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甘肃 → 临夏 →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概况 |
|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约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经过野外地质勘察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恐龙足印化石群。截止目前,在化石比较集中的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十处恐龙足迹化石点,计四十六组共四百零四个恐龙足印。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化石是中国乃至世界恐龙足迹研究的重大发现。该化石群化石类型丰富,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双层面出现,均属世界之最。
恐龙是中生代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盘距地球1.7亿年之久,它的灭绝至今仍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新生代动物遗骨形成化石已属稀罕,中生代恐龙足印形成化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永靖恐龙足印化石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均为世界少有。 为了保护挖掘恐龙足印化石群潜在的科研、科普、观赏旅游价值,于2001年11月省政府批准建立"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兴建"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已完成了整个区域内的电网和水路、公路、铁路建设,对核心区2.5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围栏保护,还修建了水路码头,增设了铁路停靠点。 →回复
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非常独特。在已经揭露的总计710平方米的岩层层面上发现了8类30组270个足印,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和其它三类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8个属种。在同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后足印长150厘米,宽120厘米,前足印长70厘米,宽110厘米,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侧缘间距345厘米,为世界之最,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在该足印遗迹产出的附近地区,已经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恐龙足印化石是研究恐龙生理和生活习性的珍贵材料,其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如个体大小、运动方式(四足或两足行走)、生活方式(群居或独居)等,同时能够为研究恐龙生活环境和生物类别提供重要依据。由于恐龙类别多样,形态古怪,并以体躯巨大而著称,在成功地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后,又在距今约6千5百万年前全部消失,其从发生到繁盛、从衰落到绝灭的整个演化过程充满着传奇和神秘色彩。相信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肯定会吸引众多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考察,使其成为最受青睐的、津津乐道和普遍关注的地质公园。 →回复
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概况 地质遗迹概况 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地质遗迹位于太极湖北岸。 1999年8月,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中心在进行古生物地层调查工作过程中,在永靖县盐锅峡镇老虎口一带的2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10个恐龙足印化石的出露点。经过岩性和岩相分析,筛选出其中的1、2、4号点进行追踪挖掘。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人工揭露,目前,已揭露面积达710平方米,产8类30组270个足印(截止5月20日)。其中,1号点揭露面积600平方米,包括上、下两层足印,其下层层面分布有16组183个足印,上层层面上分布有2组8个足印,其间相隔6.5米厚的砂、泥岩层;2号点80平方米,分布有9组61个足印;4号点30平方米,分布3组18个足印。经初步鉴定,这些足印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售脚类、一类似鸟龙类和其它三类型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在同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种类,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其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后足印长150厘米,宽120厘米,前后两足印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侧缘间距345厘米,大小为世界之最,而且该类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覆,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同时,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层面上发现不同类型的恐龙足印,亦属世界罕见。此外,还发现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化石共存的场面,因而非常独特。2001年2月下旬以来,又在足印出露点附近地区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从而使该地质遗迹具有十分重大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