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广东 → 汕尾 → 红宫 → 概况 |
|
红宫革命遗迹座落于海丰县城人民路中段,坐北朝南,面积1850平方米,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墙壁和围墙都用红色粉刷,红光耀眼,是名副其实的“红宫”,具有典型的中国式建筑风格。红宫门楼为六柱五间牌坊式建筑。其主体建筑是大成殿,它重檐歇山顶,屋内置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装饰其上,墙上照大革命时期原样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都按大革命时期的原貌布置。 红宫原是明代学宫,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清两代,时坏时修,曾多次修葺,且有改卜巽和改建。民国初年,改为海丰通俗图书馆。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的领导下,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帮助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于同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了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粉刷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贴上标语。大会开得庄严、隆重、成功。大会上,彭湃作了报告,并且大会决定把学宫改称为红宫。以后,革命政权的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成了革命的摇篮。 大成殿旁边的两厢配殿已改作革命文物展览室。里面展出了:彭湃许多珍贵的遗物,1927年缝制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农会旗和工会旗,海丰人民三次起义的土炮、大刀等,宣传画,1921年出版的《新海丰》、《赤心周刊》,红二军、红四军使用过的武器和物品等......真是不胜枚举。 红宫革命遗迹,每年都吸引着很多游人前来参观。前来红宫、红场瞻仰参观的有美、苏、英、法、日、墨、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友人、留学生和国内各省市高等院校师生、史学研究工作者、部队、机关团体人士和各界群众。
红宫原为孔庙,在海丰市城内。红宫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墙壁和围墙都用红色粉刷,红光耀眼,是名副其实的"红宫",具有典型的中国式建筑风格。1927年10月,在彭湃领导下,海丰人民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同年11月18日在此召开全县工农代表大会,宣布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当时大会会场均刷以红色,故称红宫。红宫门楼为六柱五间牌坊式建筑。其主体建筑是大成殿,它重檐歇山顶,屋内置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装饰其上,墙上照大革命时期原样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都按大革命时期的原貌布置。 红宫原是明代学宫,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清两代,时坏时修,曾多次修葺,且有改卜巽和改建。民国初年,改为海丰通俗图书馆。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的领导下,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帮助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于同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了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粉刷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贴上标语。大会开得庄严、隆重、成功。大会上,彭湃作了报告,并且大会决定把学宫改称为红宫。以后,革命政权的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成了革命的摇篮。 大成殿旁边的两厢配殿已改作革命文物展览室。里面展出了:彭湃许多珍贵的遗物,1927年缝制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农会旗和工会旗,海丰人民三次起义的土炮、大刀等,宣传画,1921年出版的《新海丰》、《赤心周刊》,红二军、红四军使用过的武器和物品等......真是不胜枚举。 红场与红宫紧邻,位于红宫的东面,其四周除与红宫毗邻处外均有红色围墙,正门雄伟牢美,门上饰有浮凸线花纹图案,一五星居于门顶正中,门额还浮塑"红场"两个鲜红大字,是彭湃手笔。两旁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改革"的对联。进门后有一条笔直大甬道通场中后处的一座形似舞台的红台,过去用作大会主席台。场的中央巍然屹立一尊彭湃铜像:昂首挺胸,两手叉腰,高瞻远瞩,正气凛然,英姿勃勃。瞻仰者敬撰诗词不计其数。 红场原址为明代的社仓,清代称东仓,清末倒塌,成为草埔,故人称东仓埔。1927年11月21日,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彭湃指示在该地兴建红场,以举行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12月1日,在红场召开有5万多人参加的海丰人民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场上红旗飘飘,口号震天,彭湃、董朗、颜昌颐、刘琴西(东江革命委员会代表)、杨望(中共海丰县委代表在会上发表讲话。1928年1月2日,董朗、颜昌颐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与叶镛、袁国平、徐向前率领的主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以及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场胜利会师。 1956年,中央拨款对红宫、红场进行了修缮。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红宫、红场建筑物和林卉遭到严重破坏。1975年国家文物局再次拨款20万元修葺红宫、红场。1977年修葺峻工,红宫恢复了革命文物展出、并对外开放,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红宫、红场这一名间世界的革命遗迹,每年都吸引着很多游人前来参观。前来红宫、红场瞻仰参观的有美、苏、英、法、日、墨、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友人、留学生和国内各省市高等院校师生、史学研究工作者、部队、机关团体人士和各界群众。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