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昌平燕长城遗址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昌平燕长城遗址概况
赤峰燕长城遗址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燕长城遗址位于昌平县流村乡、老峪沟乡和高崖口乡交界线。北起黄楼院(原称皇龙院)北山梁,连接在明朝重新修建的八达岭长城上(此段原为秦统一后所修),南经泥洼,锅顶山,老峪沟村南鳌鱼岭折向马刨泉的北祁岭,在大村东山出昌平县境。南北长约30公里。



  昌平县古代属燕国,此段长城始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当时燕国北方常受东胡人的入侵,俘去大将秦开作为人质。秦开回燕以后,在北部边境线上,西起造阳(今怀来),东到襄平(今辽阳),修筑了防御墙,秦统一六国后,长城防御工程北移,有些沿用原长城的走向和基础,其余废除不用。这段长城荒废之后,自然坍塌严重。城墙大部分残高1.5米,宽2米左右。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plf198(小贝) 2006年2月10日 09点12分 评分:10
史记·燕世家》记载,周武王灭商纣以后,封召公于北燕,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燕国的都城在“蓟”,称上都,在今北京一带。到了战国时代,北方的燕国强盛起来,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燕国为应付南方各国,在今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称为“下都”。

  燕下都在今易县城东南,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倚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燕下都的营建年代,据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保定郡治》记载,“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此说较为可信,对燕下都文化遗存的考察,与此记载也基本相符。由此推断,燕下都建于公元前4世纪,约当战国中期,为燕昭王时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燕下都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同年,国家文物局又将其列入百项重大遗址保护项目。

  多年来,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对燕下都的详细调查和勘探,基本搞清了它的布局。故城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中部有条纵贯南北的古河道,相传为运粮河。河东岸有一道与河道平行的城墙,把燕下都分成东西两城。

  东城平面近似方城,在中间偏北处,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把东城又分成南北两部分。东城周长18.5公里,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当是人们活动的中心,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和墓葬区。宫殿区在城址东北部,有三组建筑群组成。大型主体建筑武阳台,坐落在宫殿区中心,东西最长处140米,南北最宽处110米,在燕下都夯土建筑基址中,规模最为宏大。武阳台以北有望景台、张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为主体建筑物的基址,是战国中期城市建筑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武阳台的东北、东南和西南,还有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存。手工业作坊区围绕着宫殿区,墓葬区设在东城的西北部。

  西城区是为加强东城区的安全而设的防御性附城,城址内遗存较少。

  燕下都遗址经过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仅1964年到1978年对东城墓葬区的发掘,即出土文物3800多件,其中很多文物是很精致、很珍贵的。在老姆台东出土的青铜立凤蟠龙纹铺首(宫门上的装饰品),高74.5厘米,重22公斤,上面刻有龙、凤、蛇等禽兽图案,为考古文物所罕见。由此也可推测出宫殿规模之宏伟宽大。1965年,在武阳台附近发掘了一个丛葬坑,墓中出土文物1480件,其中铁制兵器,如剑、矛、戟以及铁盔、铁甲散片占绝大多数。经过对其中剑、矛、戟等7种、9件兵器的分析,其中6件为纯铁或钢制品,3件为经过柔化处理或未经处理的生铁制品。这说明,在战国晚期,我国就能制造高碳钢,并懂得了淬火技术。燕下都淬火钢剑的发现,比《汉书》记载的王褒上汉宣帝书中的“清火淬其锋”的时间提早了两个世纪。

  从燕下都的地理形势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它是燕上都通向齐、赵等国的咽喉要地,为燕国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因而,延续时间很长。燕昭王在这里筑黄金台招纳贤者,燕国很快强盛起来,大败齐国。燕国即将被强秦灭亡之际,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就是在这里策划的。如今游人至此,览千古遗址,看易水东流,遥想当年燕太子丹为荆轲饯行的壮烈情景,不禁使人生发起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感叹。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