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5月23日 04:48
本报成都5月22日电(记者闵捷)位于四川的峨眉山,以“天下秀”闻名于世,并在不久前被中央文明办等单位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然而在十多年以前,峨眉山曾是“脏、乱、差”的反面典型。从乱到治,峨眉山管委会的一大诀窍,是发展旅游不能丢下景区农民。
峨眉山的景区农民多达1.7万人,这个数字在全国的景区数一数二。景区农民通过退耕还林,保护了峨眉山的生态环境,服务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他们的生计遇到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照顾。
“就从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入手,清理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给农民提供干活挣钱吃饭的岗位!”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很快就召开了会议,制定了“把经营摊点、工作岗位都留给景区农民”的政策,此举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
管委会还牵头筹集专项资金200万元,实施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旅游产品加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组织农民发展茶叶、天麻、蘑芋、竹笋等种植业和“峨眉灵猴”、香蜡等旅游产品加工业六大产业链。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为农民种植茶叶、天麻、蘑芋、竹笋提供技术指导,并收购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通过腾出岗位和创造岗位,管委会先后帮助了8000多名景区农民就业,解决了退耕还林后增加的闲散劳动力问题。
管委会多年来对景区农民的扶持和关心,让乡亲们对未来有了信心,做事情有了风度。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景区农民累计上交拾到游客的钱包、相机、银行卡等钱物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一位山东游客在留言中感慨地说:“在峨眉山旅游,不仅让你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更让你感受到峨眉山人胸怀宽阔的美。”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