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拾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云“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山的水月与隔江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样《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及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wuyi309(自由旅者) |
2005年12月26日 17点25分 |
评分:0 |
去年夏天里的一天,跟朋友亲自去一躺桂林游玩,晚上在象山公园坐上竹排(花费5元左右),当时天气格外的凉爽,月亮和星星也对着漓江这面光亮的镜子自我欣赏!在月光下,象鼻山公园里也显得格外的柔和。沿着清清漓江水渡入了象鼻山的水月洞,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拾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样《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及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跟朋友一起在洞中一边欣赏着摩崖石刻,一边享受这水中柔和的月光,真正容入了“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般的意境。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