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珍贵的原始红松自然保护区。海拔400—500米,面积184平方公里,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划分为两个森林植物条件型带,4个条件类型带组及17个森林植物群落类型。林木组成:红松占74.5%;云杉9.2%;鱼鳞松1.7%;落叶松占4%;其它2%。保护区内有马鹿、黑熊、猞狸、鸳鸯、大杜鹃等野生动物及野生经济植物。自然保护区内山峰上有40米高的了望塔和一个动植物标本室。
difp8868(雨声) |
2005年11月9日 08点57分 |
评分:0 |
红松是东北的珍贵树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1958年,黑龙江省在红松林最集中的小兴安岭南坡,建立了丰林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8400公顷。
丰林保护区地形平缓,海拔280-683米,为坡状的低山丘陵地和宽广谷地,丰林河及汤旺河的支流贯穿全区。在寒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生长着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区内有高等植物568种。红松是我国东北的乡土树种,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其分布中心,丰林保护区的红松无论在林木株数和蓄积量上,都占80%以上。红松以其优良材质和多种用途而著称于世。红松树高可达30-40米,材质松软,易于加工,不易开裂,是建筑的优良用材。树士富含松脂,种子含油率达70%以上,区内除红松林分布外,还生长着多种针阔叶林,如鱼鳞松、兴安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暴马丁香等。林下的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增添了森林的特色。每当初春,山花烂漫,百鸟齐鸣;时至盛夏,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深秋来临,五花山色,风光绮丽;秋去冬严禁,则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湿润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保护区不仅完整地保存了珍贵的红松资源,同时也成为一座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为生物工作者研究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的生态、群落的变化、发展和演替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
2007年2月3日 20点05分 |
评分:10 |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境内,小兴安岭南坡中段。北纬48°01′~48°09′,东经128°59′~129°15′。丰林自然保护区1958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400公顷。
保护区内野生植物568种,植被类型以红松和蒙古栎为优势树种,并与沙冷杉、臭冷杉、红皮云杉及鱼鳞云杉相混交的针阔叶混交林
以保护孑遗植物红松母树林为主。面积1.84万公顷,是红松的故乡。生长着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构成了东北林海中最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无论是蓄积量或株数,红松都占80%以上。其他乔木树种约有600余,针叶树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和臭冷杉,阔叶树以紫椴、水曲柳、黄檗、裂叶榆、胡桃楸、大青杨、香杨等为主要代表树种,它们大多是经济价值高而用途广的树种;林下常见灌木20余种,藤本、草本植物都很茂盛,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种类也很丰富,鸟类有鸳鸯、松鸡、鹰等140多种,兽类有马鹿、驼鹿、狍子、野猪、猞猁、麝等30多种。
内阔叶树种较丰富,主要有蒙古栎、水曲柳、椴、黄檗、春榆、核桃楸、五角槭等,下木毛榛子、刺五加、暴马丁香等。其中有许多属于第三纪残遗种。如核桃楸、水曲柳、黄檗。由此足以说明这一区系的古老性。此区具有南北植物种类混合型的特点,既有代表北方的云冷杉和落叶松,也有南方的水曲柳、五味子、山葡萄等植物种类。红松、云杉林主要分布海拔400~500米之间,以红松为主,占上层林冠;其次为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和臭冷杉,占二层林冠,其间散生少量阔叶树种如枫桦、花楸、色木等,红松、紫椴、枫桦林分布在海拔300~500米的南坡、西坡、东北坡和西南坡,植物组成以红松为主,红松林主要分布在山脊或向阳陡坡,土层瘠薄而较干燥处,海拔在400~580米,树种单纯,红松占绝对优势。仅伴生少量蒙古栎、紫椴,间生少量的鱼鳞云杉、蒙古栎林、向桦林、山杨林多为次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左右。
红松以其优良材质和多种用途而著称于世。红松树高可达30~40米,木质松软,易于加工,不易开裂,是建筑的优良用材。树干富含松脂,种子含油率达70%以上。区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三级的有水曲柳、黄檗、核桃楸、刺五加、黄芪等。
保护区野生动物有272种,其中兽类52种,鸟类有220种。兽类以马鹿为最多,其次还有棕熊、野猪、猞猁、貉、狗獾、青鼬、黄鼬、狼等;啮齿类动物有灰鼠、花鼠、飞鼠、黄背鼠等10多种。鸟类以鸣禽占优势,有146种,其中以煤山雀、白脸山雀、啄木鸟、大杜鹃、岩鸽等数量最多,其次还有松鸥、环颈雉、翠鸟、大嘴乌鸦、秋沙鸭、鸳鸯等。昆虫有404种,主要有落叶松毛虫、红松球果螟等。
区内有国家保护动物二级的有驼鹿、马鹿、麝、黑熊、棕熊、猞狮、鸳鸯、斑尾榛鸡等。斑尾榛鸡“飞龙”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