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西长治旅游美食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美食
购物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腊驴肉是长治名吃。据说长治腊肉在明代已驰名上党地区,特别是南街的黄扁孩所经营的腊驴肉尤为出众。产品不仅享誉潞州府八县(长治古称潞州),还闻名名京、津、鲁、冀、豫、陕等地。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20点15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特色美食--- 烧 麦
是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20点14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特色美食--- 豆沙糕
创制于清末,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到了民国年间,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20点11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特色美食--- 清白猪头肉
是长治地区群众喜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卤肉制品。据说,古时潞安府(长治市)东街香角巷孙家祖辈有人在外地学制腊肉和猪头肉的手艺。肉白质脆,片薄如纸,辛辣爽口。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20点19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特色美食--- 阳城肉罐肉
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它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其外形美观、色泽鲜亮、敦实大方,摸着光滑细腻,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兼餐具与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20点09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特色美食---“三倒手”硬面馍
相传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皇西逃,行至临晋县城,已饥饿难奈。适逢谢氏一家“三倒手”馍铺的硬面馍刚出笼,慈禧尝后,连声称赞味道好。到长安后,仍向往“三倒手”馍,便将之列为贡品享用。从此,“三倒手”美名远扬。“三倒手”硬面馍制作工艺复杂,系手工操作,经过3次倒手,使面粉充分发酵,因而达到了层次分明,圆润饱满,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18点11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名吃介绍:酥肉芥末粉皮汤

“酥肉芥末粉皮汤”是在上党高平“豆腐粉皮汤”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一种汤食。酥肉酥烂, 粉皮软滑,酸辣味醇,色艳夺目,在长治一出台便博得长治美食家和常吃佬客们的青睐。提起“酥肉芥末粉皮汤”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20年前,长治市人和饭庄经理李天保 应邀去高平县参加地方风味筵席———高平水席十大碗。席间上了一道“小酥肉” 和一碗“豆腐粉皮汤”,各有特色,别有风味。小酥肉,肉香味浓,肉质酥软,入口香气扑鼻,回味无穷;粉皮汤,粉皮柔软,嚼之有劲,酸辛味浓,冲鼻七窍开。同桌就餐者,有一位妇女,感冒数日不愈。她喝了两口豆腐粉皮汤,芥末发挥了效力,辛辣冲鼻,连打了几个喷嚏,出了一身热汗,即感舒畅,感冒即愈。爱捉摸的李天保师傅,回家后多次试验,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他将制作“酥肉芥末粉皮汤”的技术传给他的儿子李冰 。李冰为了提高“酥肉芥末粉皮汤”的质量,根据长治人的口味和时尚的要求,进行了改革,汤内减去了“长寿果”,增加了八仙料,突出了肉香味,辛香味,醋香味,受到了长治名吃研究会专家的肯定。2004年,人和饭庄被邀请参加了北京市美食节活动,李冰制作的“酥肉芥末粉皮汤”,深受京城客人的好评,外国友人吃了之后,伸出大拇指说“OK”。有位同仁写信称赞:“长治酥肉粉皮汤,制作工艺不一般,选料精致配色艳,味飘京城十里香,杜康闻味要停车,刘伶下马也要尝。王母斜盼流唾涎,嫦娥看见也不凡。”2004年11月山西省举办的“汾酒杯”第四届烹饪大赛,李冰制作的“酥肉芥末粉皮汤”被评为“山西名吃” 称号。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18点38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名吃介绍:沁县干馍

“沁县小吃三件宝,干馍拨面软米糕”。这三件小吃是当地人喜欢吃的传统食品。早在清朝 顺治年间则闻名沁州、潞州、泽州、并州。干馍即烧饼的一种,是三件宝中的首位。无论馈赠亲友,还是长途跋涉,都是首选的佳品。这种风味小吃选料精,制作细。取上等白面粉,清水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至光滑有劲,搓成园柱形长条,揪成面剂,摁成圆饼, 再揪一小面球蘸上椒盐油汁包入饼内,用走槌擀杖擀成圆饼形,放在鏊上烙至定形后,放入炉档内烘烤成中间鼓型、呈黄白色时取出,即可食用。乘热用刀在边处开二分之一的口,装入猪头肉或五香牛肉,味道更佳。干馍清白微黄,外脆里香,热吃脆香,冷吃干香,存放三至五个月香味不变。干馍如此好吃,是本地就有,还是外地流传到沁县,因无文字记载很难说清。但民间相传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传说隋朝末年杨广荒淫无道,听信谗言将大臣李渊赶出长安贬为晋阳留守。李渊前脚出长安,贼臣杨林后脚追杀,要将李渊全家斩尽杀绝。追至沁县时,李渊率领儿子和随从人员同杨林浴血奋战 ,终因寡不敌众,被杨林兵马围困在沁县月岭山上。山下徐村的徐茂公听说后,率领徐村的百姓前去助阵,击败了杨林。李渊奋战几日兵困马乏,饿得昏头转向,徐茂公见此情况急派百姓支锅做饭,可是锅、碗、灶具全被打的粉碎,皆成瓦片。于是徐茂公让大家垒好炉灶,将和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制成小饼贴在锅片上,放入灶中烤成干饼,送给李渊及士兵们充饥。李渊吃后感觉喷香、酥脆,便问徐茂公这叫什么饼子?徐茂公说,此饼无油无盐,是用小火干烤而成的,我看就叫“干馍”吧。故在沁县、武乡、沁源民间一带流传下来。清康熙35年,一品宰相刑部尚书吴王典的母亲进京看望他时,亲自做了很多干馍。吴阁老见母亲带的家乡特产,如获至宝 ,亲自送“干馍”到后宫让皇后、嫔妃们品尝。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18点27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名吃介绍:武乡枣糕

“枣糕”是上党地区民间用黄米面、玉面加上大红枣,用古老的传统方法蒸制而成的一种素斋甜食,具有质软、色黄、香甜、利口的特点。“枣糕”也叫“软米糕”,因吃时是用长刀切片成块,故也叫“小刀切糕”。这种糕是长治地区固有,还是从外地流传过来的,没有文字记载,但有民间传说。相传,离壶关县城80华里的东南方,有一座白云寺,寺内住着十多个和尚,他们每天除烧香、拜佛、念经之外,在白云寺的周围种了很多的枣树、黍子、谷子、玉米、蔬菜,生活简朴,不动荤食。和尚们逢年过节常用黄米(黍子脱了壳的米,这种米有粘性,有甜味)加大红枣熬制成甜食稀粥改善生活。有一年春节,老方丈让才从武乡入佛门的小和尚到灶房烧煮米粥。在做饭的过程中,小和尚用铁匙搅粥,由于用力过大,把锅磕了一道纹,结果稀汤顺缝流走,稀粥变成了稠粥。老方丈问明情况后,就让大家抄到碗里吃。谁知黄米粘性大,挖不出来,只好倒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大片让大家吃。老和尚边吃边说:“这东西粘糊糊的, 黄澄澄的,甜滋滋的,怪好吃哩。”其它和尚问:“这叫什么饭?”“我看叫枣糕吧。”小和尚长大成人,还俗回老家武乡后,将制作黄米枣糕的技术传给当地老百姓,天长日久传及整个上党。现在上党地区卖“枣糕”者很多,但是长治市潞州香名吃城和农家园莜面村制作的“武乡枣糕”别有特色,深受食者的喜欢,2001年被长治市名吃研究会评为“上党名吃”。2003年和2004年分别又获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银奖和“山西名吃”称号。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18点35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名吃介绍:酥肉芥末粉皮汤

“酥肉芥末粉皮汤”是在上党高平“豆腐粉皮汤”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一种汤食。酥肉酥烂, 粉皮软滑,酸辣味醇,色艳夺目,在长治一出台便博得长治美食家和常吃佬客们的青睐。提起“酥肉芥末粉皮汤”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20年前,长治市人和饭庄经理李天保 应邀去高平县参加地方风味筵席———高平水席十大碗。席间上了一道“小酥肉” 和一碗“豆腐粉皮汤”,各有特色,别有风味。小酥肉,肉香味浓,肉质酥软,入口香气扑鼻,回味无穷;粉皮汤,粉皮柔软,嚼之有劲,酸辛味浓,冲鼻七窍开。同桌就餐者,有一位妇女,感冒数日不愈。她喝了两口豆腐粉皮汤,芥末发挥了效力,辛辣冲鼻,连打了几个喷嚏,出了一身热汗,即感舒畅,感冒即愈。爱捉摸的李天保师傅,回家后多次试验,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他将制作“酥肉芥末粉皮汤”的技术传给他的儿子李冰 。李冰为了提高“酥肉芥末粉皮汤”的质量,根据长治人的口味和时尚的要求,进行了改革,汤内减去了“长寿果”,增加了八仙料,突出了肉香味,辛香味,醋香味,受到了长治名吃研究会专家的肯定。2004年,人和饭庄被邀请参加了北京市美食节活动,李冰制作的“酥肉芥末粉皮汤”,深受京城客人的好评,外国友人吃了之后,伸出大拇指说“OK”。有位同仁写信称赞:“长治酥肉粉皮汤,制作工艺不一般,选料精致配色艳,味飘京城十里香,杜康闻味要停车,刘伶下马也要尝。王母斜盼流唾涎,嫦娥看见也不凡。”2004年11月山西省举办的“汾酒杯”第四届烹饪大赛,李冰制作的“酥肉芥末粉皮汤”被评为“山西名吃” 称号。
 
→回复
413213152(乐乐) 2006年8月1日 18点31分 评分:10
评论:山西 → 长治旅游 → 美食
长治名吃介绍:灌肠

“灌肠”是上党襄垣、武乡、沁县、沁源一带民间的夏令小吃,清凉透心,老少皆喜 。它是用荞麦面粉加水加盐,搅拌成稠糊状,舀入数十个直径10厘米长的碗盘内,上笼蒸3 0分钟取出晾凉扣出,切成扁条,浇上蒜泥汁或椒油汁即可食用的一种黑色食品,因成品色泽棕 黑,故百姓称之为“黑皮麦团”。荞麦盛产于晋西北、内蒙古一带。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我国从西域引进中原广泛栽种。由于它是高寒作物,所以在我省雁北、忻州地区重点栽培。长治地区只有襄垣、武乡和沁县、沁源种之,而且粒大,皮薄,粉白,制成的面食食品,无论是热食(饣合饣各面条)还是凉吃(凉拌碗坨即灌肠)抗寒耐饥,营养丰富。《食物本草》载:荞麦有壮体益寿,防病治病之功能。特别是对动脉硬化、心脏病、血压高、糖尿病等中老年人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荞麦面制成的“灌肠”在山西为通称,为什么在襄垣县一带甚至在上党地区称“灌肠”为“ 官尝”呢?相传,元朝有位礼部尚书名叫李执中,他是襄垣县人氏。有一年他奉旨回乡选贤举能,一路辛苦,舌干口渴,行至襄垣县西营村,见有摊贩在卖“黑皮麦团”,于是他让随从人员买了两碗充饥打渴。食后连声称赞,并另赠了几个小黄钱。他的随行人员告诉小贩:“这是当朝礼部尚书大人,是你们襄垣人,他多给了你几个钱,是赏赐你的,保证你的生意会兴隆发达。”小贩听了兴高采烈地说,我的黑皮麦团,当官的尝啦,明天我不叫黑皮麦团啦,改名叫“官尝”。于是次日他为了炫耀自已的品种质高味佳,就在摊前竖起了一块很大的招牌,上写“我的‘灌肠’,‘官尝’也。”后来四邻八乡小贩们为了打品牌多赚钱,都把“黑皮麦团”的灌肠,改称“官尝”,一直流传至今。
 
→回复

共有 11 条评论,点这里查看所有评论VIP会员功能
邻近景点
云冈石窟
晋祠
王家大院
代王府九龙壁
恒山
五台山景区
壶口瀑布
五老峰风景区
天龙山石窟
霍州署
常家大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