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称爱浑、艾浑、艾浒、爱呼伦。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在黑河市爱辉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筑,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驻所,称黑龙江城。康熙二十九年将军移驻墨尔根(今嫩江县)后,为黑龙江副都统驻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副都统,改置瑷珲直隶厅,1913年改为县。城周5公里,为我国人民抗俄斗争的历史名城。城北15公里是卡伦山,因清代在山上设卡伦(哨所)而得名,城西10公里的炮台山,为清初抗击沙俄入侵的红衣炮队驻地;城南40公里的一架山(巴拉哈达山)下是水师营船坞,城西南的北大岭是1900年中国人民痛击沙俄侵略军的重要战场。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
2007年2月4日 21点38分 |
评分:10 |
瑷珲古城距黑河东南30公里,它是黑河旅游的重要清人文历史旅游区。
爱珲这座黑龙江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二十世纪沙俄侵华罪行史的见证,是研究考察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重要的遗址。古城遗址,不平等的中俄“爱珲条约”签定地遗址,副都统衙门遗址,清代将军墓地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现爱珲历史陈列馆内,正在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新馆,使陈列馆更好地满足游人和参观者的需要;爱珲古城内将恢复原古城风貌,让人们领略古城旧日的辉煌和爱珲条约的签约地的原貌,以展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爱辉因《瑷珲条约》而闻名于世,爱辉历史陈列馆也因《瑷珲条约》而倍受世人关注。爱辉历史陈列馆记载了中俄关系的演变史。
爱辉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6月,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展出。初建馆时,定名为“爱辉反修展览馆”。1979年7月展览馆对展出的内容进行调整,并定名为“爱辉历史陈列馆”。
建馆20多年来,爱辉历史陈列馆共接待中外各界观众192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34位,省部级领导400多位,国际友人、侨胞10000人次,有49个国家的外宾参观了陈列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中、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4年,爱辉历史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1992年,黑河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后,爱辉历史陈列馆已成为黑河市最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鉴于原展览馆面积狭小,布展手段落后,在全国同类型级别的示范基地中条件最差,199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改扩建爱辉历史陈列馆。
改扩建后的爱辉历史陈列馆占地10万平方米,规划为8个大小不等的功能区:大门风景区、历史陈列区、题词碑林区、将军衙门区、民俗风情区、江畔娱乐区、管理区和商服区并适当配置园林、绿地、雕塑等景观,计划全部工程分三年完成。
爱珲城做为黑龙江流域最大的城镇,1900年以前达到顶盛时期,当时“人口四万、商早在三百多年前(1683年)清政府就在黑龙江东精奇里河附近建造了瑷珲域,并设置了黑龙江将军衙门,1685年移驻黑龙江右岸的瑷珲新城(现今爱辉镇)。当时,爱珲城是整个黑龙江流域政治、经济贾三千”城内商业店铺异常繁荣,各类庙宇香火顶盛。 1858年沙俄乘清政府的北方封禁政策,大批沙俄哥萨克军队入侵黑龙江流域。他们在江东非法移民,强建村屯,又以武力逼迫清朝政府在爱珲城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爱辉条约》,使我国丧失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00年沙俄乘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机,以保护正在修建的中东铁路为名派遣大批军队入侵我国东北。他们先是在黑河对岸的海兰泡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大批屠杀中国居民,把他们驱赶到黑龙江中活活淹死,继而侵占黑河,顺江攻占爱珲城,把爱珲城焚为一片废虚。又称“庚子俄难”。 爱珲这座黑龙江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二十世纪沙俄侵华罪行史的见证,是研究考察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重要的遗址。古城遗址,不平等的中俄“爱珲条约”签定地遗址,副都统衙门遗址,清代将军墓地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城中有一老松,相传是1855年5月28日,清朝投降派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拉维约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后,为纪念这次会议而种下的,现今这棵松树仍然生长在那里,被称为耻辱松。现在周长2.5公里的瑷珲古城中有清代修筑的魁星楼,这是一座高20米的楼层建筑,矗立于江边,青砖红墙,登魁星楼远眺,可观十里长江的盛况,被古人称作“十里长江之目”。古城中心有一座八角楼,又称八卦楼。相传为当年黑龙江义和团抗击沙俄的指挥中心,楼为木石结构,共3层,每层有走台回廊。登上最高层,瑷珲城尽收眼底。
瑷珲据县志记载,瑷珲城的名称源于江东旧瑷珲附近的瑷珲河,旧瑷珲统称为萨哈连乌拉霍通,意为“黑龙江城”。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