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上海上海城区风光朱家角镇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上海上海城区风光朱家角镇概况
朱家角镇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朱家角的传统特色有:玫瑰豆腐、双套晒油、无铅皮蛋、五色汤圆、小笼馒头、炙毛豆、鲜肉棕等。每逢金秋菊黄蟹肥时候,在这里还能尝到鲜美的淀山湖大闸蟹。

  小桥
  “到了古镇不看桥,等于古镇勿曾到”。各种各样造型的古石桥把古镇连成一个整体。建于明代的五孔石拱放生桥、三孔石拱九峰桥、单孔石拱泰安桥等36座精美的古石桥,依然是古风犹存。

  流水
  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尽显江南水乡之特色。

  人家
  “楼上住家,楼下开店”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千余栋明清建筑别具一格,万余户人家依水傍河。

  北大街
  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街,又称“一线街”。街上民居、店铺鳞次拮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意盎然。

  江南第一茶楼
  建于清代。登上此楼,既能领略三面环水的秀丽风光,也可欣赏明清建筑楼群。临河百米长廊,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在品茶之余,还能欣赏茶楼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

  珠溪园
  布局精巧,假山、水帘洞、荷花池、湖心亭等点缀其间。园内有春、秋、冬三园景色,暗香浮动,郁郁葱葱。春园小溪环绕,溪岸边筑有石驳护棚,溪上有造型各异的四折桥、弧形水泥桥、石板小桥等,形成了桥孔中见桥的奇观异景。

  泰安桥
  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桥高且陡,桥头竖立旗杆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得航标,桥两边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敦厚。

  城隍庙
  人称“清华阁十二胜景之一”,是道教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周围建筑古朴典雅,庙内戏台可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门前的一对石狮,怀抱绣球,线条柔和,颇具江南石狮雕刻风格。

  课植园
  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油井,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建筑。因原园主为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整个庄园建有碑廊、望月亭、唱戏楼、荷花池、水晶宫、五角亭等。

  淀山湖
  是天然淡水湖泊,简称淀湖,俗称甜水湖。湖面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18公里,环湖周长约35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淀山湖是杭州西湖的十一倍,水天一色,风景秀丽。

  银杏树
  位于原慈门寺大殿亭院内,为原慈门寺主持和尚亲手所植,约有700年历史。民国期间,慈门寺逐渐衰落,现为人民医院,存雌雄古杏各一株。高约18米,树围分别为2.7米和3.3米,被称为清华阁十二胜景之一,1991年列入县级保护文物。

  席氏厅堂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东湖街席家弄里,是镇上现存较为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筑。宅第做南朝北,前后共五厅堂。正墙门前的两座扁圆形石墩、雕有民间建筑罕见的奔腾麒麟,沿河油石驳、河埠、水墙门。头亭建筑高大宽敞,保存完好的仪门砖雕,龙凤走兽,造型生动,雕工细腻,以前为席氏家族婚丧喜庆的场所。

  圆津禅院
  始建于1341年,寺内因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称娘娘庙。后大部被毁于兵灾,近修复,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香火极盛。

  慈门街
  在原慈门街基础上重建,是百年老店函大隆酱园的后院,内有文昌阁、九碑廊、龙泉地等,现为商业、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城。

  放生桥
  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人称“沪上第一桥”。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和尚募建。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

  大清邮局
  邮政局是清朝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信息传递官方机构。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邮局遗址,颇具研究价值。现经整理后对外开放。

  报国寺
  上海玉佛寺下院,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寺内有千年银杏、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合称报国寺三宝。
 
  1、交通: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境内地势平坦,河港纵横,道路宽广。从上海体育场乘四号旅游线可直接到达,也可以从人民广场乘坐去青浦的长途车,在青浦转乘去朱家角的汽车也可到达。

  2、住宿可以选择飞云宾馆或者水上旅馆,私人旅舍也是不错的选择。(电话:59240116) 


朱家角古镇的街道
朱家角镇
上海朱家角
朱家角镇
小桥流水
朱家角镇
朱家角
朱家角镇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versace789(keke) 2006年8月20日 18点30分 评分:0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西郊淀山湖畔。 朱家角镇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之交。水陆交通便捷。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35公里。自古以来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素有“江南明珠”之称,是上海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镇上至今仍保存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文物古迹。“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是历代商业中心,其傍水而立,街宽3-4米,最狭处两边屋檐伸出仅露一线天,极富韵味。井厅港的明清民宅保存完好,水乡特色也很突出。到著名的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看一看吧,这种经验如今已经很难得了。。这里九条长街沿江而筑、小桥流水,河埠石驳黛瓦粉墙, 鳞次栉比、处处显示出清静幽谧的水乡风情。
这里有汇集江南园林精华,融合中西文化的私家庄园式园林――马家花园(课植园)。课植园建于民国初年,内部布置得当,疏密合理;包括厅堂、书城、碑廊、望月楼、打唱台、假山区、荷花池等景点。既可借此领略官宦文士的生活,也可换得片刻的放松逍遥。坐落于朱家角镇东端的珠溪园,园内套园,曲径通幽。尤其是园内置有12座石刻生肖像,造型古拙滑稽,引人驻足。
这里的茶楼文化也很发达。听听苏州评弹,看看茶道表演,之后就可以到上海最大的五孔石拱桥----放生桥上去了。放生桥建于明代,临河眺望,仿佛回到明清时代,怀旧心情油然而生。活鱼放生,拍照留念,做回生态一族,也很不错啊。
还有结构独特,布局雅致的朱家角城隍庙和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上海玉佛寺下院——报国寺.更可与苏杭古刹媲美。
朱家角镇的旅游设施闻名中外:耸立于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运动场是具有国际现代化水上设施的活动中心;紧邻它的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中外合资上海国际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镇东首的珠溪公园经过整修扩建,更显得小巧玲珑,景色怡人。镇北首的大淀湖游览区是一个以古镇为依托,集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水上游乐中心,内有淡水游泳场,是避暑纳凉的旅游胜地,配套设施一应齐全、将使你领略到“上海威尼斯”的风采。

 
→回复
lilywang811112(小木头汪汪) 2006年3月7日 11点05分 评分:10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有村落集市,明代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在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和水乡泽国古朴的风土民情。朱家角镇以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著称。古镇古朴、安谧、恬静、情趣雅致。踏青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迂回曲折于狭窄的街巷店铺之间,仿佛看到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小桥流水、明清住宅、乌蓬小船交替横呈在眼前;岸边杨柳,还有石桥,宛如彩虹横卧于淀浦河上,从喧嚣的城市走进朱家角可体味一番悠闲与安逸。

 
→回复
lianghaifr(海阔天空) 2006年1月21日 12点38分 评分:10
青浦县朱家角镇,是上海市的历史文化名镇,与松江镇、嘉定镇、南翔镇齐名,最初兴盛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商贾云集,至清朝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说。镇内河港交错,现有桥梁三十座,并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

  镇上的一步街,一色的青石板铺地,两边店铺林立,坐在上海地区最大的石桥-放生桥边,一边品茶,一边听着五个乞丐抛芦苇定桥墩的传说,别有一番情趣。镇上的城隍庙,香火旺盛,奇怪的是这里的城隍爷不知算的那笔账,竟在自己大殿的门上挂上了一把大算盘,算盘上的数字都是六八九等吉利数字。

  朱家角镇西滨淀山湖。宋元时形成集市,商业日盛,明万历年间,成为大镇。民初商业鼎盛,“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为著名朱市。199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文化名镇”。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建于明代的放生桥,五孔联拱,全长72米,高7.4米,宽5米,构造精巧,形制美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大石拱桥。桥上龙门石,镌有盘龙8条,绕明珠其间。桥顶四角有石狮4只,桥东建有碑亭。此桥素有“井带长虹”之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上名园课植园,国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并留有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小楷、祝枝山的草书和唐寅、周天球的手迹等。朱家角镇人历来爱好藏书,至今约50%以上的家庭都有藏书习惯,可谓满镇书香。崧泽与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淀山湖风景区周围,原是片片桑田,是上海人最早居住的地方,现已发现10处主文化遗址,最著名的是崧泽和福泉山。崧泽,相传为晋朝将军袁崧的住地,又称崧宅,位于淀山湖的东面。1958年,有人在界山墩及附近平地上发现很多印纹陶片,经上海文管会鉴定,确认为古文化遗物。尔后,进行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典型文物,经专家命名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干年的历史,大致处在母系氏族公杜的晚期阶段。崧泽文化遗址有三层;上层为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为春秋战国时期遗物。中层是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有许多石器,称为“崧泽文化”。下层埋着六千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兽骨和骨制工具,称为“马家浜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崧泽文化对研究我国古代水稻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远东和上海人类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现正在建造崧泽遗址博物馆。福泉山位于淀山湖东北,虽以山名,实为一大土墩,因形似覆船,曾名“覆船山”。

  后因在此挖井,泉水甘美,所以更名为“福泉山”。1962年上海考古调查时,被列为古文化遗址, 1983年至1984年春,上海市文管会组织对福泉山进行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汉、唐、宋代的古墓葬76座,文物1000余件,以及一部分重要的生活遗迹称新形制的器物,为研究上海古代史,研究太湖地区原始文化演变,找到了新的可靠的地层依据。

 
→回复
chenshelley(shelley) 2005年11月17日 18点18分 评分:10
古桥和古镇
放生桥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 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并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桥,极不容易。该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小,材料大大节省,这对当地缺乏矿山资源,造桥石料全靠外运来说是十分经济的。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拱石间的联系,使薄墩桥更为坚固。桥的中孔9节拱石,两边孔分别为7节、5节,每节由9道拱石并列而成。上下拱石间有独块横系石联接;桥台座石也为整块石板,显得十分稳固。由于墩薄,加上桥拱自然递增,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显得雄伟而不笨重。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态逼真;桥顶四角蹲着石狮4只,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为舟楫停泊所用。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联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涧飞瀑,一泻百丈,颇有气势。它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

泰安桥(何家桥)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
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福星桥(西栅桥)
西栅桥又称福星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74年),在镇的西市梢,古时水乡市梢大多没有木栅,为安全每到晚上关闭栅门,禁止外来船只通行,所以这里为湖楷港西栅口,故称西栅桥,亦称西石桥。
西栅桥现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桥面麻石班驳,桥基石缝中伸出几株小树,又显现几分秀丽和潇洒。两边桥楹柱上镌刻着:"潮涌越水飞龙卧,云接吴山挂月钩;一水锁住佳气绕,千年环见彩虹垂。" 桥联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柳九峰边的水乡之雅趣幽情。这是一首优美的借景抒情诗,确切地描述了古镇地处吴越交界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水乡泽国的秀丽风光。
登桥远跳,向东鸟瞰全镇,雄伟建筑鳞次栉比尽收眼底,向西遥望一片湖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真有福星临门,鸿运高照之感。
永丰桥(咏风桥)
永丰桥横跨江面,连接东、西瑚街,建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又名咏风桥,建桥时,当地居民指望永远丰衣足食,故起名永丰桥。永丰桥桥基用砖砌成,桥面用石条铺成砖石结构的石板桥,桥看来平常,且陈旧不堪,但它却是朱家角古镇历史的见证人,特别是1937年11月8日那天,日本飞机自抗战爆发后第三次轰炸古镇,使镇上死伤不少群众,多少房屋毁于一旦,名胜古迹遭到损坏。那是我们民族的灾难。也是朱家角古镇的灾难,那天有一颗硫磺燃烧弹落在永丰桥上,幸未爆炸,只震断了一条石板,弹入桥边粪坑中,所以没有爆炸燃烧,不然周围民房将付诸一炬,造成群众伤亡。这血淋淋的史实,永丰桥是活生生的见证,也是日本侵略军留下的铁的罪证。现桥面石板已断,用水泥重修,但桥的外形仍保持原状。为教育后代,牢记国耻,把历史的真实留在被炸断的断石块上,当时把断石凿字为碑,竖埋在桥堍,断石碑上刻着“纪念石”三字,旁署“民国26年11月8日”。使朱家角古镇和人民永志不忘。

廊桥(惠民桥)
惠民桥座落在名街——北大街桥梓弯处,横跨市河之上,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称庙前街)。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为民通行方便,又为民歇脚避风雨,故称惠民桥。
桥造型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二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瓦的明清建筑,可看到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动人江南水乡风情,更可观赏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长廊.构成一幅特有的水乡风情画。惠民桥虽小,但曾发生过一件古镇大新闻,全镇为此轰动。那是古镇沦陷时期,在1942年,汉奸支友坤认贼作父,担任汪伪特工青西站站长,为虎作伥,专门收集抗日情报,残害革命志士和镇上百姓,镇民愤恨,一日为振奋抗日民心,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为民除害,抗日志士将其正法,并割下其首级悬挂在廊桥上。第二天,镇民们发现汉奸被镇压,将首级挂在廊桥上示众,个个拍手称快,互相奔走相告,而敌人闻之胆颤心惊,特别那些大小汉奸见之个个吓破了胆。所以惠民桥在镇上为之名声大振。
惠民桥解放前因损坏、修建过,故后称新桥。解放初,因城隍庙前造了桥,惠民桥结构日久后也破烂不堪,故被拆。1996年,镇民陈署昌为开发古镇旅游业,认为惠民桥应复建,故个人捐款10万元,在原处建造了砖木结构的廊桥,桥墩是水泥,外包木,桥顶上是盖瓦翘角,这样与古镇建筑可融为一体,更为古镇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古人修建这么多古桥,每座古桥都有一段娓娓动听的神奇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讲述了每座古桥和古镇同荣辱,共沧桑的历程,同时也为古镇增添了秀丽的风采,成为连结全镇的纽带,走向繁荣的通道。而今每座古桥又成为古镇的见证人,古风犹存,成为开发古镇旅游业的先锋,为古镇繁荣喝彩,为古镇经济的发展而默默奉献。






 
→回复
snowball23wyx(阿昕23) 2005年11月4日 00点19分 评分:10
朱家角的老街之北大街
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路,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十,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茨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临放生桥,早在古镇形成初期,就以水陆两运称便,遂商贾云集,“贸易甲于他镇”。茶楼酒肆、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百业俱全,成为百年来兴盛不衰最古老的商业中心,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干家”之美称。如今街上还保存有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石库门墙,古风犹存;百年饭店。“茂苏馆”,老店新开,鱼虾蟹鳗、时鲜佳肴,一应俱全;还有沪郊最大的“古镇老茶馆”,沿雕花木栏楼梯,拾级而上,三十来张八仙桌,茶客天天座无虚席,在此“孵”环境、“泡”时间、“聊”见闻、“侃”变化,领略老茶馆那种特有风味。更有一些居住市区的人所鲜见的传统手工作坊店,竹篮、栲栳、藤椅、木桶……等竹木器具,不仅可一睹其“原汁原味”制作全过程,临走还能捎上几件作留念,着实使人回味无穷。最近政府又以免租减税,对外招商引资,一爿爿古董、陶瓷,花鸟、书画、土特产、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店铺相继开张,店招迎风招展,红灯笼高高挂起.真是人在街上走,“脚踏石板路,一步一店铺.抬头 一线天,古意扑面来”。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北大街,连着一个“一造三修余 十万”的美丽传说,沿街石碑、雕刻、名人故居,又包含着一件 件掌故轶事,说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然而漫步北大街,最 值得观赏的还是建筑、名店、古桥、弄堂。
  北大街虽冠以“大”,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二米而已,两边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见青天一线,给人以“苍天无边若有边”之感,对街居民可推窗攀谈,握手道喜,互递物品,犹如一家人,气氛十分融洽,构成“一线街”奇特景观。
  老街两旁民居,飞檐翘角,马山墙头,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一派浓郁古朴典雅气息。特别是名医陈莲舫故居处,临街二层小楼,设有一排雕花栏杆长廊,外加雕花屋檐挡板镶嵌,花纹别致,刀法精细,独具匠心,充分体现出古代建筑师的构思之巧。在此,三朋五友,可倚街赏景,吟诗品茗,犹如时光倒流,不亦乐乎,北大街上还有二处耐人寻味的“三阳湾”和“轿子湾”,以高耸民居切割而成的九十度转弯,给人以疑是到了尽头处,拐弯却是另有天地、值得一看的是“三阳湾”一户民居与众不同,是此街唯一老式三层楼结构,外看平凡无异,入内却宽敞无比,再层层弯弯曲曲拾级
而上三楼,远眺漕港河、放生桥,只见帆影点点,湖光粼粼,尽收眼底。
  “到了角里(朱家角别称)不看桥,等于角里勿曾到”。沿北大街自西向东行走,左边看弄,右边看桥,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当其冲,是市郊最大的放生桥,古朴凝重,气势雄伟。左边放生弄里古色古香牌楼拔地而起,相映成趣。行至中段,一座连着两岸小楼拱形吴家桥,高高耸起,桥缝中石榴花正怒放,云纹青石拾级铺就,似乎诉说着古老传说。对应的“泗径”弄,又连着一个早先慈门寺前“四金刚”的动人故事。不多久,一座拱形式样的牌楼迎面扑来,上有砖雕花卉,磨光水砖砌就,为古街又增添一道风景线,接着,一座青瓦披顶作棚,木质结构为主的廊桥闯入眼帘,整个桥形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游人芽弄堂,走木级,上廊桥,仿佛走进历史长廊。行至城隍庙,一座造型别致的新建拱桥,正对面又是一条美周弄,据说因“满洲人”曾居住于此而得名。
  近年,吴邦国、黄菊、徐匡迪等领导先后亲临北大街视察,吴邦国还题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1991年上半年,市府决定将北大街修建成上海市郊第一条明清步行街,各路专家云集古镇,规划设计,描绘蓝图。原古镇十景之一的“韵桥渔乐”一组仿古建筑群,已在北大街、美同弄口拔地而起,老街上现代路灯改为古色古香的灯笼,还要增设三道风火墙,吊脚式的亭、台、檐、廊等,届时,北大老街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八方宾客。
 
→回复
snowball23wyx(阿昕23) 2005年11月4日 00点28分 评分:10

古镇朱家角老街之角里古弄

    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一无不展现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风貌。全镇九条老街,假依着漕港条条支流,构成宛如一把张开的大折扇。那临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那些迂回曲折、鳞次栉比的旧居店铺,又将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独特建筑布局。前街后河,隔岸相望是一条条平行的“姐妹老街”,有时老街处会出现一道”过街廊棚”,古风犹存,专为来往行人遮风挡雨,显得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漫步街头巷尾,这里的民宅大多为砖木两层,临水傍桥,屋脊起翘,有的民居用石垒砌作房基,有的则于脆半枕河水,底下用木桩支撑,悬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活像南方的“吊脚楼”,煞是有趣。
  朱家角历来水木清华,风光旖旎,历代一批批文人雅士、官宦人家相继迁聚古镇,建宅造园,故镇上至今拥有明清建筑有数百处之多。席氏厅堂。柳亚子别墅、陈莲舫旧居、课植园以及大大小小富户巨宅,高高的风火墙、深深的石库门,黑瓦粉墙庄重古朴,雕栋画梁美轮美奂,与周庄古镇沈厅、张厅相比,却别有洞天。
  最典型的明代民居老宅,当推东湖街的席氏厅堂。头厅高大宽敞,庭柱石墩,硕大无比,气度非凡。特别仪门上方中有“乐且有仪”四字,两边雕有各式动物走兽,刀功细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是全镇保存最完整的砖雕。
  镇上更多的民居老屋,建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分布在东、西湖街和东、西井街,胜利、东市等九条老街上,户连户,屋靠屋,连绵不断。一些大户人家,前有墙门砖雕,内有无井花圃,中有客厅客堂,装有落地长窗,东西厢房分立两旁,一般有几埭进深,后还有花园菜地,外面风火墙围筑,整个居宅,高深莫测。而一般人家则以石库门进出,门面开间较狭,大多设半窗,楼面也较低,但也显示小家碧玉的风姿。西井街75号七埭进深的一户明清故居,极有代表,简直成了民居古建筑的“展览室”.雕花落地长窗,砖铺四方庭院,古朴的室内陈设,先后曾数次被影视导演相中,拍摄《大家族》、《上海滩之恋》、《香堂往事》等镜头,一时成了古镇上影视拍摄热点,一资深导演连声称赞,这里建筑原汁原味,无须搭景,简直是天然的拍摄基地,太符合三、四十年代的剧情了。
  朱家角的古弄深巷,可谓以多、奇、深、古而著称于世。全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古弄约有几十条之多,走在老街巷尾,每隔几十步,不时有一条条古弄撞人眼帘,有时一不留神,擦眼而过,回头再寻,却在两幢老房高墙中间露出深不可测狭弄一条,其势显得十分神秘。
  司弄、杀牛弄、一人弄、财神弄、磨坊弄、美周弄、陆家弄、席家弄、陈家弄……光听这一连串名字就够吸引人,那些年代悠久的每条古弄都有着一段美丽古老的传说,令人遐想万千。
  朱家角古弄之奇,奇在构筑独特。大多呈棋盘布局,四通八达。以“弄”通街,街接“弄”,形成街弄相通,弄连弄,这可能与当时抗倭寇、防强盗有关而布建,令人如人迷宫,十分有趣;有的则穿弄可以抄近,七曲接八弯,出“弄”又见另一街的奇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外地旅游者如坠云雾之中。如大新街美周弄内,弯弯曲曲,出弄豁然开朗,不觉到了北大街中段;更奇的是,入大新街一不知名小弄,曲曲又弯弯,竟可到达新风路、汽车站,既节约时间,又趣味盎然。此种古弄在镇上比比皆是,倘若无熟人导游带领,如进入“地道战”、“地雷战”中的情景一般,恐怕会弄得晕头转向,迷失方向。
  朱家角古弄之深,深得妙不可言。东湖街的财神弄里,两边风火墙高耸,头顶仅留青天一线,弄内青砖斑驳,脚下青苔条石,叮鸣作响,回声阵阵,深不可测,行到尽头一堵墙,拐弯又见一重天。西湖街的“一人弄”,真是一人人弄,万夫莫开,两人人弄,侧身而过,三人入弄,挤出弄外。朱家角弄堂之古,年代悠远,大多有上百年历史。西井街漕港滩的陈家弄,要算是全镇最古老的弄堂,确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这条上有楼面的内弄堂,前段约四十米,昏暗而幽静,弄内墙壁凿有两个凸形壁孔,为古代放置油盏蜡烛,供行人照明之用。而在那幽幽灯光、深深古弄之中,更显得深不可测,神秘由神奇,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古弄的神奇、神妙,不到古镇亲临其境,是谁也体会不到的。

相关图片请看我的收藏


 
→回复
snowball23wyx(阿昕23) 2005年11月4日 00点24分 评分:10

古镇朱家角老街之井亭街

    西井街临街面水是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叠叠、白墙片片,布局紧凑而典雅。她不属于朱家角的繁华街道,但因为民居集聚,所以以前也有多处店铺,销售南、北干货, 日用杂货等生活用品,主要是为方便附近的居民。街面临水至今还保留着大大小小的石埠,当地人称之为“河滩头”的“滩渡”。在河埠旁的石驳上,还依稀可见形态各异的缆船石。小的河埠是供水乡居民生活上洗涮吃用的:大的桥型河埠,都是店铺供来往船只停泊,用于上下货或买卖东西的。河埠往往和船家停泊系缆绳所用的缆船石,紧紧连在一起,所以有河埠处必有缆船石。河埠和缆石是朱家角的水乡特色,河埠的大小规模、缆船石的雕刻造型的精致与否,都和主人家的门第、贫富息息相关。漕港河滩大米行的河埠有丈许宽,巨富和官宦人家的缆船石镂刻特别精细、复杂。西井街的商人和居民,都属中产人家,但至今还能找到如意、古瓶、葫芦、芙蓉等形状各异的缆船石。西井街集居的镇民,大部分房屋属明清时代建筑,其特点是门面开间不大,有的人家过去临街是店铺,但很进深。现在的西井街主要是民居,他们安详地生活在老屋、古桥、小河边,享受着轻闲和宁静。


 
→回复
luxue(小雪) 2005年9月17日 15点43分 评分:10
  在江南水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所以去过周庄、同里的人,建议你再抽个空儿,从上海乘旅游专线巴士,到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的朱家角看一看。

  拥有“上海威尼斯”的美誉,小桥流水自是风韵柔媚,但这一切不是朱家角的全部,新油刷过的门窗背后,还是古老的宅子和在这里生活了千百年的人们。他们的日子仍然散发着淡淡的江南古韵。

  古镇由两条小溪和横亘它们之间的一条大河构成。枕河人家一个个窗台和屋角,虞美人开得正艳;石板路上,心事颇多的婆婆们佝偻着背,交流着家长里短;半掩的木板门后,巧手媳妇围着灶头忙得正欢。那些人家的家常菜虽然简单,但香气扑鼻,让人联想起馋嘴的童年。窄窄的小弄中,卖的都是特色风味,有栗子肉粽、箬叶烧肉、荠菜炒年糕……最绝的要数城隍庙前的湖鲜,一只只小船靠在驳岸边上,船上满载刚刚打捞上来的鱼虾,架着旺旺的火炉。游客从高高的驳岸看下去,指定品种,商定价钱,船家飞快地秤好,船娘麻利地三下二下,鲜美的湖鲜便可品尝了。

  朱家角古镇的景区核心是“放生桥”,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石拱桥,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朱家角也因为“放生桥”,于纤细之中透露出几分豪气。

  如果到了艳阳天,家家户户趁着好天气,忙着将衣裤、鞋袜,甚至小孩的玩具搬出来晒。也有妇女临河取水洗衣裳。朱家角居民,没有热情拥抱游客以及好奇的叨扰,只如常生活在自己的天地,偶有露出些许厌烦,却也没有阻人千里外的冷漠。
 
→回复
linda04(幻之梦境) 2007年5月4日 17点24分 评分:10
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有块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似明珠闪闪发光,这就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朱家角。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原名朱家村。朱家角座落于青浦区,东靠虹桥国际机场(30公里),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金色玉带”318国道横贯全镇,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已有村落集市;明朝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在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和水乡泽国古朴的风土民情,放生桥、一线街、课植园、城隍庙、圆津禅院等众多名胜古迹,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

  朱家角古镇最迷人、最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一桥即为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气势磅礴;一街即为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一寺即为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一庙即为城隍庙,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一厅即为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一馆即为“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腊人腊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品位极高;二园是指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三湾是指三阳湾、轿子湾及弥陀湾;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朱家角古镇迷人之处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回复
邻近景点
东方明珠塔
金茂大厦
朱家角镇
上海图书馆
外滩
上海博物馆
城隍庙
豫园
同济大学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交通大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