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东城故宫乾清宫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东城故宫乾清宫概况
乾清宫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乾清宫在故宫内廷最前面。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高20米,重檐庑殿顶。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检因李自成率起义军攻打北京,由此仓皇出逃,自缢于煤山。



  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正中设宝座,分东西暖阁。从明代永乐帝迁都北京到清初,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明代14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官为寝宫。



  按中国古代说法,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后一宫中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是吉利的说法,所以这两宫的名称从南京到北京,明、清两代都没有变化。明代曾在宫中发生“宫婢之变”。清代雍正帝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乾清宫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年(1785)还举行过两次千叟宴。第二次规模尤大,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3000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宴会,其中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各种人都有。乾隆皇帝当时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90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以拐杖和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得诗近3500多首。



  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之所。不论皇帝死在什么地方,都要把灵柩(叫梓宫)运到乾清宫停放几天,按照规定的仪式祭奠以后,再停到景山寿皇殿等处,最后选定日期正式出殡,葬入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或易县的清西陵。



  清代晚期,皇帝有时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光绪皇帝在乾清宫接受奥、法两国使臣的国书。



  在乾清宫前露台两则,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叫江山社稷金殿,又叫金亭子。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设四扇隔扇门,重檐,上层檐为圆形攒尖,上安宝顶,象征江山社稷、国家政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乾清宫露台南沿、御路、阶陛衔接处,有三个涵洞,高约5尺4寸,宽约2尺7寸,可以从中穿行,叫老虎洞。据说,侍奉皇帝的内侍不能登上露台和御路,只能在老虎洞中穿行。



  正殿内横匾上的“正大光明”四字为雍正按顺治的笔迹所写。其意是标榜自己的所做所为都是正当适合,光明磊落的。清代自康熙帝以后,不宣布预定太子。由皇帝把指定的继承帝位的人的名字写好,用小匣封装起来放在“正大光明”匾额的背后,待皇帝死后打开小匣,宣布帝位的继承人。



  宫内的众多联匾均充满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以作为封建帝王统治人民的精神支柱,宫中还有一对联: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这副对联为康熙手笔。上联意思:皇帝是“万邦”之表率,需谨慎修身,深谋远虑,以达到维持长久统治的目的。下联意思:广泛的传布封建伦理观念,对统治人民的手段不可疏忽大意,要慎重考虑其中的艰难。   
                       






乾清宫
乾清宫
乾清宫雪后
乾清宫雪景
北京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
北京行——故宫乾清宫2
北京行——故宫乾清宫1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wenfei(文飞) 2005年9月20日 15点02分 评分:10
我一定要去看看的。
 
→回复
gflong(龙卷风) 2006年12月20日 14点16分 评分:10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面宽9间,进深5间,高20米。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回复
gflong(龙卷风) 2006年12月28日 15点43分 评分:10
乾清宫
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也都在这里进行。

乾清宫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巨匾。这四个大字是清代顺治御笔亲书的。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标榜光明正大,暗地里却勾心斗角,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自雍正朝开始,为了缓和这种矛盾,雍正皇帝采取了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定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一同验看,由被秘密指定的继承人来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办法也就无需使用了。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规模最大,年龄在六十年以上的有关人员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宴会,其中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各种人都有。乾隆皇帝当时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和诗三千四百多首。显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以安抚民心。

在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不论皇帝死在什幺地方,都要先把他的灵柩(叫梓宫)运到乾清宫停放几天。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都曾把他们的灵柩运回乾清宫,按照规定的仪式祭奠以后,再停到景山寿皇殿等处,最后选定日期正式出殡,葬入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或易县的清西陵。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