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宁夏南部同心县境内的罗山是一个四周被荒漠化土地包围的严酷条件下形成的温带森林草原自然景观,是宁夏仅有的三大天然林区之一,又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林和宁南山区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屏障。
上世纪八十年代,宁夏将罗山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当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0.8万亩,有林地面积3.7万亩。前几年,由于罗山周围农牧民大量放养山羊,导致罗山生态严重恶化,林业上移,草坡破坏,经新闻媒介披露后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保护和限制性措施,罗山的生态得到初步恢复。
为了更好的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国家目前将罗山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面积扩大到33710公顷,主要保护以青海云杉、油松为代表的森林、草原和荒漠三大类型的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资源65科170属275种,野生动物资源22目114种82个亚种,其中有金雕、豹猫和猞猁等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属于自治区规定的保护种类,22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之内,25种鸟类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3种鸟类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
lianghaifr(海阔天空) |
2005年11月26日 16点39分 |
评分:10 |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素有“荒漠翡翠”之美誉,她巍峨壮丽,植 被繁茂,苍松翠柏,碧岫连云;山上松涛声声,山花烂漫,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傲雪 压枝;四周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丘陵连绵;由玄震和尚始建于宋初(约公元900年) 的云青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典故和神奇传说;先秦时的戌狄诸 部落、秦汉的匈奴、唐代吐蕃族、宋代党项、元代蒙古族、明代回族、清代满族等各民 族群众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光辉灿烂文化,使保 护区成为一座天然博物馆和民俗风情园。周济塔,层林尽染、玉带缠腰的朦胧“仙 境”,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1、地理位置: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中心,在同心县和红 寺堡开发区境内,距同心县城55㎞,距红寺堡开发区25㎞。东北与同心县的韦州镇接 壤,东南与下马关毗邻,南至田老庄乡,西、西北至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乡,北靠太阳山 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7°11′-37°25′,东经106°04′—106°24′。罗山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南北长36㎞,东西宽18㎞,区域海拔高度1560—2624.5m,总面积33710ha(其 中核心区9645ha,缓冲区8787ha,实验区15278ha)。由大、小罗山两个山体构成,大罗 山因形似陀螺而称“螺山”,平均海拔2000m,山形蜿蜒南北长约16㎞,东西宽7.5㎞, 主峰“好汉疙瘩”海拔高度2624.5m,相对高度1065m,是保护区的内最高峰。小罗山位 于大罗山之南,主峰海拔高2201m,相对高度641m,西北—东南向长20㎞,东北—西南向 宽8㎞。整个大、小罗山山体呈南北走向绵延数十公里。 其山体和青龙山、牛首山遥相呼应,与贺兰山、六盘山齐名为宁夏三大天然林区。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荒漠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以青海云杉、油松为代表的荒漠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干旱风沙区水源涵养林及其自 然综合生态体;森林、森林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集中分布的典型自然景观;珍稀 动植物资源及区内的生物多样性。 2、气候水文:罗山保护区地处内陆,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冷 暖干湿四季分明且冬春长、夏秋短。大风、沙暴、干旱、干热风、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 气较多。年日照时数为2881.5h,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261.8mm,多集中在 7、8、9三个月,年蒸发量2467.3mm,是降水量的9.4倍,年平均相对湿度49﹪。罗山的 地表水相对匮乏,河流属黄河流域清水河水系,大、小罗山东麓的地表水,流入下马关 镇、韦州镇的甜水河,经苦水河汇入黄河。西麓的地表径流,经洪沟等沟系流入清水 河,最后汇入黄河。由于罗山第四系黄土堆积物垂直节理发育,疏松多孔,不具良好的 含水节理,富水性差。每年汛期,在沟壑的水源比较丰富,尤其是雨量集中的时候,下 渗量小于降水量,陆地表面容易出现径流,形成山洪。罗山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地 下水补给模数小于10万m3/y.km2.。保护区内泉眼比较多,大小达30余处,日流量达 930t。 3、土壤类型:保护区内地带性土壤有灰褐土、灰钙土、粗骨土3个土类;普通灰钙土、 淡灰钙土、侵蚀灰钙土、石灰性灰褐土和侵蚀性灰褐土5个亚类;沙壤土、普通淡灰钙 土、侵蚀灰钙土、林地石灰性灰褐土、荒地侵蚀灰褐土5个土属。 4、动植物种类:罗山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物种,是天然的基因库,植物资源有65科170 属275种,主要植被有4个植被类型(森林、灌丛、草甸、草原)、5个植被型(针叶 林、阔叶林、灌丛、草甸、草原)、8个植被亚型(山地耐寒中生常绿针叶林、山地适 温中生常绿针叶林、山地适温中生落叶阔叶林、山地及山前平原适温中生落叶灌丛、亚 高山适温中生草甸、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带沙生植被)、14个群系,植被垂直分布 明显,从下至上,大致分为山麓荒漠草原带、浅山灌木带、油松—山杨林带和云杉林 带。动物资源有22目44科114种和82个亚种。其中有22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 属自治区级保护动物,有17中动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5 种动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I;有25种鸟类属于中日候鸟保护 协定的保护物种,3类鸟类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物种资源极其珍 贵。 5、森林资源: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6163.7ha,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2﹪,森林面积为 3143.1ha,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9﹪,森林覆盖率为9.32﹪,包括四旁树折合面积的 森林覆盖率为9.3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1574.8ha,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25.55﹪;疏林地面积为475ha,占7.41﹪;灌木林地面积为1568.3ha,占25.44﹪;无 林地面积为2428.8ha,占39.40﹪。在有林地中,林分面积为1321.1ha,占有林地面积 的83.9﹪。 6、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罗山保护区的性质属于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是集自然保护、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其保护对象是以青海 云杉、油松为代表的荒漠化区域内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干旱风沙区水源涵养林及其自然 生态综合体;森林、森林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等典型的自然景观;珍稀动植物资 源及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属“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7、历史变迁:1950年11月9日,原宁夏省人民政府以省秘字第512号通令颁布了《贺兰 山、罗山天然林保护暂行办法》,将罗山全部划为封山育林区,设立罗山林务管理所。 1952年,正式建立罗山经营管理所。 1955年交同心县代管。 1958年改为罗山林场,由宁夏林业厅管理。 1966年由林建师管理,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建三师三团三连革命委员会。 1972年交同心县管理,改名为罗山经营管理所委员会。 1973年又恢复罗山林管所名称。 1982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编委以宁编字(1987)01号文件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 区,更名为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2002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2)34号文件批准,罗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 2004年经自治区编办以宁编办发(2004)178号文件,将罗山划归自治区林业局管理, 改名为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并成立中国共产党宁夏罗山国家级保护区管 理委员会。
→回复
ldjg823(海迎风) |
2006年3月2日 13点57分 |
评分:8 |
罗山位于宁夏中部的同心县境内,属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上的一座中低山,海拔高度在1560~2624米之间,年降水量在151.4~485.4毫米,平均降水量为261.8毫米。山体不大,山脉南北走向,北部大罗山,为原批准的省(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0.89万公顷,南部为申请扩大面积的小罗山。 罗山自然保护区有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组,14个群系。区内分布有植物65科170属225种;野生动物22目44科114种和82个亚种。罗山天然次生林为宁夏的三大天然水源涵养林之一,由于罗山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980年被确定为国家水源涵养林区,它与宁夏北部的贺兰山,南部的六盘山共同构成了宁夏生态骨架。罗山以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维系了同心县东北部贫困带上近10万人和近20万头家畜的生存,是区域农牧业生产的生态屏障。同时,随着近年来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干旱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罗山自然保护区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林线逐年上升、保护管理力量薄弱、森林病虫鼠害严重、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经济困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等。因此,为保证罗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功能的发挥和“瀚海明珠”的永存,同心县人民政府申请扩大罗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由原批准的0.89万公顷扩至3.37万公顷和申报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专家一致认为,罗山自然保护区扩界和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罗山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