雕刻着祥云海水,上方两条呼之欲出的龙托着一轮骄阳,碑额中间刻有“清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24个字。
  值得一提的是,享堂正殿内,一个紫檀木制成的玻璃橱中,陈列着一件衣襟上染满发黑血迹的黄马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任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奉行慈禧太后的投降主义政策,使整个北洋水师几乎全部断送敌手,第二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条约的谈判地点选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这座陈旧不堪的建筑本是日本古代渔民聚会饮酒的地方,日本政府把这里作为谈判的会场,根本没有丝毫的安全防范措施可言,致使李鸿章在从春帆楼返回行馆的途中,遭到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的袭击,弹中左颊,鲜血染红的就是这件衣服。
  李鸿章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显要人物,他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由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灭亡的全过程。可以说,不了解曾国藩和李鸿章就不了解近代史,所以,很多名家对李鸿章都有评价。康有为称李鸿章为“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李鸿章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讲堂录》中评价他:“水浅而舟大也”……当然,也有人评价他是一个大卖国贼,是个崇洋媚外的典型人物。
  李鸿章生前死后始终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李鸿章走上中国历史舞台时,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四海变秋气”的末世,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扩张之时。作为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人物,对他的评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一直难以盖棺论定,当然不足为怪。
  李鸿章曾经概括自己的一生是“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可是甲午战争的烽火使他“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他从权力的顶峰坠落后,长期赋闲在北京贤良寺,这才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是间“破屋”,而自己只是一个“裱糊匠”,“裱糊匠”虽有办法把“破屋”的外表裱得光鲜漂亮,但“破屋”是绝对经不起暴风雨的!
 
→回复
g2000(g2000) 2007年1月12日 14点10分 评分:10
到这里你才会感觉到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根本是当时统治者的决定,他只是一个替罪者而已,
 
→回复

邻近景点
黄山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古镇
齐云山
桐城文庙
南屏
木坑
小孤山
屯溪老街
棠樾牌坊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