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安徽黄山老屋阁及绿绕亭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安徽黄山老屋阁及绿绕亭概况
老屋阁,绿绕亭2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又称吴息之住宅。在黄山市徽州区溪南村。1952年经鉴定为明中叶建筑。于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屋阁是一幢占地340平方米的明代早期民宅,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狭长的天井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阁正面为水平形高墙,侧立面采取不对称方式,与水平形高墙相接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外观,墙面抹石灰,墙顶盖蝴蝶瓦,倒影入池,幽深静雅。大门上有门罩,用水磨砖做成外突线脚,顶覆以瓦檐,不事雕琢,与铁皮包的厚实大门相协调,显得庄重古朴。阁内梁架、斗拱装饰雕刻精美,双步梁端饰以云雕,梁架上承受瓜柱用莲瓣式平盘斗,山面梁架瓜柱下端收杀做成鹰嘴形式。柱子作梭柱形,从中段开始向上下两端收小,柱础石似覆盘形,柱间空档内有芦苇编篱。宅内不用天花板,搁栅外露。梁架木地表面作无光黑色,色调匀净,其他木作均不加髹漆,富有自然之美。阁后种植竹、桃、批把,春夏之季,景色宜人。该阁采用一种曲线较多的华丽活泼的建筑设计,在明代住宅建筑中具有代表性。



  跨进大门,第一眼便看见楼下正间两根又粗又黑的梭形柱,柱下端支落在一个形同倒置的大瓷盘的石础上。这是明代建筑特有的覆盆础。柱上的黑色是为防腐而加的保护层,一般是用皮麻纤维外涂生漆制成的。



  楼上,沿天井四周有一圈整齐的栏板,雕花缀朵,富丽繁华,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老屋阁摒弃繁琐,注重洗练,栏板上只用扁圆垂直的木条,间隔均匀地压住板缝;檐口四周以八根雕工精细的垂莲柱支撑着,柱下端镂出含苞待放的荷花,给人以宁静而不沉寂的感觉。



  楼上厅宽敞宏丽,硕大的冬瓜梁纵横架设,浑实圆柱如待卫林立。这些梁柱、斗拱、雀替、叉手上都雕刻了云纹飘带,花鸟虫鱼。曾经有一位历史学家,来老屋阁考察后说:“这楼上厅不仅是长江中下游明代建筑固有的特色,它也是古百越遗民世代相传并且保持的一种民族俚俗,与高脚楼有关历史渊源关系。”老屋阁对于今天研究与继承明代建筑的技艺,是一件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老屋阁宅边池畔,还有一别致的古老方亭,名为“绿绕亭”。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年),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距朱元璋登基只有88年,可见它始建必然在元代之前。



  绿绕亭砖木结构,飞檐下的斗拱,月梁上鹰嘴形瓜柱,梁端的雀替,丁头拱等构件,至今木纹凸露,保存着清新雅丽的轮廓。月梁上彩绘图案,设色沉着,典雅工丽,保存五百余年还如此完好,这太珍贵了。亭梁枋上刻绘有题铭条款:“景泰七年岁次两子十一月十八日甲申吉辰重建绿绕亭,以便休憩。吴斯和乐建。”清代又3次重修。亭平面近正方形,跨街而立,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手法多变,颇具特色。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其梁上有包袱形图案彩绘,有元季彩绘遗韵,典雅工丽,实不多见。亭东南偎依池塘,临水置有飞来椅,供人憩息。晨昏四时,景色各异。是安徽省明代保存至今极为珍贵的古过街亭。据说,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他那首《东畴绕绿》就是为绿绕亭而写的:



  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



  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



  鱼鳞强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经锄多肯获,半年定愧伐檀歌!   
                       






老屋阁及绕绿亭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xjjzhj(杰里) 2005年11月12日 21点26分 评分:10
“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强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这是明代大才子祝枝山当年在绿绕亭写下的诗句,可以想象出那个时候这里曾经是绿波荡漾,杨柳依依,风光无限,但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绿绕亭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繁华景象。虽然经过重新修整,但老屋阁及绿绕亭周边环境却很糟糕,特别是渔翁塘,由于正是初春料峭,荷塘里完全没有荷叶翩翩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不少生活垃圾。可叹,可悲!
 
→回复

邻近景点
黄山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古镇
齐云山
桐城文庙
南屏
木坑
小孤山
屯溪老街
棠樾牌坊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