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湖南岳阳岳阳楼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新闻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湖南岳阳岳阳楼概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楼3层,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45米,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传说中,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检阅大军的地方。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共360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

  门票:成人票 46.00元,学生票 25元   
                      
推荐景点
小乔墓 三醉亭 碑廊 岳阳楼公园

三醉亭
岳阳楼
岳阳楼5
岳阳楼7
岳阳楼2
三醉亭雪景
岳阳楼1
小乔墓远景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ziyu8700(无限空间) 2005年9月16日 14点12分 评分:10
通过看资料,我认为你们对岳阳楼整体的介绍还比较好,但是上传的部分图片标注并不明确
 
→回复
vivianzeng(Vivian) 2005年10月24日 19点22分 评分:0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城西,耸立在820平方米的城台上,巍峨壮观,是座集历史、文化、艺术、旅游、建筑诸价值于一身的古建筑精品。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与洞庭湖和君山合称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岳阳楼于1998年1月,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1998年8月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第八条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名重古今,誉满中外。岳阳楼初建于公元220元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三国时期用作鲁肃阅军楼;南北朝时名曰巴陵城楼;初唐时又称南 楼;中唐李白赋诗后,才称之岳阳楼,到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友范仲俺作了《岳阳楼记》嵌在二楼,从此,岳阳楼名声大振。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 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它的保护木构件外表的漆给建筑结构赋予了丰富的色泽美,这些充分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精湛的艺术才  能,在美学、力学、建筑学、材料学、工艺学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永远光彩夺目。 步入岳阳楼公园门口,你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黑底蓝字的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它高度涵括了洞庭水的秀丽风光和千古名楼的不朽景观。穿过古老高大的城门,左边是假山和碑廊,碑廊是1984年大修时所增刻的,分为四栏陈列即:记事碑、民国以前碑刻,今人碑、杂碑,这些记载既向世人展示着岳阳的历史,又给人以历史文化的熏陶。从石碑折回、来到城门洞口,过城门,下石梯,便到了水边的一个平台,这就是当时三国大将鲁肃点兵发令的"点将台"。点将台的南侧不远有一系铁链的大铁枷和有朱德同志题词的"怀甫亭"。据说大铁枷是用来拦江卸敌;"怀甫亭"则是当年杜甫流落巴陵 ,虽贫穷潦倒,仍为岳阳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后卒于岳阳。岳阳人民为纪念杜甫,故修此亭。   
  离开怀甫亭拾级而上、至南极潇湘门便来到了岳阳楼公园的主要景点--岳阳楼和两侧的三醉亭、仙梅 亭。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三次到岳阳神游、为这里秀美的山、水所迷,每次喝得酩酊大醉。1755年重修仙梅亭时,人们在醉酒的地方增修一亭称之为"望仙阁"、1987年重修时改名为"三醉亭"。岳阳楼南面的仙梅亭,相传在明朝崇祯年间重修岳阳楼挖掘地基时,掘出一块石板,石板洁白如玉,一面有一枝枯梅,若隐若现二十四萼,纹理苍劲、如仙家所画,人们以为是仙迹,便修一小亭,立石其中,以作纪念。主楼岳阳楼历史悠久、文人骚客多汇于此吟诗赞美。岳阳楼在历史上屡毁屡修。最近一次大修是在1983年,大修后完全保持了结构原貌,统观威武雄壮,金碧辉煌。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建筑和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中间4根楠木透顶、承受楼体大部分重力,以汉根廊柱和20根柱支撑全楼。彼此牵制、如意斗拱、层叠相对,拱托楼项。楼项外形似古代将军头盔,俗称盔项。在历代建筑中实属罕见,也不愧是古人留下的艺术瑰宝!  

  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名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幅《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制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写,字形方正,笔力雄浑技术 法多变,狮人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神形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2日 01点40分 评分:10
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斯文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 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来引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在岳阳楼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清朝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 "雄鸡一唱天下白",岳阳楼迎来了第一缕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对共进行了彻底的重修.重修后的岳阳楼,保持了原有的规模和结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使岳阳楼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楼地面改铺古代青,厅中的四根楠木大柱,为旧楼原物;宋代的四个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国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砖墙,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二楼为使登临者视野更加开阔,加大了游廊空间.楼堂正面悬挂着清著名书清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12块紫檀木组成.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沦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回复
yuanxp(阿秀) 2006年2月7日 14点49分 评分:10
岳阳楼矗立在西门城头,临洞庭,望长江,瞰城墎,气势十分之雄伟,是一座“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的高楼,檐牙高琢、金碧辉煌,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相传楼的前身为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七百一十六年)中书令张说扩为楼阁,名南楼,后更名岳阳楼。宋庆历四年(一零四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写了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全文三百七十二字,不仅描绘了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色,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后世所传诵,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楷模,自此岳阳楼名声大震。现主楼总高18.72米,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盔顶式建筑。

今存岳阳楼为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所建,高二十米,平面二百五十一平方米,三层、四柱、飞檐、盔式楼顶,建筑工艺精巧,为纯木结构,三层三檐,飞檐斗拱,闩缝对榫,不用铆钉,全楼由四根楠木金柱通天顶,承担基本重量。中层四面环以明廊,翘首饰以祥云、异草、龙凤、琉璃黄瓦,覆盖盔顶,楠木大柱支撑,闩缝对榫,套合规整,造型端庄,结构严谨,气势雄伟。全楼在建筑学、美学、力学、工艺学等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确有非凡之处。

登楼凭栏远眺,可饱览洞庭湖“天水一色、风月无边”的景色。历代著名之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欧阳修、陆游等都登楼抒怀,留下千古名句。楼壁镌刻许多名家诗文,尤以《岳阳楼记》木屏最为著名。该屏为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重修岳阳楼时大书法家张照所书。

 
→回复
evafang(猫眼看人) 2006年4月13日 16点02分 评分:10
岳阳楼耸隐在一群绿树之中。只见她顶似古代将军头盔,以下被树遮去;恰似一位将军在检阅洞庭湖水军,——后来才知道,他应是三国吴时的鲁肃。
围墙南侧中部开一门,为入口,——门是坐北朝南向。大门两侧有联: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明·魏允贞诗 清·张照书
大门东侧、西侧各设窗口一个,东窗口购出“岳阳楼参观券”,西窗口代购“岳阳==君山公园”船票,各需28、32元。
穿过两旁是草地的长长的甬道,绕行假山,信步诗书碑廊,来到岳阳楼前。
楼高21.35米,三层四角,占地251平方米。
以20根檐柱延展底层;柱与柱之间以横梁牵构出全楼的框架。
楼体四角飞檐上的翘首及与翘首相连的脊饰,一、二、三层分别为凤凰及茶花、龙头及海藻、回纹形祥云及卷草;名曰“茶花护凤”、“海藻绕龙”、“仙草祥云”,合在一起,意为“龙凤呈祥”。
楼顶是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头盔式楼顶 结构,在我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楼的盔顶和飞檐都覆盖着黄色琉璃瓦;黄色象征着高尚和尊贵;从古至今,除皇岳阳楼坐东朝西,面向洞庭湖。从正面跨入一楼大门,迎面悬有一幅《岳阳楼记》雕屏,其字竖排,一块长木板刻一列字;我不禁轻声吟诵起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宋·范仲淹文 清·张照书
一楼圆柱上刻有楹联6副,文与字皆出自大家手笔,我一一细读体味:
十五年胜地重游,云外神仙应识我;
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
——清·熊少牧撰 何绍基书
呼来风月,招来神仙,诗酒重逢应识我;
流尽兴亡,淘尽豪杰,江湖放荡此登楼。
湖上朗吟,是几时浪静波恬?入眼湖山兴旧感;
楼上凭眺,幸此日民安岁稔,关心忧乐仰斯人。
——清·王葆生撰 当代·史穆书
乾坤吴楚双开眼;
廊庙江湖一倚楼。
——清·吴敏树撰 当代·颜家龙书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清·陈大纲撰 当代·黄亮书
鲁肃兵轻,范公文远,万般气象观今日;
滕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
——当代·刘大年撰 周昭怡书
一楼雕屏两侧悬刻的是一副全文102字的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清·窦垿撰 何绍基书
这副长联生动描述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底蕴和雄奇的地域特色。
沿楼梯而上,入二楼。二楼正中也悬《岳阳楼记》雕屏一幅。据导游介绍,这幅是真的,一楼那幅是假的。为何?导游讲了起来:
清道光年间,一个姓吴的知县来岳阳上任,瞄上了这幅真迹雕屏,他用两年的时间精心临摹,并请民间艺雕高手秘密仿制了一幅。离任时他偷梁换柱,带家眷乘船而逃。不料当 夜狂风大作,暴雨倾身鱼腹。雕屏因系名贵紫檀木所制,遂沉入湖底。后因干旱,湖水浅显,雕屏于第二年被渔民打捞上来。岳阳 将被损坏的地方恢复原貌。现在二楼这真迹雕屏上写“歌互”、“乐”字 发现镶嵌痕迹。后又经历100余年,岳阳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 敏树后人手中将雕屏赎回并悬于岳阳楼二楼。
二楼圆柱上刻有楹联两副:
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祗胸中吞云梦八九,未许回澜。
——清·李荣丙撰 吴獬书
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
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
——当代·郑家溉撰书
三楼正中,有毛泽东手书杜甫诗一首: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有趣的是,毛泽东把“病”字写成了“去”字。据导游介绍,毛泽东写这首诗时已71岁,“老”而忌“病”字,故改为“去”字以表“去病”之意。
毛书杜诗两侧,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唐·李白题
相传,有人见一处有“一、虫、二”三字,去问李白:你自称是“谪仙人”,理当通仙,那么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李白略一沉思,便挥笔写下此联。此联恰写出了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的景色!
三楼西侧圆柱上还刻有一副楹联:
杜诗范记高千古;
山色湖光共一楼。
此联将岳阳楼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熔为一炉。
下得楼来,到楼前(西面)地坪返头一望,三楼正中挂有匾额“岳阳楼”,系郭沫若1961年书。正面绕行而下,见楼下一“隧道”,乃巴陵城之西城门洞,洞口上方镂刻“岳阳楼”三字,乃1933年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所题。沿洞口石级下行,出一牌楼,就到了洞庭湖边。
牌楼有对联一副: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横披:一碧万顷
牌楼前即为点将台。相传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此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一帆一波尽收眼底。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前身。我想:点将台,可能就是鲁肃用来指挥水师的地方;悬想1700多年前,鲁肃站在这个台上,号令水军,该是何等威风,——冥想之中,洞庭湖似乎桅杆林立,旌旗猎猎,水军号令声海动山摇……
岳阳楼北侧有三醉亭,再往北小行数步有小乔墓;南侧有仙梅亭,再往南近湖面处有怀甫亭。
三醉亭依民间故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建。亭为仿宋建筑,纯木结构,二层二檐,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雕花精细。门两侧有联:
吟诗把酒,无我无人。
一楼有一幅吕洞宾卧像,画上写有吕洞宾的“七绝”: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楼的神龛中是吕仙一手举杯一手持书的木雕,显示出诗酒神仙的洒脱逸。
小乔墓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妻之墓。墓顶植女贞2株,坟前竖有1米高的墓 碑。墓南侧建有小乔墓庐,墓园照壁上刻有宋朝苏东坡手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仙梅亭,和三醉亭遥相呼应,同为岳阳楼之辅亭。亭呈六角形,二层三檐,纯木 结构。上盖有绿色琉璃筒瓦,如出水碧荷,秀美轻盈。亭内竖青石板一块,上刻一幅梅花图和一篇《仙梅亭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巴陵县知县熊懋奖在维修岳阳楼时,请画工临摹出这幅梅花图,熊懋奖自己写下这篇《仙梅亭记》。
怀甫亭,于1962年为纪念唐朝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而建。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有杜甫画像和他的作品《登岳阳楼》,背面刻有他的生平事迹。此亭匾额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书写。正面(西面)亭柱上有联: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当代·吴丈蜀撰书
另外,岳阳楼南、北方向各有牌楼一座,横额各书“南极潇湘”、“北通巫峡”。

 
→回复
btboy(煮熟的螃蟹) 2006年5月23日 10点53分 评分:0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这浪漫神话传说,不足为信。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君山,由七十二峰组成,峰峰灵秀,“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这灵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传说,更引人遐想。弃舟登山,可先谒“舜帝二妃之墓。”墓两边的石刻对联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这“泪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于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寻夫来到洞府山,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恸而死于君山并葬此。

从二妃墓翻过一道山梁,走不远。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山有杨么寨,相传是南宋初年洞庭湖农民起义军领袖杨么兵营的遗址。从此出走,便到酒香山。传说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长生不老的汉武帝听说后,便派文士栾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后,便被东方朔俞喝了,后来闹出一场笑话。君山地形独特,为洞庭湖中最大岛屿,岛上历有36亭,48庙、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贵文物遗址。君山银针荼叶誉满中外,唐代以来就列为贡品。汨罗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区还有慈氏塔、襟代文庙、鲁录墓、黄盖湖、三国古战场等名胜古迹。


 
→回复
jsyzzxq(一波) 2007年4月11日 10点38分 评分:0
那是个细雨绵绵的下午,风带着些寒意,驱走了多日的暖秋。匆匆赶到岳阳,去认识滕子京、范仲淹的岳阳楼。

眼前的岳阳楼,简约、清新、厚重。它的园子一面临水,三面围墙,规模不大。临街的围墙是灰色的,没有见惯的旅游商店环绕,难得的清静。持票进门,走上一条青砖甬道,沿道两边墙上画着黄鹤楼、滕王阁、阅江楼、岳阳楼,似乎在为江南名楼做宣传。仔细一想,这就是它的底气,那几座楼气势虽恢宏,却都是这十多年选址重建的,唯有岳阳楼保存着原址原貌。拾阶登上城墙,讲解员介绍,岳阳楼有两大建筑特点:没有地基,这瓮城的城楼就是它的基础;没有一颗铁钉,木构件全部榫接而连。

与“岳阳天下楼”齐名的是“洞庭天下水”。范仲淹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走上城楼,迎面正是浩浩翰翰、迷迷茫茫的洞庭湖,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入范仲淹描绘的意境。范公当初写题记并未亲临巴陵,他襟怀广阔,如临湖而立,吟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今立于此处,遥想当年被贬的范公借题记抒发的胸臆,顿觉敬意萌生,心潮澎湃。

回身仰观岳阳楼,金黄琉璃瓦的盔顶显着尊贵,仅三层的高度又透着朴质,城楼威而不凛,巍然屹立。套上鞋罩,进入岳阳楼内。整面墙嵌的是一幅檀木组成的雕屏,紫红的木色,翠绿的字迹,刻的正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解员不动声色地站在屏前,告诉我们:岳阳楼最早是三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军楼,至今已有1700年历史,从两晋、南北朝开始,许多文人墨客登楼赏景,吟诗作赋;至唐初,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扩建阅军楼,改名为岳阳楼。可是,许多人以为岳阳楼建于宋代,是谪守巴陵的滕子京所建,就是因为范公的这篇题记。而范公和滕公,也由此楼此记而名扬千古。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点着字屏上的一个“居”字,让大家看好,说楼上还有一幅同样的字屏,孰真孰赝,请大家分辨。登上二层,果然仍是一幅雕屏,由12块紫檀木刻组成,一样的红底,一样的绿字,只是“居”字那一撇稍长一点。立于屏前,讲解员说了两幅雕屏的故事:当初滕子京建楼,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由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雕刻家邵谏雕刻,形成岳阳楼四绝,可惜毁于宋神宗年间一场火灾。乾隆年间,岳州一位黄知府为增名楼风韵,决定恢复《岳阳楼记》雕屏,他以激将法赚得恃才傲物的宫廷书法家张照提笔,以工整的行楷开笔,中段为流畅的行草,最后是龙飞凤舞的草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是又一幅绝品。知府立即买了上好的紫檀木,找到最好的雕刻匠日夜赶刻而成,就是现在嵌在二楼墙上的这一幅。而一楼的一幅则是道光年间岳州的一个吴知县,一心想占紫檀雕屏为已有,找人反复临摹暗中雕刻后以假换真,知县离任返乡途中,洞庭湖风浪大作,掀翻了他全家乘坐的船,雕屏也沉入水底。后有渔人捞出,流落民间,几十年后,被一位大学问家发现买回,北伐战争后岳阳楼大修时,又从大学问家后人手中买回。真品嵌回二楼时,赝品也有了百余年历史,成为文物,故留在一楼。重复的名篇和故事使岳阳楼的历史愈显厚重。

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在岳阳楼留下名篇佳句,其中杜甫晚年写的《登岳阳楼》意境深远: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上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专列来湖南,闻知正过岳阳境,信手挥笔书写了杜甫这首诗。毛泽东的书法大气磅薄,现刻为诗匾,悬挂在三楼。
站在岳阳楼顶层,放眼望洞庭,几叶舟楫行于湖面,对面君山迷迷蒙蒙,远处是新建的斜拉悬索洞庭湖大桥,江山如画,日新月异。想当初诗人杜甫曾孤舟于湖上咏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叹孑然一身贫病交加和国事的多舛;伟人毛泽东挥毫之际,曾为家事国事天下事而忧虑,岁月与斯人如流而去,彼时的情感却依然震憾着此时的心灵。

走下岳阳楼,转到城下,这才看到岳阳楼的全貌——巴陵城的西门,岳阳门;出城门就是洞庭湖,而岳阳楼正是西门的城楼。可惜照相机电池已罄,只能将这整体印象留在心中了。

与岳阳楼相伴的还有纪念传说人物吕洞宾的“三醉亭”、纪念杜甫的“怀甫亭”、由“石显仙梅”神话而建的“仙梅亭”和后人据传说所建的“小乔墓”和诗词碑廊等景点,百姓流传的神仙故事,文人墨客喜爱的诗词碑刻,时尚男女关注的美人,都点缀在其中,看来岳阳楼不仅“至尊”,也很包容呢。

 
→回复

邻近景点
凤凰古城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金鞭溪风景区
衡山
韶山
洞庭湖
桃花源旅游区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围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