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陕西 → 延安 → 秦直道 → 概况 |
|
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有许多历史古迹,横跨整个鄂尔多斯草原的古代公路——秦直道,可谓重要的一处。 所谓秦直道,指的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筑的一条军事交通大道。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除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向原六国首都的驰道外,还命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县梁武帝村的云阳林光宫(秦始皇的军事指挥中心),沿陕西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榆林进入内蒙古继续北行,经伊金霍洛旗西11公里的红海子乡掌岗兔村、东胜市西南45公里的漫赖乡海子湾以东的二倾半村和达拉特旗西南50多公里的青达门乡到高窑头乡交界处,越过黄河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遗址(今包头市郊麻池古城),修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1400里)的直道。由于是“直道”,所以遇山开山,遇沟填沟。这样浩大的工程竟以两年半的时间便迅速全部竣工。这条大道的筑成,在当时曾使秦始皇的骑兵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之下,出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可见这项重大的国防工程对刚刚建立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生存,意义十分重大。 一条古道平直向前,遇有山头,便破山而过,在山头上留下一个槽形的凹痕。东胜市漫赖海子乡二倾半村,发现了修筑秦直道时的“堙谷”痕迹。当年砂岩粘土填筑,至今路高1.5米到2米的遗址断层历历在目。登上东胜地区制高点城梁上远眺,南北城梁,宏伟的古道遗迹跃然其上,人工开凿的四个山岭豁口旧址宽约50米,遥遥相对,连成一线。 直道的修筑遇沟壑则以红沙石土填平。伊金霍洛旗掌岗兔村为草原地带,这里修的直道从断面上看,为夯筑土砂石层,上下共8层,1——7层,每层厚25——80厘米,最上一层厚1.2米。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来衡量这历史记载中的“堑山工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荒无人烟之处,可以并排行驶四辆马车。长达几十里的秦时大道,由于年深月久,野草丛生,极目远眺,宛若一条绿色的巨蟒,伸向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其壮阔之势,非亲眼目睹者是难以想象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项直道工程始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完工。秦始皇死后的辒凉车就由直道回到咸阳。公元前110年,司马迁在山东泰山参加了汉武帝的封禅大典后,沿蒙恬兴建的直道回到长安。司马迁沿着直道穿行鄂尔多斯千里之地,见到了秦筑长城、直道、亭障,领略了鄂尔多斯的美丽风光。 地址: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子午岭东侧北上,在延安境内跨越四县域,然后向东北延伸,通往内蒙古包头市。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据《史记》载:“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汉书》称:“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见其工程这艰巨、宏伟。且不论秦始皇不恤民力,但秦直道的确可称谓世界公路工程奇迹,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海拔1600多米的子午岭东侧北上,在延安境内就跨越了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四个县域,然后向东北延伸,通往内蒙古包头市。其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多处坚硬的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尤其是甘泉县境内的方家河秦直道遗迹,跨河引桥桥墩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清嘉庆年间文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表明秦直道的荒废仅是近几百年的事。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甘于消极防御,而是采取了积极反攻的策略,他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将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并将内地人民迁徒到阴山南面,设了一个九原郡(内蒙包头附近)。第二年,他下令修筑秦直道,以便秦军能够在匈奴来犯时火速赶到阴山进行抵抗。《资治通鉴》对秦直道的记载是这样的:“三十五年(BC212)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八百里。”直道修好之后,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可见这条直道的威力之大。遗憾的是,秦始皇在他生前并未来得及使用这条道路,只是在他死后才得以享用了一下;秦始皇东巡,暴崩沙丘(今河北邢台附近),赵高、李斯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秘不发丧,将他的尸体佯装在车里继续北巡,然后绕道九原郡经直道回抵咸阳。一路上赵高、李斯假传圣旨赐太子扶苏、大将蒙恬死,立胡亥为二世,达到政变的目的。 然而秦的历史很短,“历十四年而覆灭”,秦直道真正发挥它的战略作用还是在汉代。汉武帝遣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经由秦直道。元封元年,汉武帝亲帅十八万骑兵由甘泉宫出发经秦直道北巡,出长城至朔方,又由直道回师长安,一路上欢庆的腰鼓震天,有名的安塞腰鼓就是从那时流传至今的。汉元帝以宫女昭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单于来朝携昭君出塞也是经由重兵保护的秦直道。唐朝建都长安,依旧有匈奴来犯之患,秦直道在唐朝仍旧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明代建都南京,后迁都北京,直道的军事作用才渐渐消失,续而成为一条通往北丝绸之路的商旅大道。到了清代这条路渐趋湮塞,又加上陕北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道路已经塌陷,现在是基本上看不出原型了。 麻池古城之所以被定为直道的终点,是因为城中有和直道的起点-淳化的甘泉宫-一样的两个巨大的土台,这两个土台是古代将士出征与到达时祭典用的祭台,这两处祭台一南一北遥遥相对,道就修在这两点之间,故称直道。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