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安徽 → 合肥 → 三河集 → 概况 |
|
地处舒城、庐江、肥西三县交界,为水陆要冲,有丰乐河、杭埠河、中河三条河流萦固其间,港湾交惜,地形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南通舒城,西接庐江,东达无为、巢县(今巢湖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吴楚两国曾在此激战。太平天国时期震惊清廷的三河之战就发生于此。太平军曾在此筑城一座,城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300米,城墙高约7米。城外还筑炮垒9座。城墙底宽约1.5米,顶宽约0.5米,底部条石砌成,中部小灰砖垒砌,上部青砖砌表,内填石、土。因战争和人为毁坏,现城墙尚遗留150米左右。在文物普查时,同时发现太平天国时三河守将吴定规、蓝成春的指挥部,旧地整体面貌依旧。并在城垒内出土太平军使用的铁炮、铜炮多尊,还发现火炮用的铅弹1000多公斤。 当时清军悍将李续宾图功心切,连陷潜山、桐城、舒城后,于是年(清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八日,率军六千,进犯三河。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急往救援,于十月初二抵三河,后军主将李秀成旋亦赶至,两部太平军,号称10万,阻断湘军退路。李续宾不纳部下退兵之计,于初十冒险出击,陈玉成包抄其后路,湘军突围未成。此时,李秀成率部前来助战,激战至十一日,全歼烟筒岗之敌,另攻破敌营7座。湘军悍将李续宾投水自尽,所部主力6000余人全部被歼,史称三河大捷。 这一战役由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指挥,联合捻军领袖张乐行共同作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抄战术歼灭了敌军。战后,陈玉成乘胜收复舒城、桐城,安徽局势转危为安。次年李秀成晋封忠王陈玉成晋封英王。
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由于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也是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结合部,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 三河古称“鹊渚”,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候,小镇已具雏型,初称“鹊岸”,为吴楚相争要地。公元前510年,吴国名将伍子胥率军在此击败楚军。三国时魏主曹操在巢湖训练水军,三河亦为魏军驻地。晋以后遂称“鹊渚镇”,至明代始称三河镇。 古镇的特色,一为水,二为古。水是三河的精灵。镇内,五里长街,河环水绕;镇外,河网丛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有位三河籍诗人曾对故乡咏道:“三道春水,仍明澈,仍清长,仍柔波荡漾。” 除水乡特色外,三河历来以其古老、秀丽闻名。镇内的古街、古桥、古巷、古炮台、古民居、古城墙、古茶楼,无不向游人佐证和诠释三河的古老。 古镇三河因其东锁巢湖,北扼庐州,西卫龙舒,南镇潜川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悠久的历史使古镇三河成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历史文物。镇内现存有清代的古井、古炮、古城墙、太平军英王府,以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客居等。 游览古镇三河的线路可分为两条,一条是陆路旅游线,另一条是水上旅游线。 陆路旅游线上的景点主要有:军民坝、人民丰碑、英王路、英王府、大捷门、古西街、万年台、古城墙、国公桥、无蚊桥、城隍庙、一人巷、杨振宁客居等,这些景点无处不载有三河沉甸甸的历史、飘溢着三河特有的人文气息。尤其是行走在500多米长,青石铺就的古西街上,两侧是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商埠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平门格扇,雕花镂窗,都让人发思古幽情。古街上的一人巷、古更楼以及弹被絮、制杆秤、羽毛扇、晃麻油、红灯笼等各种民俗工艺让人流连忘返。 水上旅游线上的景点有:小南河、鹊廊、廊桥、三县桥、望月桥、天然桥、济公桥,以及忠武阁、竹苑新村、李府仓房等。乘船泛舟在近3000米长,连接丰乐河、杭埠河的小南河上,只见两岸座座青砖黛瓦的民居,掩映在花红柳绿之中。青石砌成的码头和水边洗刷的村女相继映入眼帘。加之不时而过的座座古桥,使人产生一种置身江南水乡意境的感觉。每当夕阳西下,在摇曳的路灯下,小南河上渔火点点,小月埂上吹拉弹唱,不由使人想起了桨声灯影中的南京秦淮河…… 古镇三河因水得名,因水闻名,也不断遭受水患之苦。特别是1991年7月11日16时17分,丰乐河水位高达14.23米,新圩大堤溃决,古镇三河顿遭灭顶之灾。在那场震惊全国、震动世界的大洪水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和省、市直接指挥下,上下一心,军民合力,三河共转移、营救出6000灾民,创造了亘古奇迹。三河灾后的复建工作也得到海内外的大量捐款资助,从而形成今日的新三河。三河人民为纪念在党的领导下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在三河镇的入口处树立了一座8米高的人字形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人民的丰碑”五个大字。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