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阳文庙属儒教庙宇,是仿曲阜孔庙的宫殿式古建筑群,位于浏阳市圭斋路北侧。庙宇面街背山,南北长149米,东西宽43米,共有13个建筑单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孔庙之一。
浏阳文庙始建于宋,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改建成现格局。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石阶、大成门、御道、祁阳石雕“卧龙抱珠”、月台、大成殿、御碑亭。两侧为辕门、回廊、钟鼓亭和偏殿。大成殿居高临下,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大殿由32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分3层排列。正面以雕花镂空的中堂门作屏,周围置石栏围廊。殿后御碑亭昔有康熙乾隆所题“斯文在兹”、“万世师表”等匾额。殿前月台高1.67米,花岗岩铺地,周护石栏。月台之东南、西南两隅耸立着四角重檐攒尖顶舞亭、乐亭,为旧时春、秋祭孔舞乐场所。纵观文庙,金碧辉煌,东西对称,回廊贯通,朱墙环抱,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筑风格。
1962年中共浏阳县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成殿召开,成立了首届浏阳县委员会,选举潘心源为首任书记。文庙曾辟为“浏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党中央领导胡耀邦、杨勇、李志民等先后就读该校,建国后为浏阳一中校址。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2月22日 22点13分 |
评分:10 |
即浏阳文庙古乐器,为“全国仅存之物”,在清末民初时最负盛名,有“用乐古礼在浏阳”之称。
我国古乐源远流长。相传伏羲氏创琴瑟,周初即有“金、石、竹、匏、土、木、丝、革等8类乐器,称为“八音”,史称周朝礼乐。秦时,除曲阜外, 各地古乐皆失传。渐渐地,曲阜古乐亦残缺不齐了。
清乾隆、嘉庆年间,浏阳乐工邱之 (1781~1849)深钻典籍,精音韵之学,亲赴曲阜考察,对照古代图解和部分古乐实物,研制出完备的八音古乐,复原了早已失传的“匏”乐器,并著《律音汇考》一书,流传日本、欧洲。嘉庆晚年,邱被聘为浏阳“县学”舞乐教官。经其言传身教,浏阳文庙春秋祭孔大典悉用古乐旧制,演奏水平,名冠全国。相传袁世凯“登基”欲用古乐,派人至曲阜、浏阳考察后称:曲阜古乐徒拥虚名,远不及浏阳古乐完备。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此艺术瑰宝作了修缮整理,共征集古乐器与古舞器千余,并进行了演奏录音。浏阳古乐现存湖南省博物馆。
→回复
kk5288(狐狸未成精) |
2007年3月14日 03点35分 |
评分:10 |
【浏阳文庙】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镇磨石街(今圭斋路)。始建于宋代,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迁于今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县令沈履正又迁崇圣祠于文庙东,并重建大成殿,殿后增建魁文阁,加修庙内其他建筑,形成今浏阳文庙格局。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棂星门(已改建)、泮池(现为花坛)、大成门、御道、大成殿、魁文阁。东西辅以状元门、钟鼓亭、乐舞亭、厢房、回廊,环以朱色围墙。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砖石木结构,面积136.3平方米,高16.5米,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殿内由32根石柱支撑梁架,分三层排立。正面以雕花镂空的中堂门作屏,三面置石栏围廊,殿后设御碑亭,布局严谨,古雅清幽。舞亭、乐亭分置月台东西,均为四角重檐攒尖顶方亭。魁文阁内原有清康熙乾隆所题"斯文在兹"、"万世师表"等匾额,已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庙为祭孔场所,原大成殿中立有孔子像,两侧为历代贤士牌位。清道光年间,曾制祭孔古乐器于庙内,并习以八佾之舞(庙内全套古乐器交湖南省博物馆珍藏)。1949年后,文庙大部分房舍被作为浏阳县一中教学使用。从1986年开始,省文物主管部门分期拨款进行维修,并指定浏阳县文化部门负责管理。现大殿、大成门、舞亭及东西厢房等主要建筑已维修竣工,基本再现清代格局。文庙将辟为浏阳博物馆。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