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河北 → 邯郸 → 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 → 概况 |
|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邯郸市西100公里的涉县赤岸村。1940年,八路军为抗击侵华日军,挥师挺进太行山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12月底迁驻赤岸村,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广大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上党、平汉等战役,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司令部旧址由3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南屋为办公室。院内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手栽杆的丁香和紫荆树,根壮叶茂,花香宜人。 出下院门往西上5个坡就到中院,门上有刘清题写的“刘邓旧居”匾额,是首长住处兼办公室。南屋是刘、邓首长的旧居。东屋为二层楼房是李雪峰的宿舍和办公室。上院是司令部作战室。 1999年,在司令部旧址北面将军岭北侧建成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陈列馆。馆内陈列的多是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再现了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下院原为村里的社房院,也即老百姓祭祀诸神之庙,院里设置了司令部会议室、一二九师办公室、刘伯承师长宿办室、李达参谋长宿办室、警卫员宿舍、机要室、马棚等,还有当年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亲手栽种的丁香和紫荆树。 上院位于下院西南角上方。该院设置有一二九师军政办公室,太行区党委书记、太行军区政委李雪峰的宿办室和房东宿舍。 后院和上院相通,南房5间原为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刘邓首长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了198个县城。现在,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已改设为太行木刻版画展室,里面陈列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当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它再现了当年太行军民在艰苦岁月中抗击敌顽的斗争生活。北房5间为刘师长宿舍,东房3间为邓政委宿舍,西房3间为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宿办室。 穿过后院南小门,有司令部的防空洞,洞深9米,里面潮湿阴暗,是当年师首长预防敌机轰炸的窑洞。 从1940年12月一二九师迁驻此地到1945年12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中央局,一二九师离开赤岸,一二九师首长们在此居住整整5年,其间,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南征北战,指挥若定,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7月,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司令部旧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公布为全省首批2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11月,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列。1999年5月至7日,省政府拨款15万元,省文物局拨款10万元,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建,对司令部旧址进行了旧址旧貌复原,生动展示刘邓首长和一二九师的光辉业绩。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是由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和陕北红军的一部分改编的。刘伯承为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倪志亮为参谋长,张浩为政训处主任(1937年10月,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张浩改为政治委员;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任政治委员),宋任穷为副主任。1937年9月6日,在刘伯承师长亲自主持下,一二九师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冒雨召开了全师指战员出师抗日誓师大会。 10月10日,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前方指挥所及七六九团向原平东北山地挺进,执行侧击敌人近后方的任务。当部队到达指定地区后,发现代县、阳明堡、崞县等处均驻有日军,并以阳明堡机场为其前进机场,轮番出动飞机轰炸忻口、太原的国民党军。经详细侦察后,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遂决心夜袭阳明堡机场。10月19日夜,各部队分别出动,经1小时激战,将24架敌机全部焚毁,并歼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这一机动果敢的袭击战斗,是一二九师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给全师将士以极大鼓舞。 11月13日,一二九师师部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史称石拐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具体布置了开展游击战争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一二九师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 1938年2月中旬,日军为配合其津浦路作战,并相机进攻潼关、西安、陕北,集结3万余人,分别从平汉、同蒲、道清等铁路线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 2月18日,一二九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将分散活动的主力兵团适当集中,与正太路北的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协同向正太铁路阳泉至井陉地区的敌人进击。先后组织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这3次战斗的胜利对晋冀豫根据地的开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月4日,日军纠集10余个联队3万余人,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企图将我军主力和部分国民党军合击歼灭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并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由南面侵入武乡之敌千余人,在游击部队围困、打击下,于15日黄昏弃城沿浊漳河向襄垣方向东窜。刘伯承师长命令主力部队追击,于16日拂晓将敌夹击于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在我猛烈的攻击下,敌人被截为数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此次战斗,共毙伤被困及增援之敌22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马枪100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长乐村战斗是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29日,涉县为我收复。至此,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被彻底粉碎。 1939年7月初到8月下旬,日军集中5万余重兵,在第一军司令官梅津指挥下,分九路对晋冀豫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 敌人在这次“扫荡”中,占据了根据地的大部县城,控制了邯长、平辽等路,因而一二九师继反“扫荡”作战之后,即分遣一部分主力结合地方部队、游击小组,组成游击集团,在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参加下,主动向敌占据点出击。以冷枪、地雷、破路、割电线等多种办法削弱敌人,以求在长期作战中积小胜为大胜,并寻求战机,打击敌人,打破敌人的分割。 邯长大道上的“破击”战,虽没有较大的战斗,但就是这种军民结合的游击战,却搞得敌人坐卧不安、十分恐惧,万般无奈,只好于12月22日开始全线总溃退。 1940年4月11日,为了统一太行、太岳、冀南三区的领导,成立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战略方针的指示,在黎城召开了太行、太岳、冀南地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黎城会议)。这是抗战以来华北地区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边区历史上的第二块里程碑,它标志着边区创建大业的条件基本具备,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任务即将全面开展。6月,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从辽县桐峪镇迁驻涉县常乐村。12月4日,一二九师部队迁驻涉县城西北的赤岸村。 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打击其“囚笼政策”,并戳穿国民党顽固派关于“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举行一次以破击正太铁路为中心的对华北敌占交通线的大破击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本侵略军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交通破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正太战役(8月20日至9月10日),约20天。在这一阶段作战中,一二九师在广大民兵与人民群众积极参战的配合下,将正太铁路西段摧毁了2/3以上,铁轨被扭曲,枕木被焚毁,通信线路被运走。车站、桥梁、隧道、矿井、兵营、碉堡等被破坏,并破坏公路270多公里,攻破了大部敌据点,毙伤日伪军2258人。加上各兄弟军区部队破击取得的战果,使整个正太铁路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榆辽战役(9月22日至9月31日),约10天。战役攻坚作战于23日23时发起,至31日中午结束。在这一阶段中,一二九师及太行军民共进行战斗152次,毙伤日伪军2464名,破坏铁路155华里,破坏公路338华里,炸碉堡20座。 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10月6日至12月上旬),约两个月。 一二九师在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的破击和反“扫荡”作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全师进行大小战斗529次,毙伤日伪军7500余名,俘日军官兵70名、伪官兵410余名,破坏铁路240余千米、公路500余千米,击毁飞机4架、汽车47辆,炸毁火车头2个、火车2列、铁轨58万条、枕木26万余根,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弹药,还缴获了大批文件、药品及其他多种军用物资。日军控制下的正太铁路在1个月之后、平汉线在半个月之后,才勉强通车。 为了适应敌我斗争日趋深入和环境愈加艰苦困难的形势,充分发挥各阶层人士的抗日积极性,加强政权建设,推进根据地各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建议,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于1941年7月7日在太行辽县桐峪开幕。在这次会议上,鲁西33个县划入晋冀豫区,临时参议会遂改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选举共产党参议员申伯纯为议长,国民党参议员宋维周、邢肇棠为副议长。这个按照“三三制”原则经过选举产生的临时参议会选举了边区政府委员,组成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选举杨秀峰为边区政府主席,薄一波、戎子和为副主席。制定了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及各种基本法令。从此,晋冀鲁豫区有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 在1942年~1943年间,为了战胜自然灾害,改善生活条件,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中共太行分局、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当时的条件,召集涉县抗日政府、河南店区政府以及王堡、赤岸、河南店等8村干部,共议如何利用清漳河为民造福的良策。会上,一二九师、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兴修漳南大渠。 漳南大渠工程于1943年2月24日正式开工,到6月底,主体渠道已基本完成,因日寇5月大“扫荡”暂停下来,粉碎“扫荡”后,工程继续进行,于1944年4月5日全部竣工,顺利通水。大渠首起下温村,流经王堡、赤岸、会里、沿头、河南店、南庄、茨村,尾至庄上。渠宽1.5米~2.1米,深1.5米,全长近15千米,受益村8个,2000多户的3500多亩旱地变为水浇田。 在整个修渠的过程中,一二九师、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等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仅每人每天节约2两小米救济灾民,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工地上干活。《刘伯承回忆录》中写道,有一次邓政委感冒了,天又下着小雨,可他仍坚持和民工一起抬石头。由于大渠位于漳河的南边,故命名为“漳南大渠”。当时群众还编了一首顺口溜:“水流南山头,吃饭不发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至今仍广为流传,深深地表达了涉县人民对党和八路军的感激之情。 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也已经结束,但此时的蒋介石却加紧战备,命令阎锡山集中十九军的六十八师,暂编三十七师,六十一军的六十九师及第二、第六纵队等部2万余人,在日军十四旅团掩护下,向我上党地区进攻,打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反共内战第一炮。 为了坚决揭穿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配合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谈判,晋冀鲁豫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进行上党战役。 1945年9月7日,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在司令部驻地涉县赤岸村发出了上党战役第一号作战基本命令,随即率指挥部离开赤岸村亲赴上党前线。 9月10日凌晨2时,上党战役打响了,战斗至10月12日结束,历时1个多月,先后经过夺城打援、围城打援和追歼逃敌三个阶段,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个师35万余人。缴获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多挺,长短枪16000多支,这次战役中,涉县、偏城县参战的民兵自卫队达3000多人。 此役给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部队来了个“一锅端”,给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谈判以很大的支持,迫使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主张,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然而,“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便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变本加厉地扩大内战规模,直接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已增达80万人。蒋介石的首要战略目标是抢占平津、夺取东北。刘伯承指出,三条铁路干线——津浦、平汉、同蒲都连接东北,三条铁路不通,会使东北孤立。这三条铁路干线,晋冀鲁豫军区占两条半。因此,晋冀鲁豫军区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党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立即着手组织以邯郸为主战场的平汉战役。 为了运筹粉碎蒋伪军沿平汉路进犯的作战部署,刘伯承刚从上党前线回到司令部驻地赤岸村,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10月16日,刘邓在赤岸下达了邯郸战役作战的基本命令。战役从10月23日开始,经过阻击、合围、总攻和追歼四个阶段,历时10天,至11月2日胜利结束。 此役,除争取高树勋万余人起义外,共俘获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及师长以下23万余人。缴获美制各种火炮310多门,美制各种机枪1719挺,步枪9248支,还有美式反坦克炮、火箭筒等武器及大量弹药。蒋介石妄想占领邯郸打通平汉路的“黄粱美梦”破灭了。 1945年12月底,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中央局离开涉县。至此,一二九师完成了在涉县驻扎的历史使命,迁往武安下柏树和伯延,在涉县驻扎长达5年之久。 1986年10月,刘伯承元帅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到涉县,安放在涉县赤岸村北,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约100米处的庙坡山上。 现在,庙坡山已经改造成了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将军岭。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元帅、徐向前元帅、李达将军、黄镇将军、王新亭将军、袁子钦将军6位将帅的灵骨,灵骨安放处还建有将军雕像和纪念碑。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 1995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2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共有五部分组成:一、兴建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二、征集革命文物;三、民居征集;四、旧址旧貌复原;五、印制宣传品。总投资545.4万元。一二九师陈列馆于1997年底建成,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倚山就势建为两层,由五个展室、一个序厅、一个半景壁画室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展室总面积1077平方米,半景壁画室面积353平方米。展馆前还有一个开阔的广场,整个建筑布局既新颖大方,又肃穆庄重,于1998年12月19日正式开馆,对外开放。 展室内共展出图片185幅,反映战斗的示意图、地图、图表37幅,大型沙盘2座,反映战斗场面的雕塑4组,革命文物151件。还有文物柜34个、文物展龛25个、电视2台、灯箱片10个。展览内容丰富,展示形式独特,展示手段先进,参观路线为一条龙回环式结构。整个陈列展览以时间为序,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8年时间,分为6大部分,从不同侧面向广大观众形象地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革命先辈抗击日顽、军民团结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 →回复
一二九师司令部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自1940年设在涉县赤岸村,长达5年多。司令部大院就在村中央的小山坡上。院内西屋为刘伯承司令员的住室,北屋为会议室,南屋为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邓小平政委住在西院一幢座南朝北的房子里。 现在司令部大院旧址北屋、东屋和南屋都陈列着反映当时军民光荣斗争史的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 1946年秋,晋冀鲁豫军区领导机关迁到距武安25公里的冶陶村。1947年,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整党整风和土地工作会议,同年还召开了大军南下会议。现在,当年的防空洞、地道、会议室旧址和部分领导人居住过的窑洞尚存。 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旧址位于涉县西部,距离涉城6.5公里的王堡村。1940年,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政治部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村迁驻涉县常乐村,同年移驻王堡村,1945年12月迁往武安。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这里整风学习。政治部旧址现为村民居住,礼堂仍保存完好,现在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以来,涉县清漳河畔赤岸村一带的数十处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旧址,一直是人们观光旅游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