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会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元初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以山东曲阜孔庙为蓝本重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
现存学宫系1956年重建的,其中藏经阁为1958年重建。重建成后的学宫,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形成轴线回形布局。主体大成殿是明代遗存,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通廊,殿高18米,蔚为壮观。1994年,殿内重立白玉石孔子塑像,并陈列孔子生平事迹。 是新会博物馆所在地。
kevin_chen(西门饮马) |
2006年5月8日 21点51分 |
评分:10 |
新会学宫在会城公园路东侧。原为祀奉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庙宇,称“学宫”,又称“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4年间(1044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学宫是一排具有中国古代色彩的建筑群,堪称岭南古建筑的珍品,工艺高超,规模宏伟,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座,前座为戟门,中座为大成殿,后座原是尊经阁,现为博物馆。戟门连接两庑,环抱着大成殿。大成殿是一座高大建筑物,两层飞檐,红墙黄瓦,丹楹朱桷,画栋雕梁,工艺精湛,由宽阔高大的台基承托,瑰丽堂皇。戟门之前有半月池——泮池。池上有一拱形石桥,雕琢精细。池前有棂星门,是一座石碑坊,六柱三门,门上红石横眉,图案精巧,是古代艺术精品。这里依山傍溪,环境优美,左边有风景秀丽的马山,右边有人民游泳池,背后有动物公园等,是当地群众最向往的一个地方。
学宫自宋朝建成后,至元朝曾一度毁于兵灾,只存棂星门的六条石柱,直至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才重建。此后在明、清两代也曾屡毁屡建。清雍正、乾隆两代曾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轴线式布局。日寇侵占会城时,学宫遭严重破坏,除大成殿和棂星门幸存外,其余均被日寇所毁。1956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先后用作“农业展览馆”、“新会县会议招待所”及“文化展览馆”。1959年1月,郭沫若副委员长视察新会,曾到此赋诗一首:
新会已成新社会,机关干部学工农;
圭峰绿化池鱼硕,产品敷陈在泮宫。
新会学宫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孔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成化年间,新会大儒陈白沙先生曾在学宫东侧设台讲学。解放后,新会学宫受到重点保护,近几年又进行多处修缮,并在大成殿内添置了一尊汉白玉石的孔子塑像。孔子像身高3.2米,头戴十二旒冠,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神态庄严。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历来移被奉为圣人,康熙皇帝题书“万世师表”,光绪皇帝题书“斯文在兹”。过去孩子入学读书前要先拜孔子,进行尊师重道教育,希望孩子入学读书能够尊敬老师,听从教导,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弘扬这一传统文化,让孩子在人学前感受一点文化传统教育,2003年8月30日至31日(即开学前夕),会城一百多名学童分六批在新会学宫大成殿里的孔子像前举行“开笔礼”。“开笔礼”的程序是这样的:学童穿着黑色“博士袍”,戴上四方形的“博士帽”。,在悠扬的古典音乐中,由曾老师(40多年前的一中校长曾里)带领列队进入大成殿,先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然后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和“铁柱磨成针”等,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学童接受立德立志学做人的道理。接着,老师高声朗诵《新三字经》的选段,然后拿起毛笔,教孩子写好一个“上”字,意在要孩子“天天向上”。学童每人学写了一个“上”字后,便顺次序走到孔子像前再行一个鞠躬礼,然后走到大鼓前击一槌鼓,意在读书要“一鼓作气”完成学业。“开笔礼”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完成。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