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宁夏 → 固原 → 东岳山 → 概况 |
|
距固原城东三里之遥有一座巍峨耸峙的东山,自从修造东岳大帝的神祠后,此山就改名为东岳山,成为固原的一座文化名山。根据历史记载和老年人的回忆,到清代末,这里已是"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建筑群,闻名西北。 九台分别为: 第一台:山门 第二台: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石佛寺 第三台:鲁班纪念馆、灵官洞 第四台:城隍庙、关帝庙 第五台:药王洞、菩萨洞 第六台:五龙碑 第七台:玉皇楼 第八台:东岳大帝殿、子孙宫 第九台:铁绳岭
从唐代起,东岳山上就开始兴建佛教与道教寺院。明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修葺,使东岳山形成了“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建筑群,成为远近闻名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唐代大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也亲笔为东岳山书写了“转轮殿”(阎罗殿)碑文。十年动乱期间,东岳山也遭浩劫。1982年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东岳山的寺院得到恢复,并逐步向园林式的观光、休闲旅游景点发展。 东岳山的整体建筑布局从山底到山顶形成了“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建设格局,概括了东岳山建筑的特征。第一台就是山门,两只石狮子屹立两侧,造型别致,栩栩如生;高9.8米,宽14.4米的四柱三厅七楼式正门牌坊,中高两低,飞檐高翘,三拱九斗,具有中国传统宫院建筑特征;门楣斗拱精雕细绘,二龙戏珠、龙凤呈祥;正中间的汉白玉匾额上正面的“东岳山”、背面的“觉路宏开”字体苍劲有力,与翠绿的山峰、红墙绿瓦的寺庙建筑相辉映。第二台至第九台的建筑布局与中国寺庙建筑大同小异,有鲁班纪念馆、孔子庙、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石佛寺、灵官洞、城隍庙、关帝庙、药王洞、菩萨洞、玉皇楼、子孙宫、无量佛殿等寺院。其中以第六台的五龙碑、第九台的无量佛殿最有代表性。(庙宇内部的介绍按照现场陈列布局进行,可参照须弥山、白云寺的相关资料) 五龙碑建于明代,用青砖砌成,高5.4米,宽9米,基座厚2米,由壁面、壁座和壁顶组成。碑正面用160块方砖拼成“鱼龙游戏图”,五条飞龙腾空而起,嬉戏火珠,伸爪吐雾,隐现于烟云之中;鲤鱼跃出水面,腾空飞转,似与游人相乐;波涛汹涌,松石相映,妙趣横生,一幅升平景象。底部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图使整个碑身结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和雕刻艺术的精湛。 无量殿地处东岳山绝顶“铁绳岭”。“铁绳岭”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传1522年蒙古国用兵攻打中原,在东岳山上安营布阵,准备攻取原州作为进攻中原的军事基地。因城内军民防御严密、城墙坚固而未能得逞,便防火烧毁了东岳山上的寺庙。10年以后,原州百姓积极募捐,重新修建。新任总兵刘义在绝顶东岳祠修建了一个墩,起名叫“镇虏墩”,意思是镇住蒙古人的入侵。这个墩自下而上有36级台阶,呈60度斜角,两侧有铁链扶手,人扶着铁链才能上去,故而民间称为“铁绳岭”。1903年,武卫后军统领、甘肃提督董福祥回归故里后,捐银600两在墩上修建了无量殿,成为东岳山上的瞭望台。 →回复
现在,东岳山佛教建筑已多有修复,五龙壁再展放异彩,昔日的景观在陆续恢复,它已成为游人登临观览的去处。 →回复 |
|