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西桂林桂林城区风光隐山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广西桂林桂林城区风光隐山概况
隐山六洞——夕阳洞1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原名盘龙岗,在丽君路西段西山路东段北侧,湘桂铁路涵洞里,与西山隔湖相望,距市中心十字广场1.5公里。海拨190米,高出地面40米,长200米,宽120米,山体面积0.5公顷,东西略长于南北,由上泥盆纪地层的石灰岩组成,距今约3.5亿年。原与西山共体 因地壳运动,地下河水冲刷、溶蚀,分离成孤峰。唐李渤主桂时发现并加以开发,因整座山隐没在700亩的西湖之中,取名“隐山”,又名“招隐山”。



  隐山多洞,著名的有朝阳、白雀、嘉莲 、夕阳、南华、北牖,合称六洞。清代学者阮元《隐山铭》说:“一山尽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态,多与地下水连,成为地下“龙宫”,人称“乃八桂岩洞最奇绝处”。隐山的另一特色是水。南宋诗人曾原一说,“苍崖玉立,澄潭环焉。枕漱其间,又令人作蓬瀛想”。隐山还多文物胜迹,有李渤、吴武陵、张等唐宋名人题刻,清代华盖庵的“十六尊者像”尤为珍贵。隐山山体虽小,但清泉、奇洞、茂林、澄波、可称独绝。80年代后期,朝阳、白雀、嘉莲3洞,封闭通连,引进现代声光技术和妖魔鬼怪,以招徕“古洞探奇”者,天然洞景,已失其半。   
                       






隐山之一
隐山六洞2
隐山六洞1
朝阳亭1
隐山六洞——朝阳洞1
隐山六洞—— 朝阳洞2
朝阳亭2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ianghaifr(海阔天空) 2005年10月25日 16点24分 评分:10
朝阳洞
  在隐山东麓,高4~6米,宽7米,深14米,面积约98平方米。洞口东向,开敞如厅堂,旭日甫升,朝晖满室。洞内原有就壁石雕琢成高3米的老君像,故亦称"老君洞"。此间是"险绝信天开,春萝荫古苔。不愁云影闭,先得日光来",洞内石浆涓滴,洞外草木繁茂,晨光紫气,云窦玲珑。洞壁有宋元以来石刻数十,另有清刻睡佛,任人抚摩,一身通亮,说能祛病。由洞北入穹门,南有鬼谷洞,北有云户洞。

庆云亭
  在隐山山颠。始建于唐,桂管长官李渤登隐山,见五色祥云,历两个时辰不散,官员们见他高兴,提议筑亭,取名庆云。韦宗卿《隐山六洞记》详其事。旧亭早废,1982年在原址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6柱、单檐、翘角、绿瓦、攒尖顶仿古亭,面积约12平方米。著名书画家尹瘦石为之书匾。柱间置石条凳,亭中地面铺石板,呈阳光闪烁状。登临凭吊,漓江若带,群山如黛,湖生脚底,西峰在望,可谓"寸眸千里,周览一息"

夕阳洞
  在隐山西麓,东接嘉莲 ,南连南华。洞高2~3米,宽5.5.米,深约40米,面积约220平方米。洞口西向,日落时,"返照射西岩,潭光映东献"(明张鸣凤《夕阳洞》句),金辉满洞,无比绚丽。沿狭长洞道东行,南有深潭,潭水碧透; 西壁小洞有3乳石,如蛙,壁间一石如狐,有"青蛙进洞,狐狸下山"之说。

北牖洞
  又称高隐洞,在隐山北麓,西连南华洞。洞高5.5米,宽5.6米,深9.8米,面积约55平方米。洞口狭小,呈蘑菇云状,洞底平坦。洞西有天窗,洞内通明如昼,宛如窗牖,北牖之名由此而来。这里"乱石骋瑰姿,阴霞结深翳",洞景奇异、宽阔、敞亮,古时,令人兴弃世辞家归隐之念。张鸣风诗云:"岩窗偏驻日,石榻但眠云;圣世辞家隐,何惭巢许群。"

华盖庵
  位于市区隐山东麓朝阳洞前。清乾隆57年由临川人李宜民出资,武林人沈小楼督工,在原僧舍旧基上兴建。李宜民《华盖庵碑记》说,,"循袭造迹,扩而新主,既固以高曹巨桷,方构藻饰,敞之于庭堂,竣元于阶级"李文清书法家凤冈书《含刚纪》《大悲咒》等,镌刻于石。现嵌于奄后墙外。还从钱塘圣因寺摹刻石代僧人贯休所画忙尊者像,嵌于庵肉左右壁,塑观音人士像奉于正中。后人又于朝阳洞左壁置--黑色石雕弥勒佛,与先置于右壁的老子像相对于里佛·道同奏,成华盖庵一绝。院 十久尊者修置于"桂海碑林"外,其它文物保存完好。

隐山朝阳亭
  在隐山朝阳洞口,创建于唐,久废。1955年在原址重建,为木结构。1977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5柱、单檐、攒尖顶圆亭,长宽各3.8米,面积14平方米,是观日出佳处。
白雀洞 在隐山北麓,与朝阳洞的"云户"眦邻,高2~4米,宽8~11米,深10~20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洞口窄小,正对西山立鱼峰。洞分两重:前大后小。唐韦宗卿《隐山六洞记》称,有人在洞内抓到象征吉祥的红嘴、红爪的白雀,遂以为名。

南华洞
  在隐山西南麓,高2米,宽7米,深9米,面积约65平方米,传为庄子著《南华经》处,以名。洞口向西,洞前峭崖高耸。入洞10余米,有潭,深不可测,阴风阵阵,六月生寒。宋吕愿忠诗刻云:"乱崖深峭水淙幽,六月来游俨若秋; 安得蘧除一觉梦,倚岩栩栩崐访庄周。"

嘉莲洞
  在隐山山腰,白雀洞西,高1~3米,宽约5米,深10米,面积约50平方米。《隐山六洞记》载,李渤发现此洞时,有人献他一株同心莲,因以"嘉莲"名洞。洞口向北,上刻有北宋范成大为"招隐山"的题刻,旁有吕愿忠、周于德题诗。入洞东行,栈道盘复,上与龙洞相通,下则眦连白雀、云户。
 
→回复
tunnery(ls) 2006年1月11日 13点10分 评分:10
外观隐山是不隐,但身入山中,却无时无处不在体悟着这隐山之“隐”韵:密林掩隐,小径匿隐,六洞藏隐,那遍布于洞中的佛龛佛像摩崖石刻也隐着让人参不透的玄机。游人前后只隔几步,却因山径蜿蜒曲折而不得相望,又处处隐匿着神秀神奇神秘和神圣。
隐山有六洞,又六洞互通,各呈姿态,多与地下水相连,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龙宫”。只是不知为何,今人却在这洞里很不协调地堆塑着各种面目狰狞的鬼蜮塑像,伴以现代化的光声控效果,把这些原本浑然天成的美丽景观人为地营造的十分的恐怖,也大煞风景。适逢一拨游人随导游而过,在一岩洞前,只见导游指着洞中的两处去处说这是两处来生门,一为龙门,一为凤门。想来生为男者可走龙门,想来生为女者可走凤门。话音未落,就见这拨游人中闪出一妙龄女孩穿龙门匆匆而去,导游见状在起哄说:“这位小姐这辈子也许是受了做女人的委曲,下辈子想是要尝尝做男人的威风吧。”众人为之轰然。人们轰笑着为选择来生便纷纷选取各自的门洞鱼贯而过,只见从凤门走出的一男孩与早已过龙门而绕过来的那女孩相顾而笑,又逗趣打闹。想二人早有默契吧,愿来生还做情侣,只是角色互换,乾坤为之颠倒了。
听说隐山有一处立有一很有名的《隐山铭》碑刻,被告知是在招隐洞口。这招隐洞是在隐山的北麓。沿山麓小径循入,左边便是那沿山脚而过的湘桂铁路。过一石蹬路,招隐洞便出现在眼前,那《隐山铭》就刻于这洞口的石崖上。这是那名重当世的学者、清嘉靖年间时任两广总督阮元的作品。此文刻于是年正月二十、阮元56岁生日之时。碑刻记述:“元生辰在正月二十日,近年所驻之地每逢是日避客独往山寺,嘉靖二十四年元岁五十有六,是日避客于此。贯行六洞,竟日始返,以为此一日之隐也,化斯铭。。。。。。”
清王朝经康乾盛世至嘉靖时,已走衰败之途,朝廷上下腐败成风,每逢朝臣生日行贿受贿之风盛行。身为两广总督的阮元,能在生日避客,以匡世风,这在那腐败糜烂的嘉靖朝实属难得。
立于这隐山招隐洞前,看着这石碑上那班驳难辨的字迹,就是在今天,也还能让人感受到那一代廉吏的刚正风骨。隐山之隐,原在此意,一方小小的《隐山铭》碑刻,立于当朝,历经百余年的历史风雨而于此,他同样也是在警示着今人呀。(
 
→回复
haoshelong(松哥) 2006年9月11日 11点46分 评分:10
隐山石刻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西山公园内。现有石刻85件,其中唐代8件,宋代31件,明代12件,清代27件,无年代可考的7件。最早为唐宝历元年(825)刻在北牖洞的《李渤吴武陵等人隐山游记》,是吴武陵“奉命操笔,倚岩叙题”的,故碑面未经加工。《游记》说隐山“山有四洞”,说明当时还未经开发。隐山自李渤开发后,形成六洞,即朝阳、夕阳、南华、白雀、嘉莲、北牖六洞。据明代张鸣风《桂胜》说:“各洞有隶书三字额,疑李渤所书”。北牖洞口,还有宋代理学家张 “招隐”二字题刻。石刻中内容较好的还有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吕愿忠的“六洞”诗,开庆元年(1259)李曾伯的《游隐山诗》,时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周于德的“六洞”诗,和清代曾燠、胡与玲、曾在埏等人的作品。清嘉秋二十四年(1819)刻于招隐洞口的《隐山铭》,是名重当世的学者、两广总督院元的作品。此文作于正月二十日——阮元56岁生日,他说:“近年所驻之地,每于是日避客独往山寺”,“是日避客于此山,贯行六洞,竟日始返”。身为总督,生日避客,亦属难得。其它石刻如记事、题名、题榜等,大多数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回复

邻近景点
漓江风光
阳朔风光
龙脊梯田
资源景区
荔浦景区
芦笛岩
愚自乐园
斜阳岛
涠洲岛
龙胜景区
象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