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表测影横梁是高表上的附件,其用途是为防止高表立的不直。元代郭守敬测影时用的高表是四丈,系铜制品,实际高表的长度是五丈,宽二尺四寸,厚一尺二寸,表插入圭的南端石座中,入地深度一丈四尺,在圭面上只露出三十六尺,表顶分出两条龙,这两条龙支掌着一道横梁,横梁至表顶四寸,所以横梁离圭面正好四丈,横梁仅六尺,直径三寸,上面也有水槽,用以验证横梁是否放平,为了防止高表不直,在横梁两头和中心处都制有小孔,可系铅垂线,进行调整,避免倾斜。
qyss886(清逸三少) |
2005年10月10日 20点43分 |
评分:0 |
周公测影台的创建,是周朝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弟弟)。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命太史监南宫说仿周公土圭旧制,换以石圭、石表。现在石表上刻有「周公测影台」五个字。这座石圭石表通高三点九五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方形的石座,上小下大呈柳形锥体,名曰「圭」,高约一点九六五米,上部为长方形石柱,名曰「表」,高约一点九五六米,合唐开元尺子的八尺。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面北边沿三十七厘米左右,约合唐开元尺一点五尺。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长一尺五寸,从而算出当时测影所在地的纬度为34.3度,这一天的影长正好与石座北上沿的长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这一天无影。故俗称此台为「没影台」。石座背面,后人题刻有:「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对联一幅,即含有这个意思。
周公测景台,据县志记载:周公营建东都洛阳时,修建的台子,其作用是:「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也就是说,通过立土圭测日影,来度量地中,检验四时季节变化。测量的原则和方法有:一是圭与表成垂直角度(即九十度);二是圭表设置必须与当地子午线相吻合(即下南正北方向);三是观测日影,必须在每天的日中,日复一日,天天测影,把每天的测量的影长数据一一记录下来,根据每天日中日影的变化,找出季节的变化。周公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这天中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把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这一天日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长。把一年中的日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一年日中日影最长一天的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一个「回归年」。在一年中,把两个日中日影长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后逐步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