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福建 → 福州 → 达摩十八景 → 概况 |
|
俗称十八洞,位于鼓山涌泉寺之西、狮子峰下。岩洞广16米,深7米,内有一尊2米左右的达摩坐像。洞内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石壁,古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山猿守峡、仙人巨迹、福寿泉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艇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八仙岩洞、千佛梵宫,刻在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故名。
镇虎岩 相传清朝时,方圆数十里的鼓山,常有几只大虎,经常下山残害生灵,山下百姓,追赶大虎。每追到此处,大虎都奇迹般地消失,大家认为这巨岩下可能是个虎穴,于是请来了涌泉寺的法师来此诵经降虎,在镇虎岩边刻上“南无增福寿佛”,用佛法来镇虎,还在十八景西面建了一个伏虎祠,从此鼓山再无虎患。 仙人巨迹 一块巨岩平展如台,岩上"罗汉台"三个大字特别醒目。相传罗汉化身的灵峤禅师,曾在此与八仙中的蓝采和会面,请他传授医道。蓝采和将自己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灵峤禅师后,化成一阵清风飘走了,却在罗汉台上留下了三个巨大的脚印,称为"仙人巨迹"。罗汉台上往南这3块巨岩,形状如三艘船,荡漾在林海碧波之中。 慈航驾壑 传说观世音听了八仙们对鼓山的介绍后,亲自光临鼓山,也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真是“风光优美这般好,怎令慈航不掩留?”观世音在饱览了鼓山的胜景之后,返回南海。转眼间,一年一度的蟠桃盛会又将来临,观音向王母提议放在鼓山举行,王母喜极。于是,观音拨了3艘船,满载各路神仙,驾着祥云,飞向鼓山。后来这3艘船就留在了鼓山,“慈航驾壑”由此而来的。 佛窟 在罗汉台上方的“佛窟”,为清代鼓山涌泉寺主持道霈(1614~1702年)所题的摩崖题刻,道霈大师曾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著写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有120卷,分装48册,木刻雕版达二千多块。1928年弘一法师来福建时,曾将它印了几十套分别赠送给日本的各个寺院,日本人民称道鼓山是“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在左边这一块岩壁上,刻着55个佛名,连同罗汉台下断壁上刻着的33个佛名成为88个佛号,这些均为道霈法师的手迹。此处有一窟清泉如镜,终年不涸不溢,洁净不染。 玉石云梯 玉石云梯是新近开辟的一个景点,要扶着铁链护栏杆,从陡峭的巨岩上开凿的一级级台阶登阶而上。虽然只有128级台阶,但是云梯的陡峭程度使人更富有刺激感,而且有惊无险。登上云梯,眼前视野宽阔,身边时有云雾缭绕,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榕城新貌尽收眼底,近看脚下林海碧波,松涛阵阵,不远处索道缆车象一条银色的珍珠项链,绕在莲花峰上。向上望去,悬崖上有一题刻“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是清代魏杰所题,他把万壑山水的壮丽气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达摩面壁 达摩洞宽,约15米,深约8米,高约4米。洞内左壁刻有“面壁”两个大字,达摩塑像高2米左右,是用龙眼木雕刻的。洞内有台灶,相传灵峤禅师初入山时曾在这里煮食,洞内有泉一眼,甘寒可饮,常年不涸。 千佛梵宫、千佛庵 千佛庵,也叫福圣庵,原名叫无净居。此庵三面靠山,面临乌龙江和白龙江,为比丘尼修行之地,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香火旺盛,来往习经修行的比丘尼成千上万。庵内佛像逐渐增多,以至达到上千佛像,十分壮观,故更名为千佛庵,也称为“千佛梵宫”。 八仙岩洞 八仙岩洞的传说始于元代,相传铁拐李首先得道成仙后,度汉钟离,汉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子和曹国舅,而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则是分别得道后共成八仙,经蓝采和的大力推荐,八仙们曾来到这里欢聚,一起共渡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金蟾出洞 刘海台和金蟾洞,分别在石道的左右两边,右下方的金赡洞洞顶岩形如蟾蜍行将出洞,岩底平白一片,犹如蟾腹,伏在坡旁草丛中,跃跃欲出。 蟠桃满岛 金蟾洞东南向,有数块巨大的岩石,错落而成,就好象几个蟠桃堆放在一起,周围也有很多岩石酷似蟠桃,因此,这里叫蟠桃林,旁边还有一岩石洞,上刻有“曼倩岩”3个字。传说:当年曼倩曾是王母娘娘蟠桃园里忠实的看守官。但他终究挡不住仙桃的诱惑,在离任时斗胆偷了几个蟠桃,溜下人间,来到鼓山,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就把蟠桃种在了鼓山,曼倩怕王母娘娘知道后怪罪,也就留在了鼓山。经过多年的经心栽培,这里到处布满了仙桃。后来,这事被天兵知道后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亲临鼓山,要把曼倩带回天庭问罪,曼倩宁死不回。王母娘娘盛怒之下,把曼倩和这里的蟠桃都点化成石。 古鹤巢云 法华岩洞,它由两个互通的岩洞组成,洞内刻有清代魏杰的题词:“且憩”。洞前的这一块小平地,相传过去常有白鹤盘旋,停栖,故名“古鹤巢云”。 福寿全图 法华岩洞右边的亭子,叫法华亭。据传,站在此亭俯瞰榕城,道路、农田、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天然勾勒出福寿全图,点划不误,令人叫绝。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已经看不到这幅“福寿全图”了。 伏虎驮经 伏虎洞顶岩石伸出,酷似虎首,藏牙缩爪,远看如一只被降服归依之虎,背上驮着一块平石,如驮着佛法经书,故取名“伏虎驮经”。伏虎祠祀奉伏虎禅师,并将每年的二月二十九日定为伏虎禅师的诞日,在此前后三日都举行祭祀活动,纪念伏虎禅师诞辰。 岩壑俱飞 莲花岩有巨岩如独木冲天,摩崖题刻"岩壑俱飞"四个大字,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景色。 铠甲壑岩 路旁有一奇岩怪石,其石表面有很多规则的小裂痕,形如古代将军铠甲上的鳞片,岩石上刻有"卸甲"二字,故称"卸甲岩"。 玉笋成林 站在“卸甲岩”上,向东仰望,可见到对面云雾环绕,玉笋峰上露出了许多大小尖峰。岩石耸列,犹如雨后春笋,出土成竹,这是这里最为特别的景观,古人誉为"玉笋成林"之景。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