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山西 → 晋中 → 王家大院 → 概况 |
|
在灵石县静升村。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不顾年迈,两次专程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他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清初,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做小买卖,至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到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至清初,王家有两位老人先后参加过清政府的“千叟宴”,受封典的二品至五品官达42人,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卢沟桥事变之后,举家南迁,人去楼空。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52间,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 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总的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继承了我国前堂后寝的格局。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造成了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的布局,在合乎礼教和实用的前提下,其布局、穿插、连贯、分隔,既虑及老幼尊卑、主仆男女之不同,又有上下左右、东西前后之安排和明暗虚实,浓淡轻重之手法。院落有的阔大宽敞,有的小巧玲珑,可高榄正阶而入,能旁通侧曲绕进。主院正窑入山,两旁厦窑平起;窑洞旁有房,窑顶上亦有房,且廊檐辉煌,极显华贵。同时,或以院代墙,或以房代门,以花窖掩饰暗道,变后院为前院景观,错错落落间,形神俱立,雄浑庄重,却又灵巧多姿,致使一般意义上的民居,成为不朽的建筑艺术。 王家大院的书画馆和珍宝馆也对外开放。书画馆展示数百件作品,书有章法,画有韵律,汇集了四面八方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和特色。珍宝馆集晋式家具,古钱币,古瓷器,奇石,玉雕为一体,晋式家具玲珑别致,古瓷器瑰丽典雅,奇石玉雕天然不俗,尤其是古钱币,以晋商金融为主要内容,展示山西历代不同种类的货币,其中有一些为国宝,极为罕见。王家大院还珍藏一些名人真迹,以明清时代的书画家为主。另外一些当代名家的作品也陆续留在王家大院,这些作品将在此得以传世。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三雕”艺术精湛。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它们以其古老的内容、技法,体现了清代典型的纤细繁密的风格。吸引人们进入古老的艺术境界。。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 1.门票: 高家崖、红门堡、祠堂通票: 45元 高家崖、红门堡、祠堂导游票: 50元 文庙门票: 10元 文庙导游票: 15元 优惠标准 1)1.2米以下儿童免票,1.2-1.4米儿童半票。 2)老年人凭老年证半价优惠。 3)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 4)残疾人凭残疾证半价优惠。 5)旅行社16-100人八折优惠,100人以上七五折优惠。 2.游客中心: 1)全天播放大院宣传片。 2)陈列宣传资料。 3)残疾人服务设施(轮椅等)。 4)儿童游乐场所(童车、玩具等)。 5)提供各项咨询(交通等)。 6)老年人服务设施(拐杖等)。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的静升镇,修复后对外开放的王家大院主要包括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包含民居院落54座,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是乔家大院的四倍。 静升王氏为太原王氏后裔,元代皇庆年间历经两次迁移之后定居静升,至今已近七百年。静升王氏以耕作和磨制黑豆豆腐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终于在清代中叶发展成为富甲一方、声名显赫、人丁逾千的灵石四大家族之一。 王家传至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兄弟时,清廷因征讨吴三桂叛乱急需军马,已经开始从事牲畜贩卖的王家兄弟献上24匹良马,此举不仅使他们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褒扬,同时受命为清军筹集军马粮草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王谦受还参加过康熙皇帝的千叟宴,御赐龙头拐杖一把。王谦受后来以2000两白银为儿子王梦简捐了一个五品官,王家由此迈出由商而官的第一步。此后,王家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种方式,先后有52人被典封官职。 王家显贵之后,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宅第,累计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建筑群,总面积15万平方米,也就是说,目前恢复的部分,仅是王家大院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此外,王家还建有十五座石牌坊和占地三百亩的祖坟。 红门堡建筑群面南背北,依坡而建,占尽地利。红门堡建筑群是一个中规中矩、四四方方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城堡内纵向的一条主街与横向的三条小巷纵横交错,从高处俯视,即是一个工工整整的王字。红门堡通过一座石桥与高家崖建筑群相连,二者因为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故而又分别被称为西堡院和东堡院。高家崖又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的宅第。 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年间,较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红门堡要晚了近一百年,面积也稍小一些。但是,随着家业的进一步兴旺与文化品味的提升,王家大院最杰出的建筑艺术和被专家学者们称颂的木雕、石雕、砖雕“三雕”艺术,主要集中于高家崖内。 遍布于门窗、雀替、柱础、照壁、墀头、墙基石等处的三雕艺术作为建筑装饰,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和传统文化的积淀,折射着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所有的晋商大院内,都集中展示了精美的三雕艺术,但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成就则尤为突出。传统的三雕艺术,以意、形、音的方式,或明示或暗寓蕴藏吉祥、富含哲理的雅俗文化,表达出主人的对平安、富贵、多子多福等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与祈盼。这其中,很多都是极为普遍的传统图案,例如:凤戏牡丹、满床笏意寓大富大贵,葡萄意寓多子,喜鹊登梅意寓喜(鹊)上眉(梅)梢,大猴背小猴意寓辈辈(背)封候(猴),柿子与如意意寓事事(柿)如意……;以“唐夫人乳姑奉亲”、“作佣供母”、“四逸图”等以传统典故为题材的作品则表达了主人的道德价值取向;“暗八仙”也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它以古代传说中八位神仙所执的器物而组成图案,含有吉祥之意。 静升王家和许多大家族一样,历经艰苦创业和鼎盛辉煌之后,也逃脱不了兴衰起落的必然规律。王家的衰败始于道光年间,部分王家后人染上鸦片瘾之后,沦落为偷儿、乞丐。王家首先被出卖的是红门堡内的部分宅院,异姓主人迁入之后,堡门门匾上的“合堡同宗”四字也不得不改为“合堡同德”。此后,高家崖以964两纹银易主,孝义祠以2000吊铜钱贱卖。抗战爆发后,王家硕果仅存、资财依旧雄厚的王饮让一支匆匆将各地资产变卖后举家南迁。自此,这个辉煌一时的名门望族,历经600余年的创业与兴盛之后,终于烟消云散,仅仅成为一方土地上的历史话题。 解放后,王家大院被分配给周边农民居住。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当乔家大院等三座晋商大院蜚声海内外的时候,王家大院依然藏在深山鲜有人知。1996年,王家大院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修复工作开始。1997年8月,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首先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外开放,一年以后,红门堡、孝义祠、文庙等建筑群也相继开放。 →回复
地理位置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腹部,在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与著名的绵山、资寿寺、“灵石”、韩信岭、石膏山、灵空山等景点构成"V"型旅游线路。 景点介绍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不顾年迈,两次专程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他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 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高家崖建筑群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庭院风格;红门堡建筑群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应变为前园后屋的总体设计,再加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座落在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1762年至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目前4.5 万平方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52间。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大批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均从不同角度给予较高评价。王家大院除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韵味之外,静升王氏家族的发家历史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静升王氏,源出太原,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至清初,王家有两位老人先后参加过清政府的"千叟宴",受封典的二品至五品官达42人,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卢沟桥事变之后,举家南迁,人去楼空。 王家大院经整理自数年前对外开放后,迄今已接待了国内外游人近千千万人,成为我国一大旅游热点。 →回复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